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载张说"三登左右丞相","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所谓"三登左右丞相",并不是作了三次宰相,而是指其在开元年间作了三次左右丞相,分别是十三年十一月、十七年二月、十七年八月;张说确实作了三次宰相,即所谓"前后三秉大政",分别是睿宗景云二年正月至本年十月、玄宗先天二年九月至本年(开元元年)十二月、玄宗开元九年九月至开元十四年四月;所谓"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应是从久视元年张说参预修撰《三教珠英》开始成为修书学士到开元十八年卒。  相似文献   

2.
2013年《肩水金关汉简(叁)》出版,本文考释纪年简6枚、历谱散简13枚和月朔简13枚的年代。认为T26:178和T26:218号属于元凤六年(前75),为同册历谱;T30:1,2和218号属于元康元年(前65),为同人所书;指出T26:87号简"河平元年"(前28)错释为"河平五年"。重点考释T29:117A号特殊的矩形年历简(前55),讨论汉代"伏天"的划分。这批月朔简半数可考出唯一年代。  相似文献   

3.
《滨州学院学报》2019,(3):27-34
银雀山一号墓的年代应为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至元狩五年(前118年)三月;二号墓的年代应为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三、四号墓的年代应早于元光元年;一至六号墓应是一个家族墓群,该家族的国属和里籍为西汉城阳国(后属东海郡)开阳县;该家族的姓氏为"司马",二号墓主姓"召(邵)",四号墓主姓"门";一号和三号墓主的身份都是城阳国的军官;一号墓中之所以随葬大量兵书,可能和当时淮南王、衡山王之狱引起的紧张局势有关。  相似文献   

4.
由元嘉元年的严重旱灾、水草的生长周期、文学作品中"水草"的地理指向等因素出发,颜延之《行殣赋》当作于元嘉元年(424)春末至秋末(农历三到九月)之间。这一时期刘宋境内发生严重旱灾,南方水草生长茂盛,颜延之正在远赴始安(今广西桂林)就任太守的途中。《行殣赋》文本表层为哀叹路旁死者惨状,其深层含义在于悼念宋少帝刘义符、庐陵王刘义真,并表达了对自己前途和命运的担忧。由于刘义符、刘义真被杀在元嘉元年六月,因此可以进一步将颜延之《行殣赋》的写作时间缩小为元嘉元年秋(七到九月)。  相似文献   

5.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前104年-前91年)撰成,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足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重要.……  相似文献   

6.
华夏是诗歌的国度,唐诗是繁星丽天的黄金时代,而李白与杜甫则是这浩翰星空中最明亮的双子星座;可杜甫若无华州之贬,恐怕只有太白金星在独放异彩了。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贬官华州,至乾元二年(759)立秋后弃官旅居秦州,历时一年多。此期间,他于乾元元年底曾回洛阳、偃师省亲,“初春归陆浑庄,二月至洛阳,不久回华州。”实际在华州任上的时间是一年左右。  相似文献   

7.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前104年-前91年)撰成,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足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重要.……  相似文献   

8.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福建闽侯县人。从同治七年(1868年)步入仕途,至光绪十年(1884年)归隐乡居,为陈宝琛早年得志时期。此时,他的政治作为主要在两个方面。 其一,为国育才、抡才。陈宝琛曾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光绪元年(1875年)两次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于光绪五年(1879年)、光绪八年(1882年)分别担任甘肃、江西乡试主考官;并于光绪八年(1882年)八月至光绪十年(1884年)闰五月出任江西学政近两年。  相似文献   

9.
试论何绍基的生平及其诗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何绍基,字子贞,晚自号猿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十二月初五日,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七月二十日,享年七十五岁。 何绍基的一生大致可分为求学应考(道光十八年以前),编修典试(道光十八年至咸丰元年)、简放学政(咸丰二年至五年)和绝意仕进(咸丰六年至同治十二年)四个时期。他的儿童时代生活在道州。两岁前住道州东门本家,两岁后因父拔贡入都,随母“就育于舅氏”。  相似文献   

10.
<正>16世纪末17世纪初,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随后展开了与明朝的战争,发起萨尔浒战役和辽沈战役,使明朝尽失辽东之地。皇太极继位后,为阻断朝鲜与明朝的联系,解除后顾之忧,曾于天聪元年(1627)和崇德元年(1636)两次出兵朝鲜。崇德二年(1637)二月清军班师回朝,以朝鲜世子及凤林大君为质,规定"朝鲜每年进贡一次,并圣节、元日、冬至三大节为四贡同进。"①"朝鲜进贡及奉表奏事,豫禀守边大臣,询明来由,开报来使职名人数,由部奏准,移咨  相似文献   

11.
唐庚(1069——1120)字子西,宋代眉州丹棱(今四川眉山境内)人。绍圣(1094——1097)中举进士,官宗学博土。著有《眉山唐先生义集》三十卷和《唐子西文录》。唐庚对诗歌的见解主要见于《唐子西文录》中。 《唐子西文录》为唐庚口述,强行父追记。强行父(1091——1157)字幼安,余杭(今浙江杭州)人。曾官睦州、宣州通判。宣和元年(1119)九月至第二年正月,强行父与唐庚同寓京师,听唐论诗谈文。二十年后,即绍兴八年(1138)三月,强行父将唐所述,追记成《唐子西文录》。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扫描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十一月,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而被贬永州,至元和十年(815)才被召回京城。然刚至长安,柳宗元即遭  相似文献   

13.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是西晋历史上一位颇受非议的人物,晚近史家和学人均将其作为女人干政、扰乱西晋政治和开启八王之乱的罪魁而大加贬斥,并因此把“八王之乱”的时间界定为从贾后开始执政的惠帝元康元年(291)到光熙元年(306),长达16年之久。实际上从惠帝元康元年(291)到永康元年(300)贾后执政这一段时间里,“朝野安静”,“海内宴然”,政局是稳定的,无甚“乱”可言。我们应摆脱“女人祸水”之类封建旧史观的束缚,对贾后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八王之乱”的时间也因此应从永康元年(300)四月开始算起,肇乱者是赵王伦,而不应把这笔帐算在贾后身上。  相似文献   

14.
南朝梁七部小说的成书年代分别是 :《殷芸小说》成于天监十三至十四年间 (5 14— 5 15 ) ,《周氏冥通记》成于天监十五年 (5 16 )十一至十二月 ,《续齐谐记》成于天监元年至普通元年间 (5 0 2— 5 2 0 ) ,《迩说》成于天监十八年至普通五年间 (5 19— 5 2 4 ) ,《古今刀剑录》成于普通元年至大同二年间 (5 2 0— 5 36 ) ,《金楼子·志怪篇》成于承圣二年 (5 5 3) ,《研神记》成于普通元年至承圣二年间 (5 2 0— 5 5 3)。  相似文献   

15.
《宋代官制辞典》将东、西八作司误认为是两司,造成诸多不妥之处。东、西八作司设置于宋初,同属于八作司一司管辖。街道司最早设置于太平兴国二年(977),景德四年(1007)又将东西八作司和街道司并为东西八作司一司。天圣元年(1023)将东西八作司一司复分为东西八作司和街道司两司。街道司自设立至嘉祐三年(1058),隶属于三司河渠司,从嘉祐三年(1058)至绍兴十年(1140),街道司隶属于都水监,其后被废除。  相似文献   

16.
<正>东晋孝武帝十八年(393年)至安帝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历经十三载仕隐交替的生涯,从此征召不就,没身未仕。乍看来,陶渊明自始至终无意于仕宦。《归园田居》其一中他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暗示他归隐山林正是夙愿。  相似文献   

17.
梁陈宫体诗之迅速发展期主要在梁普通四年(公元523年)前后至陈至德元年之前(公元583年)的近60年中,当时社会环境较为安定、诗人众多、年龄结构合理。宫体诗变质于陈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前后至陈祯明三年(公元589年)的近10年之间。这时,诗体风格单一,曾有建树的诗人徐陵、沈炯、阴铿、张正见、顾野王等人已经谢世,但是,这近10年时间不能代表整个宫体诗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8.
沈辽是北宋中期一位书法、文学兼长的诗人,自从明道元年(1032)出生,至元丰八年(1085)二月九日卒,可以大致作出编年总案。目前研究者尚无作此工作,梳理其年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志伦 《语文天地》2011,(11):43-44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唯一的一篇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是年王安石33岁,任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庆)通判。宋代写山水一类"记"的文章不少,知名的有王禹偁的《黄岗竹楼记》、范仲淹的《岳阳楼  相似文献   

20.
自天圣九年(1031)三月抵达洛阳至景祜元年(1034)三月职满离任,欧阳修在洛阳共度过了三年的时光.三年洛阳生涯对欧阳修的诗文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离开洛阳以后,他先后创作了与洛阳有关的诗歌近120首,一往情深地追忆洛阳.这些诗歌以"洛阳花"、"伊川水"和洛阳故人为意象,通过不断地吟咏感叹,重温青春岁月,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伤.同时也是对自我遭际坎坷时的鼓舞和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