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红岩》是新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一部红色经典,作者以他自己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的经历与见闻,生动地描写了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和高尚品格。然而,罗广斌写《红岩》绝不仅仅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同时更是以知识分子共产党员的凤凰涅槃,隐性表达了他内心世界一直存留的巨大遗憾。  相似文献   

2.
1962年初《红岩》出版后,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63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的文章《创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略谈〈红岩〉的写作》。多少年来,这篇文章成为人们描述小说《红岩》写作过程的唯一根据。2005年7月24日,论文作者到四川成都采访了原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编剧胡元先生。作为《红岩》作者们的朋友,胡元先生在1956年曾经目睹了《红岩》第一稿的写作。他对《红岩》写作过程的回忆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很不相同的叙述,从中可以看出,解放后的"业余作者"和他们的"文学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官方历史叙述和现实政治斗争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红岩这块闪光的土地,曾以它丰腴的土壤孕育过一批又一批为新中国献身的革命志士,“红岩精神”更以其丰富的内涵、崇高的境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山城人民。在当今全市人民广泛开展的“弘扬‘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的活动中,教  相似文献   

4.
悠悠五十载,《红岩》彪炳共和国史册;漫漫人生路,《红岩》照耀一代人的心灵。我读《红岩》,是在上一个世纪60年代中期。老师在课堂上读《红岩》的一些片段,五十多人的小学课堂上,一片寂静,只有一道道眼光,投向老师手中的书卷。课后,我们就争抢着借阅《红岩》,班上的书不够借,就缠着家长买。家里卖了两只大母鸡,买回了一本《红岩》,我一口气读了两遍。江  相似文献   

5.
以红岩故事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层见迭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具有经久不衰的美。红岩文学艺术作品可以统称为"艺术红岩",真善美是艺术红岩的审美价值追求。红岩文化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光彩,人们需要红岩文化,艺术红岩使红岩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展示。艺术红岩旺盛的生命力有利于人们理性地对待当下的"戏说红色经典现象"。  相似文献   

6.
拿到选票后,我的手不由抖起来了。因为我早就有一个心愿:在有朝一日的“评书”活动中,我要把自己最爱看的一本书——《红岩》评上去。《红岩》,我亲密的伙伴,在关键时刻,是你,挽救了我这颗—度失去光彩的心。  相似文献   

7.
《红岩》堪称是我生命里的第一本大书。从小学时阅读少年版的《红岩》到现在,我已经不知道翻读过它多少次了。《红岩》的故事早让我心旌激荡。我去学校图书室借《红岩》,居然没有,真让我寝食难  相似文献   

8.
革命文学建立革命合法性的一个重要表征手段是对革命的颠覆性异己因素——敌人的设置。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政治需要和意识形态要求却也有微妙的区别,在一个时期“合理”的叙述到了另一个时期就可能变成很不合适甚至“反动”的叙述,这就需要对叙事策略进行不断的调整。《红岩》作者们在写作《红岩》之前曾经对他们亲身经历过的集中营生活进行了多次不同形式的写作,这些作品的主要叙事策略是对敌人的反面形象进行夸饰性的描写,并以此来推进革命力量对反动势力的仇恨和完成对残余反动势力的清剿。《红岩》前两次稿的写作仍然沿用了这个曾经很有效果的叙事方法,但是却接连经历了痛苦的失败。经过复杂的逻辑转换过程,《红岩》作者们终于找到了符合意识形态更高要求的叙述敌人的方法,这就是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逻辑改换成“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逻辑。对这一革命文学常用“公式”的自觉运用,使得《红岩》的第三次修改稿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小说《红岩》是理解“红岩精神”的重要媒介,也是“红岩精神”的载体。因而,在《红岩》的阅读教学中,应把其与“红岩精神”的传承教学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读《红岩》,学英雄,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走向生活的特殊的风景——记得是我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本书红遍了中国。邻居们在谈论这本书,老师同学们在讲这本书,刊物、报纸上在选登这本书的章节和改写的故事,电台里在播讲评论这本书,还有连环画。这本书里写到的江姐、许云峰,甚而至于叛徒甫志高,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孩子们还改编了歌词在唱:“叛徒甫志高……”这就是《红岩》。一部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第一版印了五万册,一  相似文献   

11.
怀着好奇又崇敬的心情,我读完了《红岩》这本书,它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让我感悟到了现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红岩》讲述了地下共产党和国民党展开激烈斗争,许多烈士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换来重庆解放的故事。里面记录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12.
小说<红岩>是新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一部红色经典,作者以他自己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的经历与见闻,生动地描写了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和高尚品格.然而,罗广斌写<红岩>绝不仅仅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同时更是以知识分子共产党员的凤凰涅槃,隐性表达了他内心世界一直存留的巨大遗憾.  相似文献   

13.
《红岩》中的成岗是以陈然为原型塑造的典型形象.“任脚下响着沉重的脚镣,……”这十二句诗以《我的“自白书”》为题首次出现于《在烈火中永生》一书,继之收录于《革命烈士诗抄》。这首诗不是陈然烈士遗作。陈烈要写的诗只留下一个标题,一个中心思想。一九六三年,《红岩》作者罗广斌谈到,在写《在烈火中永生》时,为了突出烈士形象,以陈然临刑前要写一首诗的打算和他在刑庭上威武不屈的气概等史实为依据,由几个人共  相似文献   

14.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经典文本--重读《红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世纪40年代末发生在重庆中美合作中的狱中斗争为题材的《红岩》,一直保持着新鲜的魅力,形成了中国当代学的一种奇观。《红岩》具有史诗性特征和宏大的有机结构,打造出了那个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的一座巨大的英雄群雕,同时作家还将审美视点投向英雄群雕的人性光辉。因此,尽管《红岩》也有它无法摆脱的某些历史局限性,但是由于它具有比较全面的审美功能,能够依然活跃在当代读的理解与感应当中。对于如何提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甚至主旋律作品创作的艺术水平,《红岩》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5.
《红岩》诞生于有强烈政治诉求的时代,无论是学术范式的阅读,还是史料考辩的阅读,追随时代的阐释仍改变不了今天位置上的阅读快感。作为文学存在,《红岩》为我们提供了百折千回的惊险情节;而作为政治存在,《红岩》又为我们提供了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数学报》创办20周年了。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张最初发行量不过万余份、名不见经传的“丑小鸭”,经过《小学生数学报》人的奋力拼搏,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最高发行量达285万份、为国人所瞩目、翱翔于祖国蓝天的“白天鹅”。今天的《小学生数学报》不仅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小学专业报纸,而且是国内享有“十佳优秀报刊”殊荣、拥有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结构完善、布局合理的一张名牌报纸。  相似文献   

17.
《今日教育》2011,(7):67-67
《红岩》是我认为在当时那一大批红色书籍中人物刻画最为成功,艺术水准最高的一部小说。一本书,能把一两个主要人物刻画成功就很不易,而《红岩》中一组群像能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难能可贵!许云峰、江姐、成岗、双枪老太婆、华子良等,  相似文献   

18.
《红岩》是我认为在当时那一大批红色书籍中人物刻画最为成功,艺术水准最高的一部小说。一本书,能把一两个主要人物刻画成功就很不易,而《红岩》中一组群像能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网消息,许云峰、江姐、双枪老太婆……这些英雄形象在小说《红岩》里栩栩如生。12月20日,《红岩》作者之一罗广斌的遗孀、小说原型后代、"11·27大屠杀"脱险志士等在重庆共同追忆"红岩"背后的故事,重温红色记忆。  相似文献   

20.
<正>在有“革命教科书”之誉的《红岩》的阅读教学中,江姐形象是阅读的重点。因为《红岩》是统编教材里的自主阅读推荐书目,故对江姐形象的解析,不能以简单讲读来完成。如何设计相关的习题来巩固教学效果,就成了《红岩》阅读教学的重要工作,其理论依据有二。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如下表述: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确定革命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