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健 《兰台世界》2012,(19):55-56
鲁迅的文学事业应该说是从翻译和介绍外国作品开始的。从1906年与周作人《域外小说集》的翻译开始,直到鲁迅离世前对果戈理《死魂灵》的翻译,几乎一生的时间从未停止翻译活动。但鲁迅先生的作品翻译在研究界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文学翻译是从原有文本到翻译文本的直接文本形式转换,制约着对鲁迅翻译作品的传播和研究。从《域外小说集》最初刊印的数量来看,仅有  相似文献   

2.
《出版史料》2004,(2):33-33
丰子恺以漫画散文著称,他的《子恺漫画》出版于1925年,《缘缘堂随笔》出版于1931年。但也有翻译集多种,最早出版的是翻译日本文艺评论家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商务印书馆1925年出版)。其时,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作为“未名丛刊”的一种)已由新潮社于1924年出版。鲁迅说:“我翻译的时候,听得丰子恺先生亦有译本,现则闻已付印,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现在我所译的也已经付印,中国就有两种全译本了。”  相似文献   

3.
在鲁迅写的大量书信当中,致日本人士的书信是占着一个很重要的地位的。现存的将近一百封信,特别是写给《中国小说史略》的日译者增田涉和日本女歌人山木初枝的书信,对研究鲁迅在三十年代的思想和生活,都很有参考价值。早在一九五二年,上海出版公司就出版了吴元坎翻译的《鲁迅书简补遗(致日本人部分)》。一九七五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林林翻译的《鲁迅致增田涉书信选》。同年该社又出版了李芒翻译的《鲁迅〈阿Q正传〉日译本注释手  相似文献   

4.
俄苏文学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被介绍到中国,影响了中国几代进步的知识分子.鲁迅、瞿秋白、耿济之和孟十还等人翻译了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魂灵》、《巡按使及其它》、《密尔格拉得》、《卡拉玛佐夫兄弟》以及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  相似文献   

5.
刘麟 《出版史料》2011,(4):120-125
《死魂灵》是俄国作家果戈理的长篇小说,它最早的中译本出现在1935年,由鲁迅从德文译出。而这一德文译本,据说于1920年由柏林普罗皮勒出版社出版,它的译者名叫奥托·皮克,至于其馀情况,多年来或者说数十年来几乎全然不为人所知。最近经友人指点,笔者看到了网上发表的一些材料,始有稍多的了解,可以据而回答若干有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建国二十八年来,在毛主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翻译出版马恩列斯著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已经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三十九卷、《列宁全集》三十九卷、《斯大林全集》十三卷,编印了四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和四卷本的《列宁选集》,还出版了大量的马恩列斯重要著作单行本、专题言论摘录和文集。到目前为止,马恩列斯较重要的著作和书信绝大部分都已有了中译文,有的还有两种译本(如马克思的《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等),基本上满足了广大读  相似文献   

7.
早在未相见之前,瞿秋白与鲁迅就互相敬慕,当秋白看到鲁迅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一文时,称赞说:"写得好,究竟是鲁迅!"鲁迅看到秋白的译作后,也高兴地表示:"我们抓住他!要他从原文多翻译这类作品!"此后,应鲁迅之邀,秋白将《铁流》原本的序文翻译出来,鲁迅十分赞赏;  相似文献   

8.
鲁译刍议     
王得后先生在《〈鲁迅译文全集〉终于出版了》一文中提出两点:一是研究鲁迅的人是非读《鲁迅译文全集》不可的,二是研究中国现代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人也是不可不读《鲁迅译文全集》的。有意思的是,我们是在研究中国现代翻译理论和翻译史项下去研究别位译者,别种译著;只有涉及鲁迅,第一点才可以单独提出。  相似文献   

9.
周永涛 《大观周刊》2012,(23):21-23
歌德赞扬了奈瓦尔翻译的《浮士德》法译本,这是翻译史家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但是对奈瓦尔翻译该剧的具体细节,知道的人就很少了。本文从奈瓦尔厚厚的传记材料中,整理出他翻译《浮士德》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再现了他不同寻常的翻译经历,还原了这部翻译杰出的本来面目,并从中得出了相关的启示,颠覆了许多传统的翻译常识。  相似文献   

10.
国学大师辜鸿铭在1898年将中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翻译成英语,他的译经活动打破了这一领域有史以来一直由西方传教士垄断的局面,开始了《论语》翻译的多元文化介入时代。在迄今为止60多个《论语》英译本中,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堪称"华人第一译本",在西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辜鸿铭《论语》翻译的背景辜鸿铭翻译《论语》与他传奇式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文化观念有密切的关系。辜鸿铭称自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话倒是他一生  相似文献   

11.
幸德秋水所著《社会主义神髓》是中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其不同中文译本的情况曾引起学界关注和讨论,邹振环教授在《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一书中提出了“1905年上海出版的张继译本”的说法。通过考辨,发现张继译本说有三大疑点:一是仅有的孤证是梁漱溟1942年的回忆,但梁氏时隔30多年的回忆并不准确;二是从张继的个人经历来看,1905年他翻译该书的可能性很小;三是张继与《社会主义神髓》的思想主张存在较大的冲突,缺少翻译出版的思想动机。因此综合证据和疑点来看,1905年张继翻译《社会主义神髓》的说法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12.
芦婷婷 《大观周刊》2011,(44):163-16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无论在语言表达,还是情节描述上都达到了至高的水平。《红楼梦》的两个知名的英文译本——分别是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及大卫·霍克斯译本,亦是翻译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针对《红楼梦》第三回两个英文译本,从人名翻译的角度进行差异对比及赏析,对两个译本所选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先秦道家典籍《庄子》在世界各地流传较广,有多种语言的注本和译本出版发行.在东亚文化圈内,《庄子》传播起步最早、影响最大,其中日本、韩国不仅保存了许多《庄子》汉语古本,而且各种形式的译本和注本也最多.在西方国家,由于传教士等文化交流群体的译介,《庄子》的注本和译本也不断增加,甚至一些小国都有自己的《庄子》译本,如瑞典、波兰、匈牙利等.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庄子》出版情况亟待调查和研究.研究《庄子》国外传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划翻译和出版,这是中国典籍《庄子》走出去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鲁迅大辞典林默涵主编,《鲁迅大辞典》编委会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2009年12月出版的《鲁迅大辞典》(人民文学出版社)中有"纪念附册",其中"鲁迅著作的外国译本"(按国家分类,按出版年代编排)下"英译本"列出一种:  相似文献   

15.
梅叶《遗书》中译本第一卷第242页有一条从俄译本来的注:“《智慧之书》——圣经中的一书,相传为古代以色列和犹太国王所罗门所作。”接着有一条中译者的按语:“此书在圣经中译本及英译本中均未收入,在俄译本中则译载了。”这个按语错了。当时曾写了几千字,讲基督两大宗派的圣经版本,交给一个讲翻译的小型刊物。三审两传,到了“文化大革命”,原稿自然没有着落了。最近  相似文献   

16.
北京鲁迅博物馆寄来一册《唐弢文集·书信卷》,内中收录了唐弢先生给我的三封信。其实,在我的书箧中,收藏先生的书信远不止此数,计有18封之多。今日重读这些手泽,往事历历,不免有物在人亡之痛。 唐弢先生是我素所敬仰的作家之一。很早以前,我就知道他是“鲁学”专家,曾与鲁迅先生有过直接交往。鲁迅逝世后,他编辑出版《鲁迅全集补遗》和《续编》,对搜集和保存鲁迅遗著作出贡献。他的杂文,被认为深得鲁迅笔法,有些篇什足堪与鲁迅媲美。他的旧体诗词也极有功底,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更使我倾慕的,是他与我同乡,都是宁波人,我为有这样一位前辈乡贤而感到自豪。 1956年秋天的某一天,我当时是新闻日报《人民广场》副刊的编辑,到上海作家协会去组稿,第一次拜识任《文艺月刊》副主编的唐弢先生。胖胖的身体,圆圆  相似文献   

17.
在1949年以后的出版物中,《鲁迅全集》绝对是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在20世纪的中国,确实很少有几个作家能像鲁迅那样几乎从他开始文学活动的那天起,他的作品与人就一直成为文学界以至整个知识界的“热门话题”。应和着这种热烈的谈论、争议与研究,鲁迅原著的一版再版自然成了不时之需。鲁迅逝世才两年,一部汇集了当时文化界名流(包括宋庆龄这样的民国要人)的力量、由著名政治家教育家蔡元培作序的20卷本《鲁迅全集》就被隆重推出,这在民国文学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翻译著作中的问题,很值得注意。我国颁布著作权法以及加入国际版权公约以后,翻译著作大为减少.有的出版社减少90%。但是,出版社为了取得经济利益,一些名著又重复翻译,甚至全集也有两种版本,使读者难以挑选;更有甚者,有的将旧译改头换面,或东一段西一段,择拼成新译;还有在版权贸易上,对一些畅销原著在外商面前互相竞价,抢购版权。 原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翻译家绿原在《出版广角》(1997.1)中著文《文学翻译工作浅见》,对翻译著作出版中诸多问题提出意见。他觉得翻译著作要有统一规划,分工负责。他说。前不久国内两个《尤利西斯》译本打官司,闹得在香港和美国都为之沸沸扬扬、有一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该作品中的主人公。文章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2篇白话小说。据鲁迅1919年3月26日所作的《附记》,本文作于1918年冬天。孔乙己也就诞生于1918年了。孔乙己姓孔,名字却不叫"乙己",大伙之所以喊他孔乙己,是因为从描红纸上看到了一句半懂不懂的话"上大人孔乙己",就给他取了"孔乙己"这个绰号。  相似文献   

20.
字字句句皆心血——“鲁迅与校对”琐谈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传媒》1997,(9)
字字句句皆心血——“鲁迅与校对”琐谈之四文/管益农翻译出版外国作品,是鲁迅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最能显示他编校才华的一个重要方面。众所周知,鲁迅的文学生涯是从介绍外国文学开始和结束的。他自1903年翻译法国儒勒·凡尔纳的《月界旅行》起,直到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