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庐山(下)     
牯岭街是庐山景区的中心,是一座美丽的小山城。站在街心公园,可以眺望九江古城和日夜奔流的万里长江。从牯岭街西行,有如琴湖,因湖形如琴而得名。湖中有花径亭,相传“花径”二字石刻,为白居易所书。湖东大林路旁,有著名的冰川遗迹“飞来石”。仙人洞,又称”佛手岩”,是一座因大自然风化而成的天然岩洞,相传神话“八仙过海”中的吕洞宾在此“修道成仙”,故名“仙人  相似文献   

2.
《老年教育》2009,(4):49-49
花径 在江西庐山牯岭西谷。相传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一年春末到此游览,正值山下桃花已谢,而山上正盛开,即兴赋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花径从此名扬四海。  相似文献   

3.
散文二题     
渔民伯伯从育苗场里,网起了一兜兜鱼苗,放进了木桶里。这是干什么呀,这么小的鱼苗也捞上来吗?看,渔民伯伯把木桶抬上了小船,着小船驶进了大海。到了海上,再一勺勺从木桶里舀出鱼苗,放进海里。哦,明白了,我听说过种鱼,今天看见了,是渔民伯伯在种鱼呀!小鱼苗儿,像一片片刚刚吐?的柳叶,漂在蓝蓝的海水里,看上去可爱极了。山里清清的小溪,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是彩色的。早晨,小溪问身边的树林:“我是彩色的吗?”树林对小溪说:“你是绿色的。”小溪往前走几步,看见了山花问山花:“我是彩色的吗?”山花对小溪说:“你是红色的。”小溪再往…  相似文献   

4.
“山花儿”是流行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的一种“花儿”变体或衍生体。在旋律形态上 ,它是“花儿”由中心地带向四周传播过程中 ,因地域差别形成的自然变异现象 ;从“山花儿”的调式、旋律发展手法、曲调结构等方面来阐述其艺术特征更能说明它的变体特色。  相似文献   

5.
倾听童稚     
很多时候,我会静默如一湖春水,面带微笑,倾听孩子们的读书声,那声音如燕子呢喃,那笑脸如山花绽放。我也会在课外侧耳去听听他们打某个同学的“小报告”,说说同桌的“坏话”。我会微笑着听他们为“世界上有多少国家”之类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手舞足蹈”。我还会为他们在课堂上讲述“数码暴龙”的故事而入神。  相似文献   

6.
春天来了,柳树吐芽了,山花盛开了……一只小花狗,离开了妈妈,独个儿到山地玩耍。一路上,小狗可高兴啦,看到蝴蝶捉蝴蝶,看到小鸟追小鸟,玩得口渴极了,多么想找一点水喝呵! 正在这时,山头来了一只小兔子。“汪汪汪!”小狗张口叫起来,“喂喂喂,这里的山泉在哪方?”小兔子,胆子小,吓得不敢回头瞧,  相似文献   

7.
海花除妖     
京族三岛上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妖魔——一只螃蟹精,每年要渔民送一个小孩子给它吃,不然,就兴风作浪吞食渔民。渔民纷纷逃离三岛,12岁的海花,跟父母逃到了金鼎山。有一次她去打柴,浓密的树林里传来一个声音:“山上有位琴仙,谁能闯过树林,上到山顶,琴仙会教他弹独弦琴。独弦琴的声音,可以除掉螃蟹精。”这番话激起了海花对独弦琴的向往。她坚定地说:“我一定要闯过树林,到山上找琴仙,为民除妖。”她于是不顾一切地钻进树林,荆棘刺破了她的手脸,尖石扎伤了她的脚板。她一步一个血印地走上山顶。忽然听到有人问:“小妹妹…  相似文献   

8.
梦天岚  一芽么么 《初中生》2006,(5):F0002-F0002
水路有痕,每一枚落叶都是一个小小的驿站,每一圈涟漪都是正在盛开的花径。如蛙的守望,把潜在水底的点点游鱼想象成了浪漫的烛光晚餐。还有曼妙的水草,树是它们更为真实的梦想。一叶如舟,渡少女情怀,渡清纯世界。  相似文献   

9.
《语文月刊》1996年第8期“文学修辞的手段”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如“欢笑盛开在眼睛、眉毛上”。其中“欢笑盛开”实际是“欢笑像花一样盛开”。我认为这段文字中的例句“欢笑盛开在眼睛、眉毛上”不是用的借喻。  相似文献   

10.
花开花落春几度 花,是造化赐予人间的美物。花的姿容秀丽、气息芬芳,承接雨露阳光,默默地孕育,热烈地开放,装点了自然也装点了人间:“山花开欲燃”(李白《寄韦南陵冰…》)、“山花照坞复燃溪” (钱起《山花》),灿烂开放的山花如燃烧的火焰一样让人感到温暖和活力。 明人周亮工说:“花,人面也;干,人身也”(《尺牍新钞》),花的娇艳芬芳,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妙龄美人的姿容,于是以花喻人便普遍地出现在诗文中,唐玄宗就把自己宠爱的妃子杨玉环称作“解语花”。唐诗卢仝说:“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有所思》),顾况说:“美人二八娇如花,泣向春风畏落花”(《悲歌》其二),均以花之娇艳形容人之娇艳,别有一种动人的情致。在许多时候,由于移情的作用,花在人的眼中是有生命有情感的:苏轼说:“此情惟有落花知”(《浣溪沙·春情》),南宋王炎说:“花不语,笑人痴”(《江城子·癸酉春社》)。落花成为深知人情的知己;花不语,说明曾语过,笑人痴,更见出花的知人知性。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小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忽然,她听到一位老年妇人的赞许:“我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  相似文献   

12.
    
水路有痕,每一枚落叶都是一个小小的驿站,每一圈涟漪都是正在盛开的花径。如蛙的守望者,把潜在水底的点点游鱼想象成了浪漫的烛光晚餐。还有曼妙的水草,树是它们更为真实的梦想。一叶如舟,渡少女情怀,渡清纯世界。渡@一芽么么 @梦天岚  相似文献   

13.
桃花 桃花     
桃花开,春天来。前天去邢台看望爸爸,路过一片桃树林,哎呀,那场景真美得无法形容。“桃花开,开得春风也笑”,居然逗我想起了这句歌词。朵朵桃花,竞相怒放;片片花瓣,抖落了笑意。在我印象里,桃花似乎与一切美好的词汇相联,仙境,笑容,生机,笑迎春风,芳华绝代等不一而足。诗人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情此景,让我想到蒋大为的歌。  相似文献   

14.
《会摇尾巴的狼》(课本剧)福建/温迪安背景:在一个茂密的树林里。时间:一天早晨。道具:狼和羊的装饰服装、课桌。人物:狼、老山羊。[幕启]台上布景:树林里树木茂盛,野花盛开,灯光略为暗淡。台中摆有课桌组成的平台和陷阱。[在树林里,“”传夹一声清脆的枪响...  相似文献   

15.
敲门     
晚上,小琴回家来。唷,门关着,得让妈妈来开门。“咚咚咚”,小琴抬起脚,使劲往门上踢,还扯开嗓门喊:“妈妈,妈妈,快开门,小琴回家啦!”“门外是谁呀?是狼爸爸?狼妈妈?还是狼娃娃在敲门?”妈妈的声音从门里传出来。“是我,是我,小琴回家啦!”“骗人,门外肯定是个狼娃娃。哎唷,狼娃娃来捣蛋啦,有谁能来帮帮我?”妈妈害怕地说。“是我,是我,真的是小琴回  相似文献   

16.
琴,在“琴棋书画”四艺之中被列在首位,可见是很受古人重视的。从狭义上讲,琴只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但是从古至今,人们却习惯于用它来泛指整个音乐艺术,“琴”也就成了音乐的一个代名词。因此,我们在这里  相似文献   

17.
说“春风”     
经常见到有人引用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春天来临、一夜之间梨花盛开的景象,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这两句诗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西北边塞一夜大雪之后大地银妆素裹的景象,看那远远近近的树林,雪花凝结在上面,就像是千万棵梨树一夜之间都绽放出了白色的梨花。  相似文献   

18.
如果把学生看成是花朵,那老师就是园丁;如果把教学比作劳作,那培优补差就是浇水、施肥了。有的园丁喜欢将花朵进行比较、评判,而后进行修剪、矫正。而我却喜欢倾听花开的声音。很多时候,我会静如一湖春水,聆听孩子们的读书声,那声音如诗一般让我陶醉,那小脸如山花绽放,那么灿烂、那么艳丽,令我心旷神怡;有时,我会沉稳如一座大山,含笑看着他们为争论某个问题而面红耳赤,听他们引经据典的唇枪舌剑;有时,我会为他们提出的类似“中国到底有几个国家”这样幼稚的问题豁然一笑,却从不加以批评、指责;有时,我甚至会为他们在课堂上讲述“数码暴龙”…  相似文献   

19.
打灰狼     
游戏方法: 选一名幼儿扮演狼,一名幼儿扮演猎人,其余幼儿为树林,站成方阵(如图)。〈1〉~〈16〉小节:“狼”出场,随节奏做动作,走进“树林”,躲藏在一棵“小树”后。〈17〉~〈24〉小节:“猎人”出场,手持沙袋,雄赳赳走步,到〈24〉小节时走进“树林”。〈25〉~〈28〉小节:“猎人”在“树林”中追击“狼”,“小树”可以前平举或侧平举挡住  相似文献   

20.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值得庆幸的是,在我成年人的身体里,还住着一个“小孩子”,在不经意间,他就会跑出来让我去做有趣的事情:看到下雨下雪,我会跑到雨中淋雨、到雪地上打滚;节假日,我会到黄河边、翠园湖的树林中去寻秘探幽;散步途中,我会被路边的蜗牛吸引,蹲下来仔细观察……有人说,拥有童心的人永远不会老。我想,等我满脸皱纹、步履蹒跚的时候,我应该还是一个“老小孩”吧!更为幸运的是,我是一名幼儿教师。身体里的“小孩子”会指引我和围绕在我身边的幼儿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发现、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