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关于2006年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全员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市教委发布了 "课改探索实践课设计和点评基本标准"。在操作的层面,为正在进行的上海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各方面教育人士对这一标准的深入学习,大家逐渐对这一标准有了自己的理解,形成了一些意见。我们将其中的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集合在此, 通过讨论的方式,为教师的培训、学习提供多元的视角,同时,也通过讨论, 分享部分已经参与课改实践的教育者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探究式学习是这次新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为了让学生自我建构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是两种学习方式,在中学教与学中同等重要,现阶段绝大多数学校还无法专门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将“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融合为一体,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有效、可行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5.
接受性学习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由来巳久。但是它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本对接受性学习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考察,以求对接受性学习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教育心理学根据知识内化途径的不同,把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两种。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问题或专题,在整合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主动探寻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反思,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  相似文献   

7.
刘金鹤 《吉林教育》2004,(10):20-20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学校教育开始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多元化的思维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正迎合了这一特点,因为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即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发展,但有些教师却片面地理解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在教学工作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其应有的整体功效。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 ,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在理科各科国家课程标准中 ,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和作为教学建议提出 ,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中 ,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因此 ,生物课堂教学中理应重视探究式教学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1 “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程序科学探究是一种多方面的活动。这种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 ,预设问题的结果 ,从书籍和其它各种信息来源查找自己所…  相似文献   

10.
实施探究式学习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为了保证教学进度,不能完全排斥接受式学习;学生的探究需要教师必要的引导;评价既要重过程,又要重结果;要将探究过程中的错误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知识激增时代,接受性学习方式固有的局限性突出化,不利于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的培养,所以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应着眼于在开展有效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展开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研究性学习的展开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接受”的弊端不言而喻:但也不能忽视其应有的价值.尤其是不能忽视其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巨大作用。现在。有一种观点值得辨析.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而且也不见得有必要。即以语文学科中的知识点为例,像“比喻”.总归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修辞知识吧.你要学生去探索它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内容之一,接受式学习方式能够快速让学生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为许多教师津津乐道,但这种学习方式也有着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弊端,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人士和家长的诟病。而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弥补接受式学习的某些不足,受到教育专家的重视。初中语文教学应有效整合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上1994~2009年有关研究性学习或者类似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与接受性学习的研究成果的梳理,笔者发现,对描述二者关系的文章数量不少,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整体来看,其研究还存在着研究缺乏持续性、比较缺乏全面性等问题。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接受式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以下简称《课标》倡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积极响应。但本人感到有些教师在理解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以为新课标是对传统课型的全面颠覆,认为新课型的基本特征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学的方式不再是传授而是教师激发、师生互动、学生体验,以为如此必然会带来课堂教学充满悬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以探究式学习的概念为切入点,主要论述了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策略,指出高中地理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开放、协作的探究学习环境,创设情境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目标之一,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研究性学习“炙手可热”的态势下,冷静地、辩证地思考诸如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如何,在实践中如何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并尽量避免形而上学的观点和做法等,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剂量反复练习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范虹江 《教育探索》2003,(11):35-36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各有其独立的内涵和本质特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的学习活动,是进行相对独立的探索、发现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活动。接受性学习是学生通过阅读、倾听、模仿与研究获得已成定论的知识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只重认识,不重情感。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在一定条件下,又是相互联系的。两常常相辅相成,结伴而行;两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应对接受性学习全盘否定,而应“扬长避短”、“并驾齐驱”。同时要注意不要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家与专业研究人员开展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