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春梅 《吉林教育》2007,(10):57-57
一、早恋产生的原因1.中学生生理和心理普遍早熟,而道德观念尚不成熟,并且自控能力很差,因此一旦受外界因素影响,就很容易发生早恋。2.中学生对爱情内涵的全部内容缺  相似文献   

2.
面对学生“早恋”,教育者首先要有科学而清醒的认识。漫不经心、不以为意、放任自流的做法固然不对,主观臆测、危言耸听、如临大敌的做法更不足取。我们一些教育工作者之所以失策往往是因为后者。  相似文献   

3.
陈学红 《生活教育》2012,(23):34-36
《射雕英雄传》中,黄蓉从桃花岛跑了出来然后遇到了郭靖,两人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后来屡逢奇缘,成就了郭靖一代大侠,而两人也双宿双栖,婚姻生活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4.
林燕 《广西教育》2007,(4B):20-20,41
物质生活提高,爱情剧泛滥,情感世界“丰富”,菁菁校园里的“早恋”现象越来越严重,预防中学生的“早恋”的教育工作越来越棘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预防和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关爱"早恋"的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疏导是最好的预防教育。对有早恋现象的青少年,家长和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是责无旁贷的。  相似文献   

6.
吴金瑜  雍昕 《上海教育》2007,(3A):52-52
一天中午,一名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在几名学生的簇拥下来到他们的班主任办公室,大声地对班主任说:“老师。我捡到五元钱,现在交给您。”随着簇拥们的喧闹声,这位学生丢下五元钱扬长而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应了那个“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为了预防中学生早恋,继去年上海市第八中学在高一年级实行男女分班教学后,今年,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也对这种新的模式进行尝试—学校将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分为五个男生班和五个女生班,各占一个楼层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8.
走在大街上,当我们看见两张幼稚的异性面孔很亲热地结伴同行时,相信第一感觉就是早恋。面对越来越多家长的忧心和为此付出的努力,教育学专家、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董进宇却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种文化的交融,孩子早恋现象有增加趋势,但仍只是极个别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的这种被老师、家长称为“早恋”的行为,往往只是一种介于友情与爱情之间的行为,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感情和心理上的一种正常需求,不能定义为“早恋”。一般的孩子在12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会产生强烈的与异性交往的欲望。美国一位教育学专家将孩子们的这种心理需求称为“情感存储巢”。到了这个年龄,很多孩子都会在经意和不经意间存储自己所需求的一种感情。“情感存储巢”分为不同的阶段:12岁之前,孩子的情感存储大多来自于父母,表现为对父母无理由的信赖与依靠;12岁以后——小学四五年级,孩子的情感存储就倾向于同龄间的友情,更渴望着与异性之间的交往,获得来自对方的认可与情感方面的交流。孩子们之间的这种  相似文献   

9.
银莹 《宁夏教育》2007,(5):75-75
听听下面一对父子间的对话:最近,我观察你神情恍惚,有啥心事,能不能给爸爸说说?没啥。您别瞎猜。(儿子低着头,手里不住地玩动着一支笔)肯定是难以启口的感情方面的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学生早恋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大有从“地下”转向“地上”、中学蔓延到小学的趋势。学校、教师、家长“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了,无奈“涛声依旧”。于是,大家谈“早恋”色变。视其为洪水猛兽,甚至患上了“早恋恐惧症”,但又苦于想不出根治早恋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1.
韩国强 《考试周刊》2011,(36):220-220
青春期是孩子的“多事之秋”。在人的一生当中,学习自我、他人,形成与他人关系的模式,正是在青春期。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这个时期,都对两性关系存在着极大的好奇心,因此在诸多问题之中,早恋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冉乃彦 《班主任》2009,(3):44-46
学生早恋怎么办?我的回答,首先不是方法,而是认识——正确的方法首先必须建筑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上。在文化多元的今天,人们对“早恋”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怎样看都可以,怎样做都容许。一些核心的认识、关键性的措施,全社会应该在不同程度上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13.
我一直想跟老师谈一谈我感情方面的事,可总不知怎么说,今天终于下定决心。我和他是在七年级认识的,现在学习很紧张,我怕在学习上赶不上别人,可又不忍放弃我们一年多的感情。我的心里很矛盾,不知怎么办才好,请老师给我指引方向。我知道中学生谈恋爱不对,可心  相似文献   

14.
王娟 《教书育人》2006,(12):55-55
本学期,我“捡”了个难啃的”馒头”——数控专业分流出来的一个毕业班。这个班的学生来自原来的三个数控班,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普遍不好。今天是开学第天,事情多而杂。晚自修到班级时,才发现工作中仍然有一些疏忽。  相似文献   

15.
16.
爱情教育面对“早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误读爱情"的悲剧屡屡发生;在我们的校园里,摧残学生情感萌芽的现象亦屡见不鲜.还有,不懂爱情的男女学生面对青春期心理变化时的不知所措,充斥各种媒体的那些对爱情的五花八门的诠释,当前社会上有伤风化的畸形的男女之情……我们的孩子们,他们尚未成熟的心灵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勉为其难地招架着扑面而来的以上那些东西的影响.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的教育还能继续观望吗?  相似文献   

17.
汪湘云 《教师》2020,(4):5-6
早恋在中学生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相对来说,农村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会多一些。其原因主要有农村学校对学生的生理教育缺乏系统性与时效性,农村家长对学生监管疏忽,一些媒体宣传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中学生早恋给他们的生理、学习、家庭都带来了影响。因此,文章提出了正确预防早恋的方法,即家长正确引导、学校及时劝导、媒体健康导向。处理早恋问题,关键在于做好问题学生的引导工作,其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影响力更大。教师要遵循"尊重、理解、关怀、引导"的原则,正确引导学生早日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  相似文献   

18.
提起“早恋”这个词,广大的中学教师和学生家长无不是谈虎色变,唯恐避之不及。有人甚至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中都存在“早恋”现象。可是对于什么是“早恋”这个根本性问题,绝大多数人似乎觉得它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在大部分关于“早恋”的文章中,根本就不提什么是“早恋”,就算有极少数对“早恋”进行界定的,也各说各话,互相矛盾,让人莫衷一是。因此,对“早恋”这一熟悉却又很陌生的概念做一番详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澄清各种有关早恋的观点,正确地理解和对待早恋。一、“早恋”是一个本土概念在欧美国家,强调个性和尊重个人权力,社会尊重…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要处理好这个问题 ,应做好以下几点 :  一、要科学地认识和对待中学生“早恋”问题  在教育实践中 ,既要看到中学生有与异性交往的合理性、自然性 ,又要看到劝阻中学生谈恋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既不能认为“早恋”是罪恶之事 ,将其与道德品质不良划等号 ,也不能认为“早恋”完全正当而允许发展 ;既要讲清不能“早恋”的道理 ,又要尊重正常的异性交往 ;既不能诋毁、丑化学生真诚的情感 ,又要教育学生理智地把握情感 ,不宜过早坠入爱河。作为班主任 ,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要多观察…  相似文献   

20.
如今,中学生生活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中,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愉悦。但同时他们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纪律与法制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理想、奉献精神等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偏差,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缺陷。特别是高三毕业班学生,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人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也是一个人开始严肃考虑自己未来生活道路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