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藻词初探     
吴藻是清代词坛上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词人之一,她的词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境界各异,风格多样,兼有各家之长,在形式美感和内涵深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仅在中国女性文学史和清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我国古代词史上,也有她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题画词作为词之一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词人主体意识的介入使得词画结合,情景互见,极大丰富了题画词之内蕴。就吴藻题画词来看,其个体情感的植入基本上是通过两种方式进入作品的,即描摹画面镂尽画境和借画写心植入自我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吴藻是清嘉道年间才媛中的佼佼者,通过分析梳理其关于词的创作论、境界论、风格论以及鉴赏论,探求以她为代表的大部分江南才媛的词学观,可弥补明清江南才媛传世的词作品颇丰,而相关文论思想却欠缺整理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吴藻在清代女性词坛上独具风貌,其词传达了千古同感的生命体验,如时光易逝,红颜易老、孤独,漂泊无着之感、怀才不遇、不能如意选择社会角色等人类普遍境遇。她的词作给当时人和后来词学爱好者和研究者们留下了大量的研究和品鉴的空间。本文拟从"千古同感的生命体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饱满的动情力"三方面对吴藻词备受好评的原因略作探悉。  相似文献   

5.
萧衍诗论略     
梁武帝萧衍诗在南朝可称一家,存世数量较为可观。采取分类研究的方法,萧衍诗按题材内容可分为言情、写景、咏怀等不同类型,从中可见其创作手法、艺术风格。萧衍诗中言情一类尤有特色,因抒情主人公身份的不同,又可分为“描述体”与“代言体”两个子类。  相似文献   

6.
对吴藻生卒年的三种主要说法进行了辨析,认为生于1799年之说其实是误传,将吴藻生卒年定为不详是谨慎的做法。吴藻的著作各家著录也多有遗误,今据南京图书馆所藏,进行了辨误。  相似文献   

7.
明初画家王履晚年曾游华山,作诗一百五十首。其诗既生动地描绘了华山神秀与险峻并存的稀世美景,又结合神话传说、历史遗迹,展现了华山深厚的文化内涵,更融入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用典贴切自然,语言清新朴素,不失为咏华山诗中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8.
吴藻是清代女性文坛上的杰出代表,文章结合吴藻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吴作中蕴涵的进步思想。第一,反封建礼教束缚的思想;第二,爱国主义思想;第三,追求独立自由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女性词史上,清代的吴藻和宋代的朱淑真同样的性灵钟慧却都遭遇了“所适非偶”的不幸婚姻,“颜色如花命如叶”的共同命运使她们在创作上有着相近的心理感受。但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她们在情与理的侧重上也有所不同,作品的风格亦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0.
吴藻是嘉道年问一位气质卓越、作风豪迈的女词人.本文通过分析其词作中"愁"的内涵,来感受词人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1.
在清代女性文坛上,吴藻与沈善宝都占有重要的一席,她们在词风、意蕴表达、性别意识等方面有着诸多相近之处,使得她们在创作上富有某种相似的精神联系,然而由于个人经历、婚姻家庭及个性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两人又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并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存在并书写,为清代的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清初女教之盛,集二千余年来之大成,而江浙自宋代以来,日渐富庶,文化兴盛。早在元代杨维桢的诗句就道出吴人崇尚文化的时风:阖闾城里痴儿女,始识千金重聘师。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女子接受文化教育成为可能,不仅名门闺秀学诗作文,而且小户女子也执笔以试。同治时期丁绍仪说:吴越女子多读书识字,女工余暇,不乏篇章。  相似文献   

13.
在清代著名的女词人、戏曲家吴藻的词曲中,既有女性独有的深闺幽怨,也蕴含着激昂男性的气概。幽怨的情绪是她对现实命运自抑的无奈,而富有男性气概的意蕴和标新立异的易装倾向则表现其外部不屈的抗争。双性同体的自我,使阳刚的激愤和女性独有的婉约风格相得益彰。笔者拟从“双性同体”的角度分析吴藻词曲中体现出来的现实的困境和虚幻的理想,从而更加真实地展现其内心的苦闷与挣扎,再现一个真实的吴藻。  相似文献   

14.
“清初女教之盛,集二千余年来之大成”,而江浙自宋代以来,日渐富庶,文化兴盛。早在元代杨维桢的诗句就道出吴人崇尚文化的时风:“阖闾城里痴儿女,始识千金重聘师”。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女子接受文化教育成为可能,不仅名门闺秀学诗作文,而且小户女子也执笔以试。同治时期丁绍仪说:“吴越女子多读书识字,女工余暇,不乏篇章。近则到处皆然,故闺秀之盛,度越千古。”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诗论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诗论体系本身出发.以中外诗论史上的相关论述为参照,对曾国藩诗论甄辨梳理.阐幽发微,认为:曾国落诗论主要包括“言情韵”——诗歌本质论、具“识”养“气”——诗歌作家论、“工律”“机神”——诗歌创作论、识“貌”取“神”——诗歌鉴赏论四主干,这独特诗论在中国诗论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世界诗论史上具重要的互补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应秋的送别诗内容丰富,情感饱满。送友人赴边和赴任之作表现出对友人的鼓励和劝勉;送友人归山隐居之作则表现出对归隐淡泊平静生活的向往和怀才不遇之同情;与官场朋友告别或文人间的惜别则感激慷慨。在艺术技巧上,其诗歌结构灵活,意象典型。从刘应秋送别诗中,可见其不同寻常的生活状态与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18.
与立春日迎春的礼制习俗不同,春尽日送春是独属于诗人的春暮送别仪式。唐代早期文人已有送春意识的萌芽,诗歌中也出现了“送春”一词的独立使用,但至中唐时期才真正出现了以送春为主题的诗歌创作。唐诗人对送春时间的选择经历了一个从模糊的“春欲尽”到具体的送春日的过程,在诗篇中抒发诗家或普遍或个性化的送春情怀,融入其生命体验,奠定了送春主题伤春别春、感时叹老的情感基调,影响着后世诗人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9.
魏源游山诗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启蒙思想家魏源是名山水诗人。其游山诗重在表现名山独特个性风貌,勾勒山石与其它自然之物共同构成的意境美,以及深入峡谷探求山之生命活力;间亦表达哲理;鸦片战争后更寄寓忧患之思,开近代山水诗由审美型向政治寄托型转化之先河。其游山诗风格则以雄深、奔放、奇峭、质实为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