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汉初年国都的确立与建设,经历了定都洛阳,建都关中的过程,而定都关中又有临时定都栎阳和最后定都长安的过程。而长安则是先确立建都,长安又是秦都咸阳的发展。汉初都城的确立,又和汉初的政治形势及刘邦与主要的决策张良等人的建议有关。  相似文献   

2.
西汉初年国都的确立与建设 ,经历了定都洛阳 ,建都关中的过程 ,而定都关中又有临时定都栎阳和最后定都长安的过程。而长安则是先确立建都 ,后命名长安 ,长安又是秦都咸阳的发展。汉初都城的确立 ,又和汉初的政治形势及刘邦与主要的决策者张良等人的建议有关  相似文献   

3.
公元25年六月,刘秀即皇帝位,其后坐镇河阳(今河南孟县西),指挥围攻洛阳的战斗。十月,守城将军大司马朱侑举城投降,刘秀“车驾入洛阳,幸南宫却非殿”,宣布定都洛阳,因汉为火德,忌水,故改“洛”为“雒”。从光武帝定都洛阳至献帝迁都长安,洛阳为都共历十二帝196年。  相似文献   

4.
唐初定都长安,武则天称制后迁都洛阳。武则天定都洛阳有深刻的原因,它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洛阳的地理形势决定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决非仅仅为了避免王、萧二氏阴魂的纠缠,更非单纯出于荒淫逸乐的私欲。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的关中不仅是雄视天下的"天府之国",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与文化高地。东汉皇帝为了绍继西汉,取得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对关中西汉帝王陵墓格外重视,从开国皇帝刘秀开始,就确立了定期拜谒、祭奠关中西汉十一陵的制度。刘秀之后的东汉皇帝,大都能继承刘秀的遗风,多次亲临西京长安,祭祀关中西汉帝陵,充分显示了关中西汉十一陵在东汉政治和礼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明代初年在定都问题上持续了很长时间,定都关中自建国初就被提出,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影响着相关问题的认识。就一些代表性的论述,分应制派和学术派两个方面,论述了明人在定都关中问题上的思想、观念和认识,由此可见古都长安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
都城的选择属于区域空间现象,既包括定都前的空间权衡,也包括定都后,适时对都城区位不足的补苴罅漏,强化其空间优势。汉初定都关中,是刘邦君臣基于秦末汉初新的东西对立格局权衡的结果,目的是为了凭借关中的形势东制诸侯。定都后,汉廷从各方面增强和巩固关中的实力,以补苴罅漏长安都城区位之不足,优化关中政治地理空间,保障关中对关东的政治、军事优势,最终完成了强化中央集权统治的历史任务,迎来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又一个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历史沉积起来的动态概念,是一个多元素结合起来由简单到复杂的系统结构。西北地域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由经学到关中理学的演变过程中,积淀了丰厚的学术内涵,在历史发展中曾起到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9.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统先生生前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关心国计民生与国家前途命运,并曾积极为新生的人民政权出谋划策。作者撷取其一生中为建都关中不辞奔走、建议修建“米”字型铁路干线、建议开发“大西北”和竭尽全力为陕西文教事业效力四个方面的史实作以介绍,以期能对当前从事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人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关中东部,黄河天堑断其东,在黄河西岸又设临晋关,此关位于长安东北方的临晋道上,因而成为关中东北方的重要关塞。由于临晋道要经过黄河,所以在临晋关外的黄河上历代多设浮桥,而尤以唐蒲津桥著称于世。正因为临晋关是关中重要关塞,所以在此一带多发生战争。本文就以上问题作考证论述。  相似文献   

11.
汉景帝所立赵王彭祖,曾利用权术排斥、打击中央委派的国相,致使无人与之相抗衡,这一时期赵国的政治管辖权牢牢掌控在赵王彭祖个人之手。汉武帝主政后主动出手,彭祖虽想方设法维护其政治管辖权,但却被汉武帝一一破解。赵国独立的政治管辖权逐渐被侵蚀,直至完全易手于中央政府。汉武帝争夺赵国政治管辖权的智慧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利用司法手段打击彭祖的心腹人物;二是收归榷场管理权来削弱其经济实力;三是采用"分而治之"的方式来缩小赵国的行政管辖区;四是利用立嗣手段削弱后继赵王的影响力。武帝时期争夺赵国政治管辖权的斗争,为汉代解决同姓诸侯王国问题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2.
西汉景帝阳陵发掘以来,出土了大量陶俑。这些陶俑制作精巧,风格别致。本文从出土人俑风格入手,分析阳陵陶俑风格的形成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猛 《鸡西大学学报》2012,(10):134+147
西汉初期,统治者及其谋臣在重塑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与整和国家政治理念方面,究竟用何种伦理思想作为其外在依据和精神依托,可以说也有一个认识和发展的过程,而他们最终选择了儒家和道家的伦理思想作为其主旋律,并在不同时期试图把其伦理思想与政治有机融合,直至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新儒学"的提出,使儒学定于一尊,而后黄老之学让位于儒学,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儒学与政治实践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星云纹镜是西汉常见的镜种之一,从其出土情况来看,星云纹镜出现年代当在汉武帝初年前后,流行于西汉中期,西汉晚期逐渐衰退。星云纹镜的类浮雕纹饰不仅开一代先河,同时也是当时社会思想的物化载体。这种对天文星象的抽象描绘,正反映了汉代先民对吉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相似文献   

15.
东汉初,对于都城位置的选择,各种势力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根据当时的社会形势,洛阳自身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统治集团的地域背景,以及刘秀的统治政策取向,东汉定都洛阳。  相似文献   

16.
东汉关中学派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时期,关中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经学人物与经学作。从区域化的角度论述了“关中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关中学派”对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临沂出土的汉代乐舞类文物反映了这一时期流行的盘鼓舞、长袖舞等多种舞蹈形式;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汉代临沂地区的乐舞艺术呈现出世俗性、伴奏乐队多样性、以及美学上的技艺精湛、婉转优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西汉时,列侯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拥有特权。匈奴归义列侯是西汉列侯集团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有关归义匈奴首领的封侯标准有两个:景帝中元三年(前147)至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奉行汉旧军法,封归义匈奴首领为侯;随着汉匈战争的全面展开,元狩二年之后,汉朝又制定了新的归义匈奴首领封侯标准。在不同的时期,匈奴归义侯国具有不同的地域分布特点,这些侯国主要集中在涿郡、南阳、颍川三郡。他们在进入汉地后,由于文化、气候、政治等方面的原因,鲜有传国善终者。  相似文献   

19.
西汉初期,黄老管理实践盛极一时,并取得了社会经济全面复兴、人民生活富足、天下大定的巨大成功。深究黄老管理实践中的具体措施,主要表现为:在管理的过程控制中,强调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在管理的原则上.强调从民之欲,宽政爱民;在管理者的道德要求上,强调谦恭俭约,以德化民。汉初黄老管理对我国当前改革公共管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务员素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