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高校招生》2005,(4):60-61
幽幽潇湘 湖南是一处美丽的地方,说起湖南,很多人往往会心动不已。这一方面是因为三湘大地的钟灵毓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湖南在华夏历史长河中一直才俊辈出,毛泽东、刘少奇、谭嗣同、黄兴、蔡锷……这些响当当的人物,生于斯、长于斯。 长沙,地处美丽富饶的湘江河谷平原,南依衡岳、北瞰洞庭、西接岳麓山、东倚罗霄山脉,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有风景独秀"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岳麓山,有水洲相拥"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湘江;长沙,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有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马王堆汉墓、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及三国东吴简牍;"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长沙更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相似文献   

2.
襄阳"山"之特在于山之灵秀、厚重、田园;襄阳"水"之特在于水之清澈、温暖、包容;襄阳"城"之特在于其延绵存续、固若金汤、恢弘大气;襄阳"文"之特在于其缤纷璀璨、蕴藉深厚、繁荣昌盛、声名远播。襄阳"山水名城"建设需要唱好"山"歌,描好"水"色,扮好"洲"绿,写好"文"韵,塑好"美"景。形成青山环抱——"山为伴"、碧水联天——"水为情"、生态绿洲——"洲为心"、通城达江——"路(桥)为媒"、紫薇香城——"城为景"、文化名城——"文为魂"的"山水襄阳"。  相似文献   

3.
论长沙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沙市在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进行城市形象定位和塑造具有必要性,以城市形象发展历史和现状调查为依据,长沙城市形象可以定位为“以湖湘文化为特色、集山水洲城为一体的中部区域性经济、文化、科教、旅游中心”。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形象识别系统,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个方面塑造长沙形象。  相似文献   

4.
—— 山 水 中 的 奇 妙 之 城 —— "贵阳"这个名字,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弘治年间,当时一本贵州省省志资料《贵州图经新志》上记载:"郡在贵山之阳,故名贵阳."古代地名常常会用附近的山水方位来命名,山的南面为阳面,北面为阴面,当时的贵阳恰好在贵山之南,便由此得名. 不过民间流传的说法更为有...  相似文献   

5.
一九九二年六月,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画廊,"湖南三青年水墨画展"隆重展出,著名画家、批评家罗尔纯、卢沉、陈平、郎绍君、易英等人看了画展一组"蓝色山水"引起了他们的广泛注意,画面全是以花青,天蓝、酞菁蓝沾以淡墨钩染而成,显示了极大胆而可贵的探索精神.当得知这些画的作者出自一个中学青年美术教师之手,他们就更惊叹不已了.这个青年画家就是刘鸣,长沙市二十中教师.刘鸣是湖南邵阳人,一九八八年怀化师专美术科毕业后分配到长沙二十中任教,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九年自费到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进修山水  相似文献   

6.
老子曾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即人最高的道德境界应如水,水利于万物而不与其争高低,甘居下游奉献而不求有回报."人往高处走",故低处是"众人之所恶",而偏偏"水往低处流"--这才是"上善",才最接近于"道"."厚德"才能"载物",最高尚的道德才可以包容最广大的东西.孔子讲"水有五德",它守法、正直、明察、有志、善于变化,它集德、义、道、勇于一身,它的美德常使君子遇而必观.  相似文献   

7.
巍巍学府百年荣光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曾被称为"十朝都会"的古都南京以其山水城林和谐相映、历史文化悠久丰厚而闻名于世.百年学府东南大学就位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中,素有"千年文枢"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  相似文献   

8.
<正>书院是古代私人或官府设立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唐宋至明清时期为最盛。中国自宋朝以来就有"四大书院"一说,但究竟哪四所书院可以称得上"四大",说法不一。在笔者看来,河南商丘南湖畔"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山"嵩阳书院",江西九江庐山"白鹿洞书院",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在史上是有着重要地位的。还有石鼓书院、徂徕书  相似文献   

9.
清末,随着岳州、长沙相继开埠,殖民主义这把"利刃"刺进了湖南的"胸膛",使湖南迅速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产业投资结构极不合理,"洋船"垄断了湖南航运业,对外贸易的畸形性特征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教育到底是什么?这是我长时期思考的话题.其实,归根结底,教育的全部艺术是"爱",无"爱",不成其为"教育".记得夏口尊就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是什么?那就是教师.彰显教师人格魅力的核心又在于师德,师德是实现教育理想的基石,无"德"的教育是苍白而又可怕的."德",既是教育的起点,更是教育的终点.  相似文献   

11.
1.关于词语含义的设题例1."好久以来,‘故乡’就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2006年湖南卷《在山阴道上》)例2.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 (2007年全国卷Ⅱ《海南杂忆》)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学立意唐代王维曾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课堂教学亦然!"黄金分割"究其本质,即为有别于线段中点分割的又一种线段分割.线段的中点分割是学生进入中学后不久就已经认识,并从本质属性的角度进行了研究.那么黄金分割又有何独特的、别致的、神奇的"景观"呢?研究的方式、方法与中点分割又有何借鉴之处呢?"站在系统的高度,纳入知识的长河",这是笔者对这节课的教学最初的教学思路和教学主张.而  相似文献   

13.
大干世界,水无处不在.水至柔至刚,至情至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中国文化中的"水",是智慧的化身,是美德的载体,是忧患目光沉淀之所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千百年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的滋养下,在孔夫子等若干文人的吟哦之后,华夏民族才有了今天的郁勃生机,流淌着水的雍容、大度,水的缱绻、多情. 四川卷的高考作文,和"水"有关,就和中西方哲人厚重的哲学思考有了关联,也就使这一则作文题呈现出独有的文化魅力.但如果仅仅从"水"的内涵出发,去写"水"的意义和价值,审题却是有失偏颇的.从作文题目的性质看,这是一则以现代诗歌为材料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也就是说,这是一则诗歌材料作文题,诗性的语言和结构是它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内在的文化意蕴和哲理蕴藉才是诗歌要传达的内容.因此,要写好这篇作文,需要注意诗性与理性的结合,这一倾向,既注意了高中生富有激情的诗意的年龄特性,也体现了对高中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彰显了命题人富有远见的负责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典型案例] "名山秀水"学者泛滥 今年5月,在深圳举办的"国民教育与高校改革"论坛上,广大与会者将讨论话题一度定格在了"山水学者"上."很多学者进不了长江学者,就巧立名目,搞了一些以名山秀水为名的学者,黄河学者、泰山学者、天山学者、闽江学者、赣江学者、珠江学者,名号有38个之多.用名山秀水命名学者,改变了实质没有?没有,他们还是原来的学者." 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称号中,只有长江学者是教育部授予的,本意是延揽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培养造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带动国家重点建设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被授予称号的学者也都是"货真价实",属"名门正派",其余称号的大多为地方高校私自"册封".  相似文献   

15.
我们祖祖辈辈生息、繁衍在这个既多青山又富绿水的国度,这是炎黄子孙的福分。山和水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魂魄。自古以来,以山水入诗词歌赋和绘画之佳作,久传不衰。《红楼梦》里有"女人是水做的"妙喻,《水浒传》里有"水泊梁山"奇境。"寿比南山","上善若水",哪个少得了山水?!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故乡,是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心中的灵魂归宿.在湖南武冈,有一位年轻人开了一间"乡情工作室",通过QQ聊天、网络视频、情景短剧等形式,为父老乡亲和外地游子提供创意十足的"直播"亲情服务,获得了良好反响.  相似文献   

17.
<正>一篇文章缘何能够入选课本?一篇课文如何解读才能让学生喜欢?《画山绣水》是杨朔的一篇美文,笔者认为教学达到如下三重境界,自然就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一、山是山,水是水课文以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评价入手,因此,解读《画山绣水》,不妨就从山水开始,毕竟,"画"与"绣",本身就是对山水描写的一种意境。从山水开始,意味着要带着学生领略文中所描  相似文献   

18.
朱熹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半亩方塘",要让其水"清如许",就必须有"源头活水".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本身的内容是极丰富多彩的,而教学对象又是极具情感、极具个性的人.因而语文教学不能冉采用死填硬喂的传统模式了,要有活力才会有魅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激活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的水"活"起来呢?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思考与实践,我认为可以从激活课堂、活用教材、激活学生几方面人手,使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 父爱如山, 母爱如水.看着脚上舒适的鞋子, 我的心就像山水盈盈一样的暖了起来. 一回到家, 我慢慢地脱下鞋子, 有几只脚趾已经被磨得渗出了血.妈妈心疼地用酒精擦拭着我的伤口, 说: "今天晚上我们就去商场看一下鞋子, 这几天如果再这么跑可不得了."  相似文献   

20.
Asia的由来 Asia指亚洲,它的原义是"亚细亚",最初见于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后来艾儒略在<职方外纪>中写道:"亚细亚者,天下一大洲也."我国<明史·意大里亚传>首录该名,沿用至今400多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