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教育现在成了最费力不讨好的差事,特别是应试教育,几乎成为众矢之的。诚然,应试教育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但是将其视做万恶之源似乎不妥。所有教育形式的最终落脚点都必须是“应试”,即便是被无数人推崇的西方教育,最后也得有一个考核的终点。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来认识“应试”。笔者认为,现在中国应试教育畸形的根本原因不在教育形式本身,而在以期待值为主的社会压力上。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的公平问题是近年来国人普遍关注的话题,因为社会的公平首先体现在教育的公平上,没有教育的公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公平。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的公平,而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公平。社会要稳定就必须存在不同阶层(所谓的贫富阶层)之间的流动,没有这样的有序流动,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各项改革都是教育思想的体现,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思想不端正,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改变,不仅不能取得教育改革的成果,而且往往把教育工作引入歧途。近若干年来,我们的教育思想上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呢?还是全面追求升学率,搞应试教育,为取得“高分”培养选拔人才,这个问题有历史的教训,近年来更为突出。随着教育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4.
周彬 《上海教育》2008,(1):32-33
对于今天的中国教育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名师的时代。中国教育需要名师来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需要名师来担起中国教育的脊梁,可以这么说,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急迫地需要名师了。可是,名师是等不来的,恐怕我们也等不及,于是名师培养工程与名师评选活动在这片热土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具体的学校,都不乏名师评选的踪影;留给我们思考的,就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名师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5.
我的第一个观点是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有三个部门老百姓永远都不满意,就是:教育、卫生、公安,因为这些涉及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不要把教育问题看的这么严重,因为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严格来说,我们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把教育真正办起来,必然会产生这样的问题.现在问题严重在什么地方呢,甚至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我们没有搞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评判好学生和坏学生,也不是把他们都培养成博士.我们是提供一个资源,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成长起来。一个是穷国办大教育,我们今后的任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现在为什么做得不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职业教育办得不好。  相似文献   

6.
作为农村中学教育者的我们,教育教学管理设置的障碍难度不可谓不大:素质教育必须贯彻实施,应试教育又不能抛弃。可学生不思学习,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的质量怎么能提高呢?压力转化为动力,痛定思痛之后,使我们意识到: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是做好学生及其家长的思想工作!只有做好了思想工作,思想这一根本问题解决了,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才不至于空话一句。  相似文献   

7.
<正>我的第一个观点是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有三个部门老百姓永远都不满意,就是:教育、卫生、公安,因为这些涉及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不要把教育问题看的这么严重,因为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严格来说,我们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把教育真正办起来,必然会产生这样的问题.现在问题严重在什么地方呢,甚至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我们没有搞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评判好学生和坏学生,也不是把他们都培养成博士.我们是提供一个资源,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成长起来。一个是穷国办大教育,我们今后的任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现在为什么做得不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职业教育办得不好。  相似文献   

8.
对职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难点,长期以来"受累不讨好"的情形时常困扰着我们这些班主任,到底什么原因让我们面临如此尴尬?我想,主要还是教育艺术的问题。如果我们下决心去帮助一个孩子,就会找到最佳的教育途径,那就是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心去滋润他们的情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这样,教育才会产生应有的效用。具体该  相似文献   

9.
“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教学做合一”思想出发,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要以“做”为根本,师生之间要积极互动,要努力创造一个真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境或者情景,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是最生动、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钟鸣 《辽宁教育》2009,(11):7-9
教育的公平问题是近年来国人普遍关注的话题.因为社会的公平首先体现在教育的公平上。没有教育的公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公平。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的公平,而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公平。社会要稳定就必须存在不同阶层(所谓的贫富阶层)之间的流动,没有这样的有序流动,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古代中国之所以能长期基本保持稳定.科举制度功不可没,因为科举制度为底层人民通往仕途阶层筑起了一条通天之路,实现了穷人阶层与富人阶层之间的流动,虽然这种流动数量很少,但在科举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核心不仅是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当前教育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对学生的考核及评价还是考分高低来衡量,分数考得高那他就是"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其他综合素质。可以这样说:一个人不管他的知识层次有多高,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没有爱心,没有诚实心,也就是不会做人。那样的知识层次高的人对社会的危害要比知识层次低的人大得多。那么,如何教会小学生做人呢?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最关键的是思想道德素质,是道德养成,但现在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有些“重智轻德”的思想,屡见不鲜的青少年犯罪可以说是社会整体道德素质下滑的具体表现。德育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股合力,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引导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13.
田福 《教育革新》2009,(7):43-44
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其实是作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形成“健康、高尚、先进”的思想和人格,也就是“文以载道”“文如其人”。但在现代语文教育理念中,这种观点似乎脱离了时代的需要,因为它把语文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在日益频繁的社会交流中培养人的“语言交际能力”。然而,面对愈演愈烈的中学生作文中的假话现象,我们还是有必要回过头去,从几千年优秀的传统语文教育中寻找解决的方案。毕竟,文如其人,先有合格的人然后才会有合格的文章。为此,我们呼吁——作文教育要“目中有人”。  相似文献   

14.
凡事都有一个度。所谓度,就是界限,就是限度,就是俗话所说的分寸。做每一件事,都必须遵循这件事情的规律。遵循了规律,做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才会成功;不遵循规律,无论做得过头还是不到位,不是画蛇添足就是吃力不讨好,都是好心办坏事,都不会如愿,只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5.
刘建英 《天津教育》2020,(7):165-166
反对应试教育、倡导素质教育的呼声曾一度高涨。如今虽有所降温,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辩一直存在。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置于社会背景下,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来分析教育,无疑可以让我们从更大的空间和历史中观照教育,从而避开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做截然二分的无谓争执。  相似文献   

16.
朱永新在2008年2月17日《新京报》发文认为:现在我们仍不知道教育是什么的问题。 作者提出,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教育哲学的思考,需要教育思想的引领。首先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想清楚教育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样的根本性问题,教育才有正确的方向,投人才有真正的效率。我们似乎都知道,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分数,而要为孩子的生命奠基。但是,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生活中,分数恰恰成为教育至高无上的追求,成为衡量教育品质的标准。在我们的大学,就业成为最急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科举情结与“应试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关于“应试教育”的危害,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大家意识到,遏制“应试教育”的蔓延,是整个社会的事作为“教育圈内”人,更不能置之度外,应该做一点什么才是.首先,是正视自己的问题.考试是中国文化中的固有部分,而文化是不能废除的.现在,没有人建议要取消高考、反对高考.但是,近来似乎不能批评“应试教育”了一提“应试教育”,就被扣上“否定教育公平,脱离中国国情”的帽子.实际上,有考试,就有应试,我们反对的是惟考试论、惟分数论.考试走向极端,就会危害社会.一百年前,延续千余年的科举考试制度轰然瓦解,就是明证.时至今日,如果数学教育一…  相似文献   

18.
一、活动背景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要会思考,会研究,会总结,会提升教育思想,会撰写教学论文,这是其一。其二,现在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如评职称、评优、评骨干等都不能没有论文。通过撰写论文,促使教师去总结有效的教学经验,探索科学的教学规律,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文学的价值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估,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以往,我们侧重强调的是文学的思想教育作用和宣传鼓动作用;现在,人们更看重的是文学的消遣和娱乐作用,甚至它的市场轰动效应。文学最内在、  相似文献   

20.
一、实施素质教育 ,端正教育思想是前提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认识到首先要提高学校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 ,认识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相对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就拿我们学校来说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任务性质是什么?是仅仅为把少数人从多数人当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 ,还是提高整体素质的提高打基础?是为少数学生的发展服务?还是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服务?是仅仅着眼于知识的发展 ,还是着眼于学会做人?通过一个时期的学习与讨论 ,我校教师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