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作与生活紧密相连。习作要靠生活积累,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实践表明,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把生活当作源泉,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表达生活,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生学习习作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反映习作不好教,学生苦于没有内容可写,教师感觉没有实用的方法进行指导。其实,这时教师不妨转变一下教学思路,从身边的趣味话题入手,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习作,爱上习作。本文就将从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趣味习作的角度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流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的确如此,没有生活,写的文章也只能是空洞无物,毫无可读性,一篇好的文章肯定来源于生活。《教室里的不速之客》这篇习作就是小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用心感悟,让不经意的事变成了他笔下的习作。本篇习作值得赞赏的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习作之源,习作是对生活的描摹。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写得像个样儿,不该在拿起笔来的时候才问该怎么样,应该在拿起笔来之前,多做准备工夫,准备工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生活经验丰富了,好的习惯养成了,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淌了。”可见习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但现在,儿童的习作似乎越来越游离于生活了。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写真话,吐真情"的基础,习作是学生喜怒哀乐畅所欲言的殿堂。但一提到习作,很多学生就头痛。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导致小学生习作出现了"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入手,指导小学生的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母语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活动,尤其是习作教学,习作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因此,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作文之路,是一条科学之路,是一条轻松之路,是一条有效之路。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然而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小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面对习作普遍感到“两大难”: 一是没材料写,二是有话写不出。而对于老师来说也苦于“难教”。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习作,使他们“诗”兴大发,并通过习作激励他们展现自我、传递信息、交流情感、驰骋想象、憧憬未来呢?  相似文献   

8.
习作一直是困扰师生的棘手问题。为了写好每篇习作,教师和学生都在苦苦求索,且备感艰辛。那么,学生习作难,其根本原因何在?通过长期一线习作教学,我发现造成习作难的关键是学生对语言、素材及写作方法的积累不够。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积累谈一些点滴体会。一、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回到学生生活中去,使学生从习作实践中真实地感到,习作是生活的需要,不仅将来要用,而且现在就有用,教师必须通过这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习作情感,使他们乐于习作。那么,如何让小学生习作回到生活中去,真正变成学生生活的需要呢?  相似文献   

10.
修订版“大纲”指出 :“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做到有内容可写。”这就阐明了小学习作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基于这一点 ,笔者认为联系学生的阅读与生活的实际进行习作教学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一、把握阅读时机渗透习作知识“大纲”指出 :“习作教学是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这就明示了习作方法的指导应落实在阅读教学上。可是 ,目前在阅读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学生习作贴近生活为题,研究如何改善作文的切实性,借此提出把生活融入习作与用作文表现生活两点的教学建议,为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望与同业交流,促进其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碧珍 《文教资料》2010,(10):85-87
习作必须是关注生活的,也必然是反映生活的。本文就如何让小学生习作走向生活化,从阅读、生活、活动、想象、体验等角度,提出应创设“知识平台”“发现平台”“联想平台”“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要引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习作来,就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张扬个性,激发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针对这次(人教版六年制第12册《积累·运用四》)写作练习的教学设计策略有三条:一是让每一位学生搜集一两篇描写成功的佳作,读中学写,开启大家的写作思路;二是让学生择取最能反映自己成功事例来叙述,得到大家的认可后再写成书面文字;三是强调“二次作文”,运用交流评议、形成性评价和习作展览等手段,鼓励学生认真修改,满足他们的发表欲。习作指导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同学们,六年…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习作的根源,兴趣是习作的导师,积累是习作的基础,为了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将从"亲近生活,快乐体验;读写结合,巧设练笔;互改互批,取长补短;鼓励发表,增强信心"四个方面下功夫,让学生喜欢习作,轻松习作,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15.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习作是最具个性的创造活动,是人的个性的尽情张扬。生活是铸就学生习作个性的熔炉,生活化的习作是彰显学生个性的窗口。因此,习作就是让学生反映生活本色,要让学生亲近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情感见证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从而使习作个性激扬。  相似文献   

16.
王芳 《考试周刊》2012,(76):50-51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习作本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知识经济的年代,习作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习作内容即生活的内容,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习作的领域就有多广。要想在习作训练上有新突破.就要打破传统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式,开发并充分挖掘生活之源.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然而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小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面对习作普遍感到“两大难”:一是没材料写,二是有话写不出。而对于老师来说也苦于“难教”,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习作,使他们“诗”兴大发,并通过习作激励他们展现自我、传递信息、交流情感、驰骋想象、憧憬未来呢?  相似文献   

18.
<正>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习作教学理念陈旧,定位太高,加上急功近利的指导方法,导致习作命题往往脱离学生实际,禁锢学生个性。学生为完成任务不得不生搬硬套,无法从习作中感受到乐趣。因此,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司空见惯,成了语文习作教学的瓶颈。因此,加快小学习作教学改革是一项非常紧迫的课题。一、真实的体验——让学生认识习作的重要什么是习作?习作就是交流,是一种独特的,将文字作为符号的人际交流  相似文献   

19.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文章不应当是硬做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生活源头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就生意长流。”而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下笔很艰涩。笔者对目前小学生习作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问题突出表现在小学生阅读量少和生活单调两方面。习作教学中我们必须着力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实践和自主习作的能力,开展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让习作不再远离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语文园地一习作要求: 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这次习作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的事。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