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冬玲 《考试周刊》2013,(10):183-183
<正>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嘱咐的话,最多的就是"听老师的话!",接孩子离园时,询问的比较多的也是"今天听老师的话了吗?"常出现的困惑是"为什么孩子不听我们(家长)的话?"可见家长认为自己或老师讲的话都是对的,希望孩子听老师的话,听自己的话,目的是希望孩子有好的发展。那么怎样让孩听话呢?优秀的家长是智慧的,让孩子听话、明白事理的秘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小读者,上期我给你们讲了如何依靠材料写出有趣味的作文,你照着做了吗?现在我继续讲如何通过语言的变化写出有趣味的作文。我们知道,同样一个意思让不同的人说,其说法是不相同的。有的人说出来很死板,听的人没啥反应;有的人说出来则很幽默,听的人会捧腹大笑。如果我们写作文时能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我们的作文不就有趣味了吗?我这样说,你可能会想:这谁不懂,问题是写不出幽默的语言。没错,幽默的语言不是谁想写就能写出来的。那怎么办呢?很好办呀,生活中有许多说话非常幽默的人,你把他们的话多记一些,写到作文里不就可以“幽”一“默”了…  相似文献   

3.
【小引】事物会说话,它们在不断地讲述着自己,讲述着自然,讲述着哲理,可是,你听到事物说的话了吗?听清事物说的话了吗?听懂事物说的话了吗?多数同学作文时,常常苦于找不到材料,没有东西可写。没有听到、听清、听懂事物说的话是重要原因之一。怎样听到、听清、听懂事物说的话呢?观察。说到观察,有同学说,不就是睁开眼睛看吗,这谁不会!我每天都在看,为什么还是找不到作文的材料呢?观察当然是要"睁开眼睛看"的,然而,又不只是"睁开眼睛看"的问题。首先,是要看清,看细,看真!请看下面这篇作文。  相似文献   

4.
王登班  朱荣 《师道》2006,(2):13-13
一位教师一边用书本敲着学生的脑瓜,一边生气地大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10遍了,你还是不会!给我抄10遍交来,再不会就把家长叫来把你带走。”回到办公室,这位教师还在骂学生是猪猡,说自己起早贪黑地给他们上课辅导,可有些学生就是不好好学。我也曾这么困惑过。为了学生,教师可以把心掏出来。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难以抓住学生的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可实际上学生并不领情。他们到底都在想什么?这是我们都想问,也都想知道的。问题是:我们真的去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了吗?我们真的去了解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了吗?我们总是…  相似文献   

5.
王登班  朱荣 《师道》2006,(2):13
一位教师一边用书本敲着学生的脑瓜,一边生气地大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10遍了,你还是不会!给我抄10遍交来,再不会就把家长叫来把你带走。”回到办公室,这位教师还在骂学生是猪猡,说自己起早贪黑地给他们上课辅导,可有些学生就是不好好学。我也曾这么困惑过。为了学生,教师可以把心掏出来。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难以抓住学生的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可实际上学生并不领情。他们到底都在想什么?这是我们都想问,也都想知道的。问题是:我们真的去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了吗?我们真的去了解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了吗?我们总是…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语言类节目,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语言.有人说,语言的最大功能就是作为一种沟通工具.难道仅仅如此吗?如果语言只是一种沟通工具,全球那么多种语言,应该大部分都被淘汰掉才对.因为全球化时代嘛,语言越多,沟通难度越大.如果语言仅仅是一种沟通工具的话,华语(编者注:指汉语,下同)应该逐渐被淘汰掉才对,因为这个华语是出了名的全世界最难学难懂难记的一种语言.如果语言真的只剩一种沟通功能,那么选择华语作为沟通工具,好像有点不太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本中的科学说明文真难讲,《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枯燥无味。”“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导言是名篇,可我不太懂,简单说说算了。”有的中学语文教师这样说。听了诸如此类的对话,我想起一些学生的话:“我们老师很少讲说明文,总是让我们自己看,也不知道该怎么看!”难道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科学说明文真的没有讲头,没有学头吗? 语文教学要面向现代化,语文教师讲好科学说明文是必要的。科学说明文逻辑性强,说理清楚,教师在讲授时要因势利导,引领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懂文中阐发的道理,这对学生学习自然科学以及将来研究自然科学,撰写科技论文都是有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对语文教学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说:“‘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教师不该朝这样的好境界努力吗?”这段话为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指明了道路。怎样从“教”的此岸过渡到“不用教”的彼岸呢?——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探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25载,我一直不忘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记得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也养成了每天反省的习惯,每晚睡前,我都反省自己:今天讲的知识全面吗?课堂氛围幽默生动吗?对学生说的话会给他们带去动力吗?总结多年来的教学体会,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为人师表,不断学习多年来,我不断提醒自己: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因为教师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  相似文献   

10.
新聚焦“淘气包马小跳”里有个《都是马小跳惹的祸》的故事,讲的是秦老师为了上好公开课,事先排练了许多遍,到正式上课时,马小跳说:“我觉得路曼曼今天没有昨天说得好,昨天她……”这句话彻底砸了公开课的锅,可马小跳并不知道他惹了祸,他只是说了自己想说的话。当我们读到这时,忍不住被马小跳的淘气逗笑了,要知道这句话是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心里想说的话,可大家却都没说,因为大家早就懂得了“察颜观色”,知道为了不让老师生气并不是自己想说的话都能随便说的道理。难怪别人说我们有两套“语言系统”:一套是专门对付大人们的“官话”,一般适用…  相似文献   

11.
听话     
听话。听话?我们该不该听话?我们该听谁的话?该听什么样的话?谁又该听谁的话……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所有人都要听皇帝的话,但又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有人认为要听孔夫子的话,因为他是圣贤,我们要听从他。也有人认为不该听孔丘的话,因为孔老二讲的只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人说,我们都应该听父母长辈的话,因为他们的话是"灯",是"桨",是"钥匙"。又有人说,我们不该听他们的话,因  相似文献   

12.
1、在同学们聚会时,你经常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吗? A.是B.否C.不一定2、同学经常叫你请他们出去玩,每一次你都很痛快地答应吗? A.是B.否C.看心情而定3、你会记住别人曾说过的一些伤害你的话吗? A.一定会B.不一定,看说过的话对自己的影响多大而定  相似文献   

13.
曹爱君 《快乐阅读》2013,(11):75-75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儿童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愿望,倾诉自己的感情,参与社会交往活动。首先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其次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最后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就要引导孩子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得生动、贴切些。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乡村教师这个问题,我没有认真地讲过。在会前,我也问了一下吴颖惠所长,现在还有乡村吗?这并不是说现在没有乡村这个地区或地域,而是我认为乡村的概念不是地域概念,主要是理念的意思。现在还有乡村理念吗?我们都在讲城镇化建设,这实  相似文献   

15.
期盼关爱     
孙锡现是个小男孩,不爱说话,也不大惹人注意。有一天喝水时,他走到我跟前,小声问我:“老师,是用自己的杯子喝水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对,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第二天喝水时,他又来问我:“老师,是用自己的杯子喝水吗?”我又习惯地摸摸他的头,说着和昨天同样的话。说完,我想:不对,孙锡现这孩子并不健忘,为什么昨天告诉了今天又来问呢?这时,我无  相似文献   

16.
期中考试,我竟然考了个年级第6名,我可是从来没有考过这么好的成绩,不由得飘飘然了。一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你最近是不是有点骄傲了?怎么能骄傲呢?你没有听说过《骄傲的孔雀》的故事吗?那只孔雀太骄傲了,骄傲得连自己的倒影都认不出来,结果掉进了湖里。还有毛泽东主席说过的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也忘了吗?爱翘尾巴的公鸡是要倒霉的!骄傲了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对不对?记住了吗?”看了这段“话”,你一定会呵呵地笑:“太长了吧?太没劲了。”这段话确实是有些啰嗦,即使听的人不烦,要让老师说这么多话也太辛苦、太累了。也许现实生活中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但我们写文章时,却不能照搬原样,要懂得去粗取精,进行艺术加工,让笔下的人物“有话好好说”。有的同学在写作文时,一接触到人物语言的描写,就不知所措,要么太长,自己都觉得啰嗦;要么太短,根本表现不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要么太平铺直叙,没有一点生动性。怎样才能让作文中的人物“有话好好说”呢?1.人物语言要有鲜明的个性。俗话说“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所写的人物语言一定要与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爱好、习惯相符合。如儿童语言是天真无邪的,成人语言是成熟稳重的,职业语言是有专业特点的...  相似文献   

17.
老师,您还记得那件事吗?您还记得您给我们说的话吗?您知道吗,您的学生都在说:老师,我们感谢您,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  相似文献   

18.
huiyuanwan@yahoo.com.cn问:我的孩子1岁9个月大,除了会叫“爸爸”、“妈妈”之外,只会说“起”、“开”“、不要”“、再见”等简单的话。我们教他他不学,他说的话我们也听不懂。请问,他的语言发展正常吗?答:语言是人们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人出生后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适时地接受训练,应该可以很自然地掌握母语。但是,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的,也就是说,在一个年龄段内若能达到某种程度都可视为正常。在8岁之前,孩子有三个重要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出生后7 ̄10个月是婴儿开始理解语意的关键期,此时他们会无意识地叫…  相似文献   

19.
记得一位老师讲《燃烧和灭火》一课,在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可燃物”时,学生七嘴八舌,很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几个自己认为比较得意的名称。“易燃物”、“可燃物”、“能燃物”……老师一听,及时给予了肯定:“大家说得都很好、都不错,但科学上,我们把这个条件叫做‘可燃物’。”学生谈的这些条件名称真的是“都很好、都不错”吗?其实不然。“易燃物”,顾名思义,就是容易燃烧的物体,只要是可以燃烧、能够燃烧就可以。“可燃物”固然正确,但“能燃物”就错误吗?教师一句“科学上叫‘可燃物’”,“能燃物”就不科学吗?科学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所以每当我要讲一首诗,讲一篇作品,我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来也不会觉得轻松。因为我觉得自己必须讲出它之所以为它的这个"How",否则我就是在说废话。只有当我完成了对这个"How"的探索,只有当我感受到我自己的生命和作品的生命相互唤起了,才能如释重负,才能心满意足。至于"What",比如这首诗说的是离别,那首词表达的是爱国,这还用我说吗?这还用我们的老师们说吗?学生自己不会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