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刊1993年12期《从一道全国高中联赛题谈起》[1]一文,谈到了1992年的一道赛题:设A_1A_2A_3A_4为◎O的内接四边形,H_1、H_2、H_3、H_4依次为△A_2A_3A_4、△A_3A_4A_1、△A_4A_1A_2、△A_1A_2A_3的垂心,求证:H_1、H_2H_3、H_4在同一圆周上,并定出该圆的位置。文[1]中此题证明的思路是:首先证得四边形H_1H_2H_3H_4≌四边形A_1A_2A_3A_4,这一结论揭示了两个四边形的关系.我们想到如果把垂心改为重心,是否有类似关系?三个四边形有什么内在联系?笔者通过深入研究,终于发现有下面重要结论。若A_1A_2A_3A_4内接于◎…  相似文献   

2.
一、凑整法 1、直接凑整。根据加法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把能凑整的几个数,直接交换,结合起来速算。  相似文献   

3.
何易 《中等数学》2008,(4):19-21
题目如图1,⊙O是以AB(A、B为平面内两定点)为直径的圆,M、N是⊙O上(异于A、B)的两个定点,P是线段AB上(不包括A、B两点)的动点.求证:tan∠PMA·tan∠PNB为定值.  相似文献   

4.
1999年“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中有这样一道赛题:在6点时,时针的分针和时针指向相反成一条直线。问最快要在什么时间,分针和时针再次指向相反成一条直线?(要求准确到秒)笔者在现场看学生答卷时发现,尽管“时钟问题”是数学竞赛中的常见问题,但是很多学生仍不能掌握其实质,只能根据直观估计出是7时5分,这当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下面为大家提供几种解法,仅供参考。分析:我们知道,时钟问题属于行程问题  相似文献   

5.
去年,全国有20多个省市的中考数学试题涉及到了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相关内容。本文列举其几个知识点,说明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题的几种解法。一、寻找周期法。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设法寻其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运用其规律列式计算,求得结果。例1(贵州):观察下列算式,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387、38=6561……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写出32003的末位数字是_________。分析与解:观察以上算式,其结果的尾数是以“3、9、7、1”四个数为一周期循环出现的,那么2003依这个周期循环了(2003÷4=500……3)500次,余下3,再按其次序数目3,它对应…  相似文献   

6.
7.
数学竞赛题一般比较灵活,有一定难度。不仅要求解答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数学能力,更要有正确清晰的思路。我们常发现一些学生,拿到题目不经认真思考就一头扎进去,陷于复杂计算、繁琐论证不能自拔。其实许多竞赛题往往并不需要很大运算量,很长的推证过程。  相似文献   

8.
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第二试中的第二题:如图1,D为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的中点,E、F分别为AC及其延长线上的点,又已知  相似文献   

9.
《中学数学月刊》1998年第5期刊登了陶明斌老师的文章《一道俄罗斯数学竞赛题的复数证法》,文中给出证法十分简捷。本文利用重心坐标公式给出一种更简捷的证法。 题目 已知α,β,γ夕,满足不等式sinβ Sinβ Sinγ≥2,试证:cosα cosβ cosγ≤√5。(第21届俄罗斯中学数学竞赛第四阶段十一年级第5题) 证 如图所示,显然点A(cosα,sinα),B(cosβ,sinβ)C(cosγ,sinγ)都在单位圆x~2 y~2=1上, 由三角形的重心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第二试中的第二题:如图1,D为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的中点,E、F分别为AC及其延长线上的点.又已知<EDF=90°,ED=DF=1,AD=5,求线段BC的长.此题解法甚多.现给出几种简捷解法以飨读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题目:锐角△ABC中,∠A的平分线交BC于D,交△ABC的外接圆于点E,自点D分别作DM⊥AB于点M,DN⊥AC于N,证明:S_(△ABC)=S四边形AMEN,(IMO,28—2)。证法/:如图,作出△ABC外接圆直径AL,连接MN,LB,LC,LE,LM,LN。显然,DN,LC同时垂直于AC,DN∥LC,那么S_(△DCN)=S_(△DLN)。同理:S_(△SMB)=S_(△DLM), 则:S_(△ABC)=S四边形AMLN,  相似文献   

12.
一些计算竞赛题.若用常规方法计算,不仅费时费事,而且极易出错。如果我们先认真审题,再根据题目中的数字特点进行技巧变换,就可巧解。下面以1996年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13.
合肥市1983年高中数学竞赛的第4题是“设在△ABC中有cosA/(sinB)+cosB/(sinA)=2,证明△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从表面上看,此题似乎很平常,大概只要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几步就可得出结论,其实不然,它还是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的。这不是一道陈题,但却是由课本上的一道练习题脱胎而成的。统编高中数学课本第一册,第168页有一道题“在△ABC中,求证:  相似文献   

14.
"一题多解"是数学思维训练的重要策略,不同的解题思路代表着分析、解决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反映了不同的解题思维风格."一题多解"的训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感受不同风格的思维策略的无穷魅力,进而真正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最终达到“跳出题海”、减轻负担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5.
题目如图1,等腰△ABC中,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过P作两腰的平行线分别与AB,AC相交于Q,R两点,又P′是P关于直线RQ的对称点,证明:P′在△ABC的外接圆上。  相似文献   

16.
17.
1994年全国初中联赛第二试第三题是: 某次数学竞赛共有15个题,下表是对于做对n(n=0,1.2,…,15)个题的人数的一个统计:  相似文献   

18.
功的计算在中学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学阶段所学的功的计算公式W=FScosa只用于恒力做功情况,对于变力做功的计算则没有一个固定公式可用,此时,可以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进行适当变换处理,现结合几例,对变力做功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