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天到了,太阳公公撒下了金粉,田野里到处都是金灿灿的,凯丽姑姑给小浣熊米拉一家送来了好多大南瓜。“南瓜好大啊。”米拉站在南瓜旁边,南瓜比他还高出一头呢!爸爸和妈妈一起把一个南瓜切成了两半儿。爸爸把南瓜子掏出来,米拉跳进半个南瓜里,觉得它真像一辆南瓜车“。要是我有一列南瓜火车该多好啊。”米拉这样说着。“我们来试试吧。”爸爸给半个南瓜画上了车窗和轱辘,它真的动起来了,发出轰隆轰隆的响声。小表弟米夏带着弟弟妹妹们好奇地跑了过来“:我们也想坐南瓜火车。“”不行,它是我的。”米拉大叫着。爸爸对米拉说“:火车上应该有客…  相似文献   

2.
一节课的开头好比一出戏剧的序幕 ,一本书的前言。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是这样。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种导入法。   一、诗歌导入   以诗歌导入可以借用诗歌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诠解抽象难懂概念。比如 ,我在上高二哲学常识“前言”时 ,考虑到如果只是一般地讲解“哲学”概念 ,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便以一首诗导入 :  拄着哲学的文明杖   举起哲学智慧的火炬   把自然、社会和思维   汇合起来解疑   哲学让你聪明   教会你思考的方法   哲学给你智慧   理清你心中的乱麻   二、设…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刚才听见你们琅琅背诵古诗的声音,老师非常高兴!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首唐诗。下面我们来猜古诗,好吗?(师做动作,模仿一个母亲在缝补衣裳。)生:《游子吟》,作者是孟郊。(师赞许地点头示意,并板画雨天、行人。)生:《清明》,作者是杜牧。师:一个著名的诗人在临死前把儿子叫到床前……生:《示儿》,作者是陆游。师:我们采用什么办法来理解和记忆《忆江南》?生:抓住重点词帮助理解和记忆。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记忆《长歌行》?生:唱一唱。师:对!我们在记忆这些古诗时采用了“做一做”(演示诗中的情景)、“画一画”…  相似文献   

4.
小矮人喜欢吃南瓜,他每年都要种很多南瓜。小矮人很勤劳,很辛苦,这一年,他种的南瓜获得了大丰收。他数了一下,地里的南瓜一共有101个呢。小矮人摘下一个南瓜,把它抱回去。南瓜和小矮人的身体差不多大,这样抱回去,要走很多的路,好累的。把第一个南瓜抱回家,小矮人累得满头大汗。他想:唉呀,地里还有100个南  相似文献   

5.
我在教学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新课导入是这样设计的。预备钟声响后,我说:“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唱歌,谁愿意为大家唱一支歌?”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举起小手。这时,我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演唱,唱完之后说:  相似文献   

6.
“奢侈”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以往我们常常把它与解放前地主、资本家以及当今社会中部分暴富的款爷、款姐们联系在一起。今天,被称为净土、圣地的小学校园中也悄然涌起了奢侈之风。一些小学生在吃、穿、用等方面大手大脚的超前消费现象令人瞩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7.
《乌鸦喝水》是小学语文中一篇传统的课文。该课的教学,我曾经观摩过许多次,自己也教过,早已烂熟于心。但这一次教学却让我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堂课的“导入”设计上,我煞费苦心地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可课题刚出现,全班学生就已按捺不住了,个别学生急得大喊:“《乌鸦喝水》这个故事我早就听过了。”这一喊,如同一石击起千层浪,许多学生都把自己听过这个故事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这样的场面还真有些意外。考虑到学生早已了解故事内容,加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又乐于自我表现,对知…  相似文献   

8.
鼓励的结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赏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它告诉我们,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其收效有多么大的差异。其实,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赞赏,是每一个人的心理需要。学生亦是如此。一个…  相似文献   

9.
师:1926年,在革命根据地广东,到处传唱着这样一首歌(放录音):“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是一首什么歌? 生1:北伐军的军歌。生2:北伐战歌。师:准确地说是《国民革命歌》。那么,国民革命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打倒列强,除军阀! 师:非常正确!再具体说说“列强”和“军阀”指的是谁?  相似文献   

10.
那个时候《还珠格格2》的片尾曲红遍了大江南北,里面是这样唱的: “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顽皮,她还有一点嚣张!”当时还算好,因为唱的是一个这样的姑娘。话说回来,现在这些“嚣张野蛮”的女生发展成群了,所以唱作“有一群姑娘”!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猛,好像要把校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当夜幕降临时,人们纷纷拥向街头,燃放爆竹和焰火。午夜时分,家家户户都将房里一些可打碎的坛坛罐罐等扔出户外摔个粉碎。这种场面一直持续到黎明。 南非:南非黑人以跳“南瓜舞”迎接新年。元旦这天,全屯人集合在广场上,围成一圈,边唱边跳。进入高潮时,部族首领头顶一只大南瓜在圈子中间欢舞。最后,首领把南瓜摔碎,意味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难点课文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若欢乐的脉。”与全文最后一句“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用。”二、难点分析大海会唱歌吗?为什么说大海在“咽歌”,大海唱的是什么歌,这是理解这两句话含义的难点所在。三、难点突破文中两次写大海在“唱歌”,是把人的行为特点“赋予”大海,即把大海当做人来描写,这是拟人的写法、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大海在唱歌?大海唱什么歌呢?对于文中这两句话的含义,应当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1.联系海港繁忙景象,来理解“浪花唱着欢乐的政”。教学第2自然段时,宴…  相似文献   

13.
鼓励的结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赏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  相似文献   

14.
现场一、导入师:大家喜欢听歌吗? 生:喜欢。师:那好,我唱一首歌,看大家知不知道歌名,知  相似文献   

15.
对于课堂教学 ,开始就是教学中所谓的导入环节,在新版小语第二册教学单元中 ,我是这样设计课堂导入的。一、导入所致 ,兴趣使然。教学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一课时 ,我准备许多水果实物 ,上课铃一响 ,我就吃着水果进了教室 ,学生都很惊奇 ,有的笑 ,有的议论 ,有的甚至叫了起来 ,我没有回应他们的信号 ,而是煞有介事、津津有味地继续品尝各种水果 ,然后我又站在台上问 :“×× ,你想吃什么?”××同学说 :“苹果。”于是我故意拿了梨给他 ,同学们都笑了 :“老师 ,那不是苹果 ,是梨子!”我故做惊奇 :“哦 ,梨子和苹果是不一样的啊 ,哪里不…  相似文献   

16.
小矮人喜欢吃南瓜,他每年都要种很多南瓜。 小矮人很勤劳,很辛苦。这一年,他种的南瓜又获得了大丰收。他数了一下,地里的南瓜一共有101个呢。 小矮人摘下一个南瓜,把它抱回去。南瓜和小矮人的身体差不多大,这样抱回去,又要走很多的路,很累的。  相似文献   

17.
导入新课起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做好接受知识准备的作用。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是使知识转比成为能力的前导,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先驱,更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酿造甜香的知识之蜜的重要步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导入新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析字阐明式:教鲁迅先生的名著《为了忘却的记念》时,我抓住此文把纪念的纪写成“记”这一要点,指出作者说是为了忘却,实是为了牢记在心,永久纪念。故作者把纪念的纪写成“记”,以“出离愤怒”,唤起青年起来战斗。通过析字阐明作者的用意,导入新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8.
郑老师导语:人生有许多事情都可以归结为“艺术”:吃有吃的艺术,说有说的艺术,唱有唱的艺术,行有行的艺术,看有看的艺术……本文作者从读书中读出“看”的艺术。就以看来说,有“睇”、“盼”、“顾”等等,许多字眼都可以表达看的意思。这是文字的艺术。作者就是从读书中读出“看”的不同表现形式,从中窥视出“看”的不同表达方式,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可见,“看”字里面大有文章,读出“看”字后面的文章实属不易——看,动词。古往今来,有眼睛的生会看,至于看到的是什么,就在如何去看。许多人都看过魔术,也都曾为它奇与变幻莫测所折服,常常闹…  相似文献   

19.
闹元宵     
正月里来闹元宵。吃汤圆、放烟花、唱卡拉OK,小作者的元宵节可真“闹”。  相似文献   

20.
浅谈生物课的导入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入是教师在新课开始或深化、改换教学主题时说和做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段教学过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生物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导入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