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及人文精神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人文素质及人文精神内涵要了解人文素质及人文精神的内涵 ,首先必须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 :“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周远清副部长还特别强调 :“这里所讲的素质包括四个方面 :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 ,文化基础是基础…  相似文献   

2.
郜歌 《学周刊C版》2019,(5):182-183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当下,职业教育必须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但因学生人文精神缺失、教师专业水平低、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造成了职业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教师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升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以构建职业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构建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比较严重,作为传承中华文明和人文精神主要阵地的大学教育应该而且必须重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构建,本文系统阐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论述了大学生人文精神构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人文精神脱胎于人文,经过历史的积淀,时代赋予其人文关怀与科学理性的崭新内涵。高校构建人文精神意义深远,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对于高校文化整合、创新以及塑造高校社会示范性品质等,都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艳 《考试周刊》2011,(16):166-167
人文精神即人文素养,是学生人格的重要"板块",是现代社会公正、文明、健康、法治等社会目标的支撑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谐社会需要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需要靠教育培育。教师要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担负起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王建平 《教育探索》2007,(9):104-105
一、学风建设和人文精神的内涵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风气,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兴趣、素质等内在品质在学习上的外部表现.其内在的本质是一所学校特有的育人文化环境,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其外在的表现是教师在教书育人、治学与科研上的风气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上的风气.  相似文献   

7.
具有人精神是当今时代对人才素质培养提出的要求,校园化是培养大学生人精神的沃土,高校领导应重视校园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对于人文精神的探讨,是当今许多学者争论的话题,尤其是人文精神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人文精神是一种对存在的抽象玄思,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它与科学从本质上是一致的,实际上大学教育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9.
论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人文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精神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所体现出来的观念、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是文化的"形而上"部分。人文精神不仅仅是人文学科的内在思想反映,而是所有文化产品的思想映照。在高等院校中,人文教育不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而是以知识体系为基础,通过重构教育目标、阐释教育内容、强化师生关系以及优化校园环境,揭示与塑造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中是广大青少年形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性时期。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的构建"为主要研究对象,望能对当前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从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构建角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The paper basis harmonious society’s content,has analyzed in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and stable society,how to strengthen polical construction and its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价值导向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社会调控功能;社会聚合功能。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和升华,对于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使命、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意义重大.我们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社会公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转型时期,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为了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目前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目标是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搞清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本文就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相似文献   

15.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与核心,有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和谐进步又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趋势。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正经历两大历史变革,一是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一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进行这两大历史变革,无论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都没有无痛分娩法.要以俄为戒,避免产生严重的贫富分化,确保国家经济命脉的安全,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导向和制度安排,最大程度地消除变革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班级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是高校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建设、发展、壮大不容忽视的重要成分。新形势下高校内外环境存在一些对班级建设不利的因素,如何建设一个和谐班级、培养一批具有高凝聚力人才成为高校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与和谐大学建设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大学建设,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多样性。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崇尚学术理念、服务社会理念、持续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理念、引领社会理念。坚持人的协调发展,提升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述了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向,一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二是"天人合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三是"自强不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四是"厚德载物"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