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Q正传》中阿Q这个人的卑怯、精神胜利法、善于投机和夸大狂与自尊癖等性格特点可透视鲁迅先生批判的国民劣根性,也多个角度展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社会的许多国民畸形的心态,无情地鞭挞了他们种种恶劣的品性。  相似文献   

2.
《阿Q正传》作为鲁迅的代表作品,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集中表现出了鲁迅的思想,特别是其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鲁迅在《阿Q正传》中,从中国的现实生活出发,真实地描写了一个落后、麻木、健忘,有着严重精神胜利法的、不觉悟的悲惨农民的形象。这篇论文将从三个层面两个阶段,对阿Q这个人物进行比较全面的剖析。所谓三个层面,是指阿Q性格内涵的三个主要方面,即一个贫穷的流浪雇农;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农民;一个有着严重精神胜利法的人。重点是对他的精神胜利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所谓两个阶段,是指阿Q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不同表现。通过对阿Q革命的分析,进一步反映出他的麻木、愚昧和不觉悟。通过分析,试图达到更加深刻的理解这部作品,理解鲁迅的思想及其精神。对以后人们研究鲁迅的作品及思想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阿Q正传》作为鲁迅的代表作品,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集中表现出了鲁迅的思想,特别是其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鲁迅在《阿Q正传》中,从中国的现实生活出发,真实地描写了一个落后,麻木,健忘,有着严重精神胜利法的,不觉悟的悲惨农民的形象。这篇论文将从三个层面两个阶段,对阿Q这个人物进行比较全面的剖析。所谓三个层面,是指阿Q性格内涵的三个主要方面.即一个贫穷的流浪雇农;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农民;一个有着严重精神胜利法的人。重点是对他的精神胜利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所谓两个阶段,是指阿Q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不同表现。通过对阿Q革命的分析,进一步反映出他的麻木,愚昧和不觉悟。通过分析,试图达到更加深刻的理解这部作品,理解鲁迅的思想及其精神。对以后人们研究鲁迅的作品及思想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阿Q是鲁迅作品《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其形象具有典型性。阿Q的影子随处可见。本文将从《阿Q正传》的创作背号及阿Q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阿Q的语言特点,阿Q精神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毫无疑问,通过阿Q,实实在在的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统治,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礼教思想根深蒂固的扎了中国人的脑海中。确实如鲁迅所言,作《阿Q正传》的目的是:“暴露国民的弱点,引起疗救的注意”。以阿Q命名的精神胜利法是主人公最突出的品性,阿Q也可以说是“精神胜利法”的集大成者,关于其精神胜利法的表现形态可谓是五花八门,目不暇接。在必要的时候让阿Q自我麻痹,自我欺骗,自我陶醉,自我安慰,自我扩张。而这种精神胜利法也并非某阶级特有的,各个阶级的人在某种境遇下都可能去运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宋乔 《科教文汇》2013,(20):95-95,116
文化缺省的存在给译者带来诸多困难,译者在处理该问题时常会用到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补偿策略。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屡见不鲜。在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中,运用多种翻译补偿策略为译者提供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6.
小说《祝福》为鲁迅先生所著,鲁迅的笔锋很犀利,他总是用很现实主义的手法去描摹那些草木无声息的产生,无声息的消失,鲁迅先生的作品批判性的居多,文字上又黑又硬,精神上又是绝望中带有希望,《祝福》这篇小说是比较典型的悲剧,在悲剧的艺术领域占据着比较领航的位置。本文就是对鲁迅先生的悲剧艺术手法和小说《祝福》在悲剧艺术领域的位置结构,进行理解和剖析,对悲剧艺术的进一步深刻的研究,进而去体会鲁迅先生所要表述的悲剧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7.
汤淼 《百科知识》2007,(2S):39-41
自我防御机制,是心理动力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不知不觉地用到这种机制,但因为它存在于意识之外,总是悄悄地来、无声无息地起着作用,所以人们理解起来总觉得隔膜。其实,在许多熟悉的文学形象身上,我们都能发现自我防御机制的痕迹,其中最好的读本莫过于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阿Q与苏比的性格幽默及他们形象幽默引发的幽默两方面来作一下比较,对鲁迅和欧·亨利的艺术作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吴川 《科教文汇》2009,(13):218-218,220
鲁迅先生的小说《孤独者》和蹇先艾的小说《孤独者》是写于不同时期的同题作品,在艺术上,两篇小说从叙述手法以及作品发展的脉络是相似的。但是两篇小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品主人公的成因及命运等等。通过两篇小说的比较,我们看到了两个作家对于孤独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李刚 《今日科苑》2009,(18):161-161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祝福》是鲁迅先生写的反映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短篇小说。这篇名作,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从而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1.
《世界发明》2008,(1):92-92
前不久,王蒙在复旦大学做了一场《语言的功能与陷阱陀罗尼》的演讲,内中充满了让人忍俊不住的“无厘头“风格他认为“阿Q没有追到吴妈,是因为语言方式有问题“、”贾宝玉和薛蟠的根本区别在于修辞方式“;他认为阿Q和吴妈”他们俩一个是光棍儿,一个是小寡妇,阿Q追求吴妈再正常不过了。他们没有成为情侣真是可惜。“王蒙认为,”如果他(阿Q)当时能深情地跪在吴妈面前,背上首徐志摩的诗,那他求爱早就成功了。”  相似文献   

12.
无事的悲剧——《伤逝》主题及人物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璇 《科教文汇》2011,(20):55-56
文章以对《伤逝》的主题及主要人物涓生和子君的形象分析为主.探讨了小说通过无事的悲剧所阐发出的深刻意蕴,并试图对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做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为纪念他而决定出版的《鲁迅大全集》一书的出版过程却一波三折……案由为纪念历史文化名人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弘扬鲁迅精神,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与北京大学历史人物研究中心决定以出版《鲁迅大全集》的形式来纪念伟人鲁迅先生。双方于2008年8月1日签订了出版合同。该合集系鲁迅文集全集,分36卷,共计1500余万字。其内容是之前版本的两倍多,书中不仅包括  相似文献   

14.
康尔健 《今日科苑》2007,(7):111-111
严顺开:1937年6月生,著名喜剧演员,涉足电影、电视剧、话剧、滑稽戏等多个领域,他在电影《阿Q正传》中饰演阿Q,荣获瑞士国际喜剧节最佳男演员奖、第六届百花将最佳男演员奖。他是中国惟一获得“卓别林手杖奖”的演员。  相似文献   

15.
隽武 《科学生活》2011,(8):15-18
对于今天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群而言,结核病似乎只是一个相当遥远、相当抽象的名词。除了在《红楼梦》里读到的林黛玉,或者在中学语文课本上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的“肺痨”病人,几乎没给他们留下什么印象。  相似文献   

16.
王秀华 《科教文汇》2007,(6X):179-179
鲁迅以卓越的艺术语言,以小说的形式写出被压迫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在具体的形象创造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鲁迅的小说在形象创造中蕴藏着为同类小说所没有的向历史控诉的深度,成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同时也艺术地展示了中国现代小说从开端不断地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鲁迅以卓越的艺术语言,以小说的形式写出被压迫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在具体的形象创造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鲁迅的小说在形象创造中蕴藏着为同类小说所没有的向历史控诉的深度,成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同时也艺术地展示了中国现代小说从开端不断地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鲁迅先生诞辰123周年之际,记采访了鲁迅的儿子——现年75岁的周海婴老人。他的脸形和双眉跟鲁迅先生相似,虽然面容略显清瘦,却写满了慈祥。交谈中,他随和、健谈、风趣。  相似文献   

19.
谢辉 《科教文汇》2011,(2):70-71
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中非常善于传神地运用色彩词,小说《药》就是代表。"色"及其引起的情感变化,深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展示现实黑暗,在黑沉沉的悲凉中昭示着光明,给人以希望、慰藉和力量,凝结着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了"色彩",就理解了《药》。  相似文献   

20.
鲁迅以卓越的艺术语言,以小说的形式写出被压迫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在具体的形象创造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鲁迅的小说在形象创造中蕴藏着为同类小说所没有的向历史控诉的深度,成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同时也艺术地展示了中国现代小说从开端不断地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