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现代评论》于1925年创刊,随后成为凌叔华发表其创作的重要阵地。在为《现代评论》杂志撰稿期间,凌叔华小说的创作题材、艺术风格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尤其在女性问题的探索上,逐渐从早期大胆的控诉转变为理性的自省,最终成就其"闺秀派"的文风。  相似文献   

2.
凌叔华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叔华描写了旧式、薪式两类女性,她从关注女性意识对外的索取和认同,转向对女性自身意识进行反思和内省,对女性深层传统意识进行了剥露和批判,从而对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的实质进行了新的探询和反思,使其关于女性的作品具有了更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3.
<理想丈夫>是臭斯卡·王尔德自己最为满意的社会喜剧.剧中人物的对话充当行动的.叙述话语",利用美国学者布思的不可靠叙述理论来解读和分析人物对话对两位主人公言行叙述、品质判断叙述的不可靠性,而这种不可靠叙述增强了隐含作者的规范,加强了该剧的讽刺效果及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4.
《理想丈夫》是王尔德最为满意的社会喜剧。剧中人物形象性的对话充当行动的“叙述话语”。利用美国学者布思的不可靠叙述理论来解读和分析人物对话对两位主人公言行叙述、品质判断叙述的不可靠性,而这种不可靠叙述增强了隐合作者的规范,加强了该剧的讽刺效果及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里称赞她“看见了世态的一角,高门贵族的精魂”;沈从文曾评价她:“以明慧的笔,去在自己所见及的一个世界里,发现一切,温柔的写到那各样人物姿态,叔华的作品,在女作家中另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归纳和论述了凌叔华笔下的两类女性形象:处于“五四”新思潮潮力圈外的旧式女性,处于“五四”新思潮潮力圈内的“解放女性”,对她们的深层传统意识进行了挖掘和透视,展露了作家寄寓其中的历史反思意识和女性内审意识。作者并将两类形象置于三维空间加以辨析与评价:交代错综的原因和复杂的背景,在纵与横的比较参照中审视和阐释凌叔华女性形象塑造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酒"在生活中不仅仅是日常应酬、礼尚往来的需要,它总是在人们的精神情绪体验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自然而然也影响到了作家的创作。凌叔华用她那细腻的笔触在《酒后》中为我们展出了酒后人物的多种醉意与醉态,从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醉意朦胧的世界,这里有本我与自我的激烈斗争。由此清晰地看到了"五四"时期,富于诗礼教养的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的狂飙巨潮激荡下,内心泛起了微波细澜。  相似文献   

8.
<正>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里称赞她"看见了世态的一角,高门贵族的精魂";沈从文曾评价她:"以明慧的笔,去在自己所见及的一个世界里,发现一切,温柔的写到那各样人物姿态,叔华的作品,在女作家中另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简·奥斯丁最为成熟的一部作品,《爱玛》在文学评论界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女主人公爱玛也是作者本人最喜爱的女主人公。但不容忽视的是:这部作品里的男主人公南特利先生也是奥斯丁塑造的一位最完美的绅士形象,可以称之为女性心目中的理想丈夫。  相似文献   

10.
凌叔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坛涌现出的众多女性作家之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凌叔华创作的高峰期与成熟期,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以描写女性形象与儿童形象见长。她的小说既受到西方小说创作技巧的影响,又完美地融入了自身的才情、生活经验与审美取向,使作品既得西方小说技法之妙,又具有浓郁的本土化风格。其代表作《酒后》鲜明地体现了她的这一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1.
12.
黄昏是感伤的 ,也是审美的 ,《诗经·君子于役》一诗的作者巧妙地选取黄昏意象入诗 ,使之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自此以后 ,中国许多文人士大夫藉黄昏意象表达他们失意哀怨、凄婉的情感。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君子于役》黄昏意象的美学意蕴以窥其对中国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其他作品一样,《白痴》关注的焦点是现实世界中人的存在和人的价值。作品通过梅诗金的形象塑造揭示出其道德倾向:首先是对近现代用经验理性来规定道德价值判断提出了质疑和否定,同时重新界定了道德情感在道德伦理中的地位,特别是恻隐之心在道德体系中的根本作用,表达了以基督教为核心、以基督为人格美和道德美的标准,并以这种“美”拯救世界的伦理价值观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4.
魏微<大老郑的女人>与沈从文<丈夫>的创作时间相隔半个世纪,其题材、风格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相似的题材、相似的基调,相似的性格,但因为作家视角和心理描摹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结局.  相似文献   

15.
紫姬是<源氏物语>众多女性中最为光彩照人的一位完美女性,作者紫式部通过紫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紫式部心目中理想女性构想,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同时,紫姬这一形象的塑造,也最为深刻地体现了紫式部对女性命运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以拉康的镜像理论解读《人造黑人》中海德先生的主体意识变化,其经历了从在“镜子”前陶醉于想象的主体统一性、随后发现了理想自我的虚幻性到最后在新“镜子”前重新构想出主体“统一性”的变化过程。他失而复得的主体统一性不过是想象出来的又一个理想自我。  相似文献   

17.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谢莉富于反抗精神,在充满压迫与偏见的社会里仍能保持自由、自尊和独立。在她身上,寄托了勃朗特姐妹的人生理想,也体现了作者对妹妹艾米莉的纪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教育家理想中的教师标准探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条件,可称为早期的教师标准。中国古代的教师标准,实际上有两个体系,一是教育家笔下理想的教师形象与标准,二是统治者选拔“学官”的具体标准。本文主要对前者进行梳理与分析,包括教师的道德标准、教师的职业形象、知识标准、教育能力标准以及社会服务等五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合理的成分,以期对现代教师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历史借鉴,以全面提高我国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