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学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的语文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大语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学校的语文德育资源,对社会和家庭的语文德育资源及其功能认识不足,使课内外联系流于表面,未触及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情感世界,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影响有时是透过家庭来实现的。家庭语文德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持久的,学校语文德育如果忽视这种影响,则其教育效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有必要认识并…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地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班级是学生的活动舞台,是学生生活的一个微社会系统,班级管理对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德育有助于班级管理,科学、正确的班级管理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潜在的德育。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是他们的一个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周围环境的变化会对其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更需要的是自信心的树立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因此,这个时期的德育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德育实际上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矢量,同自然力的要素一样,有力的大小、作用点和作用方向,即德育的影响效果、影响对象和影响导向。互为德育主客体之间的他们的相互德育作用过程,就构成了交往德育的模式 ●德育在各种互动和交往中进行,从而构成自治性和互助性的交往德育,同时德育本身也成为了交往和互动的主体,形成德育交往 ●交往德育和德育交往是社会化德育的必然模式。学生理应作为“社会人”的德育由“学校办”向“社会办”转变是不可阻逆的。德育社会化趋势也更加剧和推动了交往德育和德育交往的向度、深度、广度、频度和强度,使交往和互动呈现新的互动维度和态势  相似文献   

4.
赵洪 《德育信息》2002,(10):75-75
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社会贫富悬殊加剧和价值观念的扭曲了造成部分人的心理和行为失衡,社会上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造成部分学生“厌学”和“流失”。二是市场经济诱发了“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倾向,社会政治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权钱交易”现象严重,助长了功利化、实惠化、金钱化等不良社会风气,扭曲了学校德育的社会价值。三是音像、书刊、“四室两厅”等社会生活和娱乐环境中存在的“病菌”,侵蚀着学生的灵魂,影响着他们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四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物质上对子女大量投资,而对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却很少关心,这种相对畸形的家庭教育与学校全面育人的目标产生了矛盾,造成了德育和智育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长期熏陶的结果.因此、中学德育应是一个联系社会、家庭与学生的开放系统.德育过程应是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实施统一影响的系统工程.研究优化育人环境.目的就是要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德育工作 ,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改革开放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经验 ,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中央之所以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德育工作 ,是因为我国处在社会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知识经济的转型期 ,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改革的转型历程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行  相似文献   

7.
影响和决定大学生德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四方面:第一是社会因素,第二是学校因素,第三是家庭因素,第四是本人因素。在这四个因素中,社会因素起着导向性作用,对人们思考问题的倾向、选择处理问题的态度和需求目标的影响都很大。学校和家庭起着调节的作用。所以应在大的环境潮流中寻找和扩大来自社会的积极影响,尽量抑制和削弱社会上消极因素的作用。社会环境影响之所以对大学生德育起着导向作用,首先是因为德育的形成有广泛的社会性。因为道德是一定社会的是与非、善与恶的标准,是人对人、人对社会态度的准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皆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所以,社会上一切现象随时都在影响着青年学生,在他们心灵中起着潜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和深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社会文化得到广泛发展,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观念相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商业性文化场所林立,对学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德育必须置于社会大系统的变革中,确定德育的目标、内容体系和具体要求,创造与开放环境相适应的形式和途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会迷失方向,具有适应社会的良好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9.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在社会发展中,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究竟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作用?弄清这个问题,是我们正确认识德育,摆正德育位置,确立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的前提和思想基础。对于这个问题,历来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现代社会,社会影响力已大大超过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因而学校德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无能为力,起不到什么作用。另一种则认为,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可控性、综合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学校德育可以解决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一切问题,学校教育可以代替  相似文献   

10.
德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在教育影响下学生品质的形成过程及其规律性。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区分一下道德和品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汉形态,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社会生  相似文献   

11.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是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而随着人类信息时代的来临,媒体(传播媒介的载体)已经日益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第四大因素,成为个人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最有效的工具。青少年正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现代媒体中学习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和确立社会价值态度,不断地调整、修正自己的思想、价值标准和行为。应当说,传媒在传播知识、开拓视野、培养情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的不健康甚至是有害的信息也夹杂在其中,一些青年学生正在汹涌而来的各种不良信息、文化面前逐渐迷失生活、道德和信仰的方向。此外,传媒的影响也使教师对学生获得信息的控制程度大为降低。因此,分析媒体中不良信息对学生  相似文献   

12.
笔者多次听一些名校长介绍德育工作经验,校长们首推的都是其学校别开生面的德育活动,大谈的也是这些品牌活动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积极影响及给学校带来的良好社会效应。诚然,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和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的身心情不自禁地浸润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道德情感得到陶冶,思想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曾勇  黄芳 《四川教育》2001,(3):20-21
传统的德育理论认为:学校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是指“根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自觉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客体是指学校德育主体认识和施加可控性影响的对象,“它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而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始终认为:学生应是德育的主体,在德育中应居于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对人造成影响的因素越来越多。处在社会转型期的职高学生 ,见识广而杂 ,思想活而乱 ,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 ,具有多元化的倾向。“无可奈何读职高”的思想 ,困扰着部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志愿报读职高的仅占40.3 %) ,失落感带来的自卑、脆弱、失衡、厌学心理 ,影响了自信心的树立、顽强意志的产生 ;家长文化偏低现象影响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大学学历不到10 %) ;职高阶段的见习、实习生活 ,比同龄上学人更高更多地接触社会 ,思想和道德处于矛盾和困惑中 ,使意志薄弱者受不良风气迷惑 ;“西化”腐朽的价值观、世界观也在有…  相似文献   

15.
讲究德育艺术 增强德育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善于捕捉学生德育工作的最佳时期,即把社会环境、学生心理和教育内容三者看成是综合的动态系统,寻求他们的最佳结合点,满腔热情地去点燃学生上进的火花,使学校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德育工作者必须善于捕捉并积极创造有利时机,通过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促使学生积极的内因在外因的影响下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美好的理想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6.
曾勇  黄芳 《四川教育》2001,(2):20-21
传统的德育理论认为:学校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是指“根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自觉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和教育”;客体是指学校德育主体认识和施加可控性影响的对象,“它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而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始终认为:学生应是德育的主体,在德育中应居于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目的和任务,不是一项工作;德育是全体教师的责任,不是德育处的工作;德育基于学校实际,不仅是完成上级任务;德育须有社会和家长的参与,学校难以承担全责;学校应直面德育困境,积极调整策略,针对教育普及化、大众化以及身心全面发展并不断改变着的学生实际,整合家庭、社会多方力量,发挥核心作用,在学生成长中创设出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在过程和经历中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德育的本质,通过揭示德育的道德性进入学生的主体性,采取道德的方式把道德植根于学生身上,以达成学生的主体和谐;道德是一个主客体系统;道德能够协调主体关系,降低运行内耗,减少社会风险,使人类历史进步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因此,德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学生德育活动课的内容是极为广泛、极为丰富的。就其内容的性质划分,可概括为:学习性的德育实践,人际交往的德育实践,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自立自理的德育实践等。实践性德育活动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德育活动课就是通过多种符合教育目的和青少年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在实践中的角色地位的需要、兴趣、爱好与追求两个方面的交互作用,使他们在完成学习、工作、劳动任务和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践履社会、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学科教学的首要目的。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来进行道德的渗透。同时,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全方位的德育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知识水平和改善社会道德风貌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