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翻译学作为我国本土的翻译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近年来发展迅速。外宣纪录片《鸟瞰中国》在海内外都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播放量,曾获“最佳国际传播奖”,其成功离不开优秀的字幕翻译。本文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的视角,对《鸟瞰中国》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深度阐释了自然界的本体性、系统性、批判性以及辩证性,并形成体系严密、内容丰硕的生态思想。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继承发展了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把它同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践有机融合,进而形成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创性中国化的生态理论形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性关键时期,因此,深入研究与领会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新时代理论形态,对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引领世界各国共同治理全球性生态环境,无疑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方法论意蕴。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里面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学界对其中的文体论、创作论等已经作了充分的研究,文章将从生态美学的视角,以《原道》、《明诗》、《物色》三篇为例,从“自然会妙”、“顺美匡正”、“情以物迁”三个层面对其生态美学智慧进行探索研究,并力图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4.
西方生态批评传入中国以前,国内有基于传统哲学的《三国演义》“前生态批评”,其视角主要有“整体艺术”、“天人合一”、“中和之美”、“生态和谐”和“天道循环”等五种。新时代下.国内学界提出了新的生态批评原则与规范,接下来的《三国演义》生态批评将在新的原则与规范下展开。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15至22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七次代表大会,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思路、观点、论断,赋予新的内涵,有许多富有创新精神的亮点,如“生态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等。  相似文献   

6.
袁梅 《文教资料》2006,(1):70-71
本文试图以生态美学的视角对《独坐敬亭山》进行新的解读,发掘诗中的宝贵的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独坐敬亭山》所构建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表现了“万物齐一”、与自然平等对话的生态观念,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功利性,达到人生的“诗意的栖居”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7.
从未来教育和培养时代新人的角度,我们应该落实对生态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共同价值的高贵想象与勇敢承诺。本文围绕中国“天下课程”的教育智慧传统,将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展至“天下”,并将其课程化。具体而言,借助《孟子》《论自由》《共产党宣言》和《庄子》四部经典及其所蕴含的四重人类学视野,来融贯古今中外,以期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天下课程”,同时为面向未来的新人文教育提供哲学人类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高中)第五讲《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框第二目的内容。本目重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论”)的内涵、实质和重大意义,在科学认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认同,培育生态理性,增强使命担当,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更坚定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礼记》和谐生态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礼记》从宇宙高度以“礼”作为世界万物和谐共生的基础,其基本概念是“和而不同”,它是保障生物多样性、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基本前提。《礼记》以人为基点来保证万物和谐共生的基本观念是“仁爱”,不仅“爱人”,还要“爱物”,是“合敬同爱”、普爱众生。《礼记》处于国计民生的长远利益考虑,要求人们对一切资源要“取之有度,用之以时”,适时发展农业,这是一种对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而确保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举措。《礼记》所赋有的和谐生态哲学思想对于当代人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与整体和谐观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谷绪薇 《英语广场》2023,(13):17-20
生态翻译学是近二十年来中国翻译界的全新理论,为翻译活动提供了指导方向。本研究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以《富萍》的葛浩文英译本为例,详细诠释译者对文本进行移植、适应选择,从而达到生态平衡的过程。本研究的目的是为生态翻译学理论在中国现当代小说汉译英中的运用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活页填字     
横向 一、诗句,出自曹植《白马篇》,下旬为“连翩西北驰”。二、口红的另一种叫法。三、古埃及新王朝时期法老和贵族主要陵墓区。四、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五、诗句,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下旬为“乡音无改鬓毛衰”。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先秦时期先民们的智慧结晶。《诗经》中的生态观即“德音”思想,具体是指人们顺应与尊重客观规律做出的行为,如先民对“天”的崇拜。这种行为是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在先秦时期的典型表现。21世纪已经经历了20多个年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仍在持续上升,气温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进一步变暖。将《诗经》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之中,发挥中国上古时期文献古籍中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给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对生态伦理思想的追问可以溯源到先秦《老子》,《老子》中的“自然”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道法自然”为其生态伦理思想奠定道德哲学基础;“人居其一”的非人类中心论、以万物为原点的依存论以及“天地不仁”的自相治理论等是其生态伦理的基本内容;“辅万物之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准则.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老子》“自然”的价值内蕴,体现了《老子》中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刘霞 《江苏教育》2023,(40):78-79+82
<正>在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生态文明教育。2021年,生态环境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特别强调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践行生态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5.
陈斌  庄清蓉 《福建教育》2023,(21):26-29
<正>“环境危机与生态失衡”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主要内容。九年级上册是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编写的,第三单元由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组成,分别涉及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其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围绕“正视发展挑战”“共筑生命家园”两个框题进行内容设置。“正视发展挑战”主要从“是什么”的角度阐述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本课时节选自“正视发展挑战”,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语文》2007,(7):115-115
“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是在《诗经》中。如《大雅·民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之例,毕竟还算不得真正指称国家的“中国”的出现。作为指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例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楚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赵娜 《英语广场》2023,(13):58-62
爱伦·坡在《黑猫》中,巧妙地将象征着女性意识的妻子和象征着生态意识的“黑猫”结合起来,流露出他对男权、女权、生态等问题的思考。《黑猫》中的女性妻子与动物“黑猫”相识、相惜到最后一体化,演绎了生态女性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压抑、萌芽和崛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当代西方环境关学开始了理论研究与著作译介,表明环境关学的影响正在日渐扩大,并有望形成新的关学范式,这组学术笔谈旨在回应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程相占的《中国环境关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从“重写中国美学史”、“与西方环境美学展开理论对话”、“丰富当代生态智慧”3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环境关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并提出“探索生态智慧”应该成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思想主题。马明的《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借鉴美国城市设计大师凯文&;#183;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象天法地”原则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创造的根本原则。李静的《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以谢灵运的始宁别墅为研究对象,提出其选址与建筑设计体现了参与式的环境审美思想,使人在自然环境中仰观俯察而返归自然之性,从而更好地体验与自然宇宙一致的“生命的节奏”。王萌的《宋代山水画论“气韵生动”命题的环境关学内涵》集中讨论了宋代山水画论继承了“气韵生动”命题.指出该命题在宋代成为一种环境感知与环境体验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关学对于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有着浓厚的环境美学内涵。张乾坤的《从“取景在借”看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从审美模式、审美观照方式、审美体验等方面讨论了李渔的环境关学思想。5位作者分别从总论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环境美学思想切入,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19.
王拱辰 《增注》第一卷第159页《王拱辰小传》结尾云:王拱辰“……神宗元丰初,累官武池军节度使、彰德军节度使。”其中“武池军”不确。虽然《中国历史人物辞典》(P286)亦作“武池军”,但《中国文学家大辞典》(P593)则作“武汝军”,而《宋诗记事》(P296)、《中国人名大辞典》(P107)、《宋史·王拱辰传》均作“武安军”。查《宋史·地理志》及《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均无“武池军”,亦无“武汝军”,《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有“武安军”,但解释文字为“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885年)以钦化军改名,治所在潭州(今湖…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系统地反思了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异化劳动现象,深刻揭示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并将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作为克服劳动异化、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指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理论基石,汲取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资源,以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源泉,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整体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成果。探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生态文明思想先声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丰富和发展生态文明理论,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