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问道于零,受福无量”,这是数学教育家傅种孙的名言.“0”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众所周知.高中数学新教材采用(W.Gellert)公理体系,将0归为自然数类.可见0与1、2、3…等自然数的和谐与统一.数列{an}的前n项和Sn,当n≥2时,Sn表示前n项的和,当n=1时,Sn表示a1,而S0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通过下面的研究,便可发现S0的妙用. 例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2,则an=_. 解n=1时,a1=S1=1;n≥2时,an=Sn-Sn-1=n2-(n-1)2=2n-1. 又因为a1适合an=2n-1,所以an=2n-1(n ∈ N*).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中数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把0纳入自然数行列,有许多人不解,甚至提出疑问和质疑,本文就0是自然数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 ,数学解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变更的过程 ,也是一个不断化归转化的过程 .因此 ,在解题中 ,我们既要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善于进行习惯性思维 ,又要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善于由此及彼进行创造性思维 .基于以上认识 ,在数学归纳法教学之后 ,我又引导学生就有关例题和习题 ,通过构造数列模型给出新的证法 .这样不但重新点燃起学生兴趣的火花 ,而且使他们尝到学会创造、追求真知的乐趣 .同时 ,对教学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代数恒等式例 1 证明12 +2 2 +32 +… +n2 =n(n+1) (2n +1)6 .证明 设…  相似文献   

4.
"问道于零,受福无量",这是数学教育家傅种孙的名言."0"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众所周知.高中数学新教材采用(W.Gellert)公理体系,将0归为自然数类.可见0与1、2、3…等自然数的和谐与统一.数列{an}的前n项和Sn,当n≥2时,Sn表示前n项的和,当n=1时,Sn表示a1,而S0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通过下面的研究,便可发现S0的妙用.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等差(比)数列的教学中,感觉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作为两种最重要的数列模型,除了书本上讲述的重要性质外,还有许多好的结论可以去探索一番,这样的情况往往在解题过程中可以碰到,通过解题总结出某些好的结论,如课本第119页习题3.3中的第10题  相似文献   

6.
∑i=1^n i^m(n,m是正整数)叫做自然数的m次方幂和。如何把∑i=1^n i^m表示成n的多项式Fm(n),是历代数学家们不断探求的内容。从古代的欧几里德到现代的陈景润等,大多走离散的路子,所以过程较繁,也仅给了m在20以内的Fm(n)的表达式,本文把这个问题转化为研究∑i=1^n(i x)^n(x∈R)的表达式,化离散为连续,从而求得Fm(n)的递推表达式,使这个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在二次不等式解的法则中有(x-a)(x-b)≤0→a≤x≤b,(a〈6),那么以f(x)代换x,必有(f(x)-a)(f(x)-b)≤0→a≤f(x)≤b,虽然利用a≤f(x)≤b→(f(x)-an)(f(x)-b)≤0,可以将双链不等式转化为单向不等式,解题中我们若能注意利用这种转化关系,不少有关双链不等式的问题将会出奇制胜的得到解决,从而可以避免解不等式组或分向证明等复杂的运算过程,令人拍案叫绝.下面以例示明其奇效.  相似文献   

8.
现在,已经明确地把数“0”作为一个自然数看待。为什么?听了很多的解释,大部分的解释是把这看作一个“规定”,就是说可以把“0,1,2,…,n,…”作为自然数,也可以把“1,2,…,n,…”作为自然数。显然,这样的“解释”是不够的。在这儿谈谈我们的理解,供老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公式S=1/2(v0 v1)t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其特点是不含加速度.对于某些复杂的运动问题,运用该公式往往能独辟蹊径,出奇制胜.本文就以下儿类物理问题谈一谈它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自然数k次方的求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数的求和以及自然数平方的求和 ,在普通高中教材中均有详细的证明过程 ,并给出了相应的求和公式 ,而自然数的更高次方的求和 ,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献资料中也给出了一些求和公式 .但自然数k(k为自然数 )次方的求和 ,是否能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来表示呢 ?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探索 ,得出的结论是 :自然数k次方的求和公式能够用一个统一的求和公式来表示 ,用这个公式可以求出自然数k次方的前N项和 .下面先给出求和公式 ,然后加以证明 .Sk=1k + 1 [( 1 +n) k+1-(n + 1 ) -(C2 k+1Sk- 1+C3k+1·Sk- 2 +C4 k+1Sk- 3+… +Ck- 2k+1S3+Ck - 1к+1…  相似文献   

12.
赵玮 《中学教研》2010,(10):15-19
在处理一些有关自然数的问题时,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通过联想,恰当地构造一个有助于解题的辅助数列,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是一种很有用的解题方法.现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3.
14.
在过去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字“0”一直不属于自然数,但是现在已明确把“0”归于自然数。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清楚。许多数学工作者都认为这仅仅是一个“规定”,用数学的行话讲即“定义”,这就是说以前定义“1,2,3,…,n…”为目然数集,而现在则定义“0,1,2,3,…,n…”为自然数集。显然这样的解释是不够的,下面谈谈笔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数列性质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其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及相邻项的关系来进行的,我们还可以把数列看成是一种以正整数n为变量的函数,数列的性质就可通过函数的性质反映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函数的思想、方法解决数列问题,这为数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点体会,希望对同学的复习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17.
18.
题目 :△ABC的一边AB在平面α上 ,C在α外 ,C在α上的射影是C′ ,试比较∠AC′B与∠ACB的大小 (面ABC与α不垂直 )如图 1,引OC′⊥AB ,连CO ,由三垂线定理有CO⊥AB ,沿AB转动△ABC ,使其与α重合 ,这时因CO >C′O ,C点必落在OC′的延长线上 ,由三角形外角与不相邻内角的关系 .易证∠AC′B >∠ACB .图 1如果以为这就是此题的解答那就错了 !因为这个结论以∠CAB和∠CBA都不大于90°为前提 ,当∠CAB和∠CBA中有一个大于 90°又如何呢 ?图 2如图 2 ,不妨设∠ABC >90° ,由C′引AB的垂线 ,垂足O在AB延长线上 ,△ABC…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