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要使学生学好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强者,首先应让学生懂得: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知晓怎样才能进入"角色".但在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这种方法往往也成为以后分析问题的"紧箍咒"和"绊脚石".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尽快离开原有的思维轨道,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考虑问题.只有突破这种思维定势,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培养和创造学生发散思维.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2.
<正>在大数据的时代,教师的题库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往往很推崇"题海战术"."题海"固然能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与准确度,但对于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不一定有帮助.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对比、研究,找到相互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如图1,在△ABC中,AD⊥BC,D是垂足,且BD∶CD∶AD=2∶3∶6,求∠BAC的度数.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提问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看书自学、质疑问难、主动猜想、学生上讲台争当小教师等多种方式,真正将"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使教学活动成为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题海战术"被不少教师认为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制胜法宝,即从大容量的题海中"悟"出解题的方法,"练"出解题的速度.不少教师把成绩好差的责任推在学生身上,把学生当作解题的机器,却很少反省自己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去钻研教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材中典型例题的教学功能,通过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下面就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几个例题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供同行参考.例1 如图1,在△ABC中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说明,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更不能把教材奉为圣旨,要做到"用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体现新课程理念,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方式,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线索,努力开发丰富多彩的、有趣的、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课内外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6.
<正>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习题都是经过编者认真筛选而精心设计的,其中不少习题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反思、拓展和"再创造"的思维空间.对这些习题不能简单地以题论题做完了事,不然会给人留下"入宝山而空返"的遗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引导学生探究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式或一问多答式,目的是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此时教师是主体,而学生往往"被动"思维.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满腔热情,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反思之下,笔者认为这与教师本身的"讲"不无关系,但学生没有积极的学习心态是其重要原因.因为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是变化的条件,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变化的根据,是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学创作中,作家喜欢在作品中留有适当的"空白",追求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文学感染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这些空白点,挖掘、补充、丰富文章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随文小练笔进行个性填补,以激活思维,调动想像,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9.
一、开发"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感受成功 (一)采取单词→组词→句子→文章的教学模式,降低教学难度 从单词直接过渡到句子和文章,其间的跨度和难度是相当大的,这也是学生觉得英语难学的原因之一.笔者借鉴我国低年级母语教学中遣词造句的成功经验,在英语教学中加以运用,缩短了词和句的学习跨度,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从"母语"尽快过渡到"目标语"--英语.  相似文献   

10.
新版课程标准突出强调"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我们越来越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教学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因此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以学生为出发点.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开发利用学生资源.一、注重课堂生成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活动,一些生成性资源有时最初只出现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改的深入,真实情境下的写作成为风向.但是,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习作素材的理解仍然存在一定偏差.所谓"素材",指的是从书籍、影视、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且未经整理加工的原始材料.因此,未经"加工"的广泛式阅读和观察并不一定会带来写作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提供了众多优质的人物档案、时政新闻、影视资源作为素材,学生也在积极地获...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有些学校数学学科配套使用了由备课组教师自己编写的教学案、导学案.课本学完了,不仅大部分学生的课本是崭新的,很多老师的课本也是崭新的.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教师高喊要"回归课本".如果教师在高一、高二时都不重视课本的学习和研究,又如何带领高三学生"回归  相似文献   

13.
<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利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成了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笔者认为,叶澜教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挖掘优生资源,让优生展示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课堂教学、课后补差和作业布置与批改三方面,对如何挖掘优生资源,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作一些浅显的论述.一、在课堂教学中,让优生上台讲题,多  相似文献   

14.
1.利用校内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围绕学校历史文化做课程.我校始建于1871年,至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著名的"故事爷爷"孙敬修曾在这里任教35年之久.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为指导,将学校的文化历史及特色融入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为基点,编写了《文香集萃》校本课程,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认识学校》《热爱学校》《建设学校》,共计38学时,分别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开设,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如"美丽的校园、可敬的老师、我们的榜样、故事爷爷、悠久的历史、学校文化符号、我为班级出谋划策、我校学生健康的调查与研究、二十年后再相聚"等,帮助学生从认识母校到热爱母校、建设母校.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学生的主体性已经逐步深入每位教师的理念之中.化学,尤其是在高中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解题能力强了,解题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成就感、满足感.不断的给予学生学习化学的持久动力,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主体性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而通过分析近几年化学试题,不管是选修模块还是必修模块,不管是学业水平测试还是高考都有大量题目的关键解题点隐藏比较深.由于部分知识的特殊性,学生在挖掘一些隐蔽条件的时候常被出题者预设的陷阱"抓住",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引导学生敢于挖掘化学题中的一些隐藏条件,从命题人角度去思考,规范的进行分析是这类题型解题的钥匙.经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尤其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能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其充分、健康、自由的发展。同时,要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挖掘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在课后延伸中培养思维能力"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上,教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由此可见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那么,我们如何从生活入手,指导学生作文呢?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捕捉点滴生活,积累生活素材1.教师进行即时性现场示范。即时性就是"现在、马上"  相似文献   

18.
正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最后就是考教材.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版本多样化,编排体系各不同,那么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去教学生呢?笔者通过实践认识到,教学中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挖掘教材,拓展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教材.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旋转"为例,加以说明.按照旧教材的教法,本节课内容学生很容易接受.但是,按照新课程理念,教材越简单,越应该挖掘教材,拓展教材.为此,笔者作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提供时间让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通读课文,读中感悟,不断挖掘课文内涵,并进行批注。在交流中,学生理解不到位的或不够透彻的,教师应该适时点拨、引领,感悟隐藏在其中的深刻内涵。下面就以几个教学片段介绍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以达到有效的教学。一、借助插图、音像插图、音像能还原语义所表达的情景,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准确把握文章内涵。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柴》中"她在一座房  相似文献   

20.
"培养人就是培养人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人的自信".从这句话中教师可以体会到自信在教育中的作用.范德比尔特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通过实践,"多微笑、多交流、多夸奖、多展示、多示范、多掌声、多关心"这7个方面在挖掘学生自信,能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