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稀有剧种"延津二夹弦"要走出困境,应对市场的挑战,就必须开发与培养二夹弦戏曲艺术的演出市场,依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实现自我发展。文章论述了二夹弦戏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延津二夹弦作为戏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对延津二夹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等方面内容,探讨了延津二夹弦和旅游业联姻以求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以期为延津二夹弦戏曲艺术在文化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戏曲荟萃的大观园里,我市有名的延津二夹弦以其独特的魅力,引人注目。"不听二夹弦,感觉很遗憾;听听二夹弦,赛似活神仙"、"二夹弦哼一哼,不穿棉袄能过冬"、"不吃不穿不过年,也要听听二夹弦"……从这些民间的顺口溜中,就能深切地感受到二夹弦的艺术魅力。二夹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戏曲稀有剧种,也是深受新乡这一带老百姓欢迎的剧种,是群众评选的"新乡市十大民间文化"之一。本文试从二夹弦的发源、传承、艺术特色及今后的发展进行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流行于豫北延津的二夹弦是产生于清光绪年问并绵延至今、深受群众喜爱的一个地方剧种,也是先后被河南省和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戏种。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二夹弦经历了多次兴衰演变过程。在弘扬、保护和发展祖国魂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坚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优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努力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4.
博爱二夹弦是民间土生土长的一个地方剧种。它的主要特点是朴实真切、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因其旋律和韵味与全省流行的二夹弦既有某些相同之处又有一定差别,故称为"上二夹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口迁移因素与民间艺术传承特点的角度,阐述二夹弦艺术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其传播范围,揭示了二夹弦这一民间戏曲艺术的发展轨迹和生存现状,为二夹弦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开封二夹弦是一种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地方小剧种,它主要流行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它是在说唱音乐花鼓丁香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吸收当地民间曲调和其它剧种的素材,于上世纪初一跃成为角色行当齐全,剧目丰富,唱腔程式性较强的成熟剧种。其唱词以当地农民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用当地方言演唱,其唱腔音乐受到开封当地方言语调的影响,唱腔与当地方言字调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相似文献   

7.
刘震云的新长篇小说《一日三秋》围绕生于延津、长于延津、死于延津和逃离延津的三代人,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以高度戏剧化的情节推进故事,并加以戏曲、传说及神秘主义的民间要素,揭示底层生活的真相。其中,既有对“说得着”的人的继续追寻,也有对人际理解缺失的思考,建构起了作家自己的某种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和政府为活跃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相继出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关政策,从而为戏剧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与文化环境。本文从练内功强化管理、增强市场意识,拓宽营销方式等方面,以实例阐述了戏剧艺术管理者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区域性地方剧种,搞好戏剧艺术管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促进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9.
稀有剧种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但是,这些无价的民族文化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流失。造成当今稀有剧种生存危机的原因很多,最关键的是至今还没能找到一个有益于稀有剧种传承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政府及戏剧艺术工作者缺失戏剧发展赖于支撑的思想理论工具。文章论证了事业性是稀有剧种的根本属性的思想观点,提出并论述了建立多元文化观对于稀有剧种传承与发展的作用,试图构建一个在宏观上引领稀有剧种保护与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戏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本文以国家非遗戏曲亳州二夹弦引入校园为例,探讨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戏曲氛围,推进校园文化艺术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其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壮族和瑶族,苗族和侗族尤其是侗族的重视程度不够,制约了龙胜的旅游业发展。论文阐述了龙胜旅游资源均衡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具体的构想:打造"大龙胜"民俗文化旅游网;有针对性的建立民族文化生态村;积极开发侗族的丰富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一直以其"电报式"的简洁文风而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若细读其作品,亦不难发现其中存在少数偏离自身文风的现象——在遣词造句上的避简就繁、刻意重复。本文选取了其短篇小说中的几例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这种重复并非啰嗦赘言,反而是作者高超技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刘培是目前辞赋研究界和宋代文学研究界比较活跃的青年学者,他的宋代辞赋研究颇具特色,引人注目。其《北宋辞赋研究》是一部立足于对北宋辞赋文献的全面整理和对北宋文化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一部力作。该书以辞赋为着眼点,对辞赋文献以及与辞赋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与北宋文学相关的学术文化思潮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力求在宋代文化发展的具体背景下,在辞赋发展的广阔背景下勾勒宋代辞赋演变的脉络。该书以学术文化的视野来关注文体发展,以文体发展的着眼点来反观学术文化的具体演进轨迹,对文体史的书写方法做了打通文史哲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文化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时期,1000多年的发展。通过对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茶叶生产,贡茶的发展,茶道、斗茶、茶类的改革与发展,茶具和饮茶技艺的发展和茶书、茶诗、茶画、茶文化对外传播等分别进行了考证,提出中国的茶文化在唐代形成的基础上,在宋元明清时代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宋元明清时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5.
2000年由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和贵州大学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共同合作,一个为期9年的侗汉双语教育实验项目在贵州省一个名叫宰荡的侗族村寨举办。项目推行至今已有6年。2004年,笔者首次对项目进行考察,经考察后认为,双语教学成果较好,它在保护侗族传统文化方面是一种有效形式。2005年,笔者再次前往宰荡进行考察,考察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到第五年,侗、汉双语教学接轨较好,双语教学进展依旧令人鼓舞,而且继续发挥保护传统文化的功能,但也面临着如何对双语教学进行评估的问题。如今,又一年过去了,项目的进展如何,它又面临哪些新问题,评估问题能否找到解决方法,为此,笔者第三次进入宰荡村进行考察,本文即为此行的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16.
双峰县文化旅游业立足县情,一套适合双峰县县情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的大文化旅游体系初见雏形,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良好的发展内外部环境都为双峰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推动双峰县旅游文化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视角深入剖析双峰文化旅游带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教育技术学学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晋  王珺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12):36-39
该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企业文化入手,引发对教育技术学学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学必须构建科学、全面的学科文化,并能够使其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这样,才能有利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在我国得到全面支持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应用余弦模型对延津县1988~1997年农药中毒季节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药中毒发生的高峰期为8月中旬,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为农药中毒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