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乃宣为近代音韵学家,拼音文字提倡者,语言学著作有《等韵一得》《简字全谱》《简字丛录》等。劳氏身处"西学东渐"时代,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他的语言理论既有对传统韵学的继承,又突破了传统韵学的限制,有自己独特特点。如劳氏对韵图的安排,既不是描写古时综合之音,也不是描写一时一地之音,而是要"考人声自然之音"。本文从劳氏著作《等韵一得·内篇》中轻唇音的安排入手,初探劳氏所说"自然之音"。  相似文献   

2.
王弼的主要哲学著作是《庄子注》和《周易注》,在这两本著作中,王弼发展和完善了"言意之辨"的方法,并建立了玄学的思想体系。回顾历史,我们看到,王弼也致力于《论语》这部儒家经典的解读。《论语释疑》现仅有47条佚文,但仍可以把握王弼关于"言意之辨"的独特思考,也可以审查其旨于调和儒道的一片苦心。  相似文献   

3.
由《招魂》魂主问题引起对楚辞体例的重新审视,认为在考虑楚辞的体例时,应当将形式与内容分开;另外,关注了刘勰所辨究竟是《招隐》还是《大招》以及《招魂》中的"些"字。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词的"含蓄美"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表现——"有言"与"无言"。"有言"侧重于"言外之意"的发掘。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言不尽意";钟嵘《诗品序》中的"文已尽而意有余";皎然《诗式·重意之事例》中的"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  相似文献   

5.
任永斌 《贵州教育》2022,(10):36-38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中外历史纲要》成为本轮新课程改革中高中阶段使用的新教材。相较于旧教材的专题史编撰体例,《中外历史纲要》不再使用模块的形式编写教材,而是使用通史体例编撰,这种编撰体例为教学实践中运用大单元教学方式提供了条件。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为例,以历史核心素养为主旨,  相似文献   

6.
修志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方志的体例。把握好志体 ,是修好方志的关键。所谓体例 ,指著作的规定式样。例是规定的意思。“体例”一词最早出自《晋书·李重传》 ,当时主要指提纲或规划。至南北朝时“体例”一词的涵义趋向具体化 ,即指著作的体裁和凡例 ,也就是专指一类著作区别于其他著作的体裁形式。它的形成和“地方志”的产生和发展相关联。我国的历史悠久 ,方志亦源远流长。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受不同的指导思想的影响 ,从而志书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体例。那么 ,旧方志有哪些体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典范,在杂记体的基础上,自成一体,后世号为"世说体"。它篇幅短小、体例灵活,"清微简远"、"高简有法"的叙事方法,"词冷而趣远,或事琐而意奥"的文体风格,以及"传神写照"、"遗貌取神"的审美追求,都体现了时代风貌和作者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是这部作品独有的文体特征和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是流传至今最早章句体训诂著作之一,训诂体例和方法极具代表性。解释句意是《孟子章句》最重要的训诂内容。在释句时,根据文意的不同需要,赵岐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文章探讨了《孟子章句》的释句方法,认为其释句方法可归纳为翻译和解说两大类,每类下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类。  相似文献   

9.
行本是古代乐府诗歌的一种体裁,但杜甫学习并发展了乐府民歌的形式,没有沿用旧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拟了《兵车行》这个题目。蔡宽夫对此高度赞扬说:“齐梁以来,文士喜为乐府词,往往失其命题本意。……唯老杜《兵车行》、《悲青坂》、《无家别》等篇,皆因时事,自出己意立题,略不更蹈前人陈迹,真豪杰也。” (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评注》卷二)  相似文献   

10.
钟嵘《诗品》作为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其写作体例受到了《史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关于作家历史传承关系的梳理、对作家和作品关系的讨论、三品升降及作家合组等几个方面。当然,作者的借鉴或者是自觉的,或者是不自觉的,由于史料阙如,不能遽下结论。另外,对个别作家的品评很难成为共识,其同组安排也比较随意,远不及《史记》严谨。  相似文献   

11.
清代学者翟云升所著的《说文辨异》是一部校勘《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著作,其以大小徐本《说文》为研究重心,或以古籍引《说文》异文材料进行考订,或以二徐本互校,试图恢复二徐本面目,还许书真貌。《说文辨异》中的体例丰富多样且严谨准确。本文试图从体例研究的角度,将《说文辨异》中的体例分为三类:编排体例、说解体例和校勘体例,分别进行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与社会》课改变了原有的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按时间顺序叙述历史的体系 ,以专题的方式重新构建历史教材。新体例的设计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综合性的体现。综合不是简单的拼合 ,而是涵盖了打破学科壁垒、对课程整体把握和教材自身结构安排等三个层面。本文从综合性与体例创新的角度 ,叙述了教材的基本框架和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是一部关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著作。姚春鹏教授凭借其兼通中医学和中国哲学这一资历,全本注译《黄帝内经》,通过提纲挈领的"前言"、提要钩玄的"题解"、溯本求源的"注释"、明白畅达的"译文"四个方面,彰显出该书独具特色的体例语言以及严谨厚重的理论内涵。《黄帝内经(全本全注全译)》堪称目前学界关于《黄帝内经》译注的上佳版本,既有助于《黄帝内经》的推广传播,又有利于津逮后学。品读此书,可以感受到文化积淀下的心灵呼唤———回到《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4.
桂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是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然而他的著作《说文解字义证》及其语言文字学思想一直为人忽略.《义证》卷四十九集中体现了桂馥的文字学思想,包括文字的起源,文字的作用,文、字、名,书的辨析,对六书的理解和认识,对汉字形体演变的认定等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字学问题。本文试于丰富的义证中探析桂馥的文字学思想,以期填补中国占代语言文字学之空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思想史研究法》,是蔡尚思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蔡尚思所提倡的为学的"为人"和"为己"目的,对材料"开矿山式的搜集法"以及学术批评的态度和方法,不仅对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而且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宋王谠的《唐语林》是仿照《世说新语》体例创作的一部"世说体"小说。在小说的编辑体例、语言风格等方面,既有对《世说新语》学习仿拟,又有自己的特点。不仅语言隽永传神,优美流畅,气韵生动,而且在叙事方面也显示了篇幅短小、精炼简约、遗形取神的特征,生动地体现了《唐语林》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17.
在明代科举事业的推动下,茅坤的古文评点本在明代十分盛行,其《史记抄》、《唐宋八大家文钞》皆广受好评。但茅坤的这些评点本并非仅为八股创作而产生,其编选过程及编选宗旨皆体现了茅坤为贯彻"文以明道"思想的复古志向。茅坤评点的体例、内容等呈现出"法"与"意"相统一的特征,使他超越了以往评点家,促成了明代古文评点的空前兴盛。  相似文献   

18.
《租界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近现代文学》[1]是李永东继《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从租界文化角度解读文学的著作。与前一部著作相比,该著的研究时段大为拓展,涉及"晚清""五四""孤岛"这三个时期。为了规避与前一部著作的重复,该著没有列专章研究"30年代文学",而是选取"30年代的女性电影"作为论述对象,以成全著作以时间为序的论述逻辑。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材的体例和编写原则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教材的体例 历史教材(即教科书)的体例,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般的有关学术著作,都容易把它简单化,划分为所谓“通史体”和“史话体”两种。这也是现在历史教学研究者们的普遍观点。历史教科书的写作体例,似乎还可以考虑另外一些因素,按照汉语辞典的解释,所谓“体例”,应指“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若照此理解,那么目前的各类历史教科书(包括海内外的),早已远远超过了一般常说的“通史”格式和形式。当然也决不是“史话”体所能包含得了的。 “通史”的名称,自古有之,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就称赞郑樵的《通志》:“盖承通史家风,而自为经纬,成一家言者”。史学家把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  相似文献   

20.
来信选登     
《意林》少年版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一个有3个年头的"老意丝"了。偶遇《意林少年版》是在鲁南书城,那时的《意林》少年版非常"霸道"地占着书柜中最显眼的地方,旁边还围着一大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