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世出妻"之三世为叔梁纥、伯鱼、子思,与孔子本人无关;"出妻"之"出",不但有男方主动休妻之义,更有女方主动离开之义。孔子之父叔梁纥因正妻无子而休妻,符合当时的道德规范;孔子之子伯鱼因为死得早,其妻无依无靠,便带着子思返回娘家讨生活;子思之妻因子思家贫而自愿离开。有些学者认为"出母"为"生母"之义,结合语境看也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乐羊子妻     
正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①,廉者不受嗟来之食②,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  相似文献   

3.
李佩 《文教资料》2013,(36):57-59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一代圣贤.中国人自古就有为圣人、贤者避讳的习惯,总觉得圣人就是完人,是没有过错的,即使有,也是与圣人自己无关的.关于“出妻”一说,学术界争论不休,有人认同,有人强烈否认.本文主要谈谈“孔门出妻传统”的真实性,试图还历史一个原貌.  相似文献   

4.
士人,在此主要指两汉的读书人,即研读经书的人,这在两汉时期可以算作一个精英群体,而当时的出妻现象在这个精英群体中,同样时有出现,有因传统的"七出"戒条出妻的士人,有因自身前途出妻的士人,也有因自己的观念出妻的士人等等。出妻类型多样,将自己妻子遣归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士人出妻问题不是一句不负责任就可以概括的,仔细分析,这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即两汉的士风转变,统治阶层的影响,弃妇当时容易再嫁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七出,是封建时代休弃妻子的七条理由,男子只要有一条理由,就可以休弃妻子。《仪礼·丧服》:“出妻之子为母。”贾公彦疏:“七出者:无子,一也;淫浃,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七出”也叫“七去”。《大戴礼记·本命》中说:“妇有七去:不顾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相似文献   

6.
御者之妻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相似文献   

7.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②。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③,策驷马④,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⑤,其妻请去⑥。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⑦,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⑧。今子长八尺⑨,乃为人仆御⑩,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11。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相似文献   

8.
东汉出现的"听妻入狱"是办案官员允许已婚无子的死刑囚犯之妻入狱与其同宿,以便能留下子嗣。今天的同居会见是针对服刑人员实行的一种会见制度,两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不同。通过这两种古今囚犯处遇比对,有助于对今天的陷入困境的同居会见制度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9.
    
妻平平常常,既无倾城倾国貌,亦无妖娆婀娜姿;既不浓妆艳抹,亦不披金挂银;既无虚情假意,两面三刀,更不自私贪婪,三心二意;既不迷于赌场,哗哩哗啦,更不沉醉舞厅,嘣嘣嚓嚓。 妻善良,凡遇闹市斗殴者,百十人围而观之,我欲驻足,妻则拉我而去,并言  相似文献   

10.
《乐羊子妻》选自范晔的《后汉书·列女传》。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叙事简炼,语言流畅。文章条理清晰,蕴藏丰富,如果从“二”入手巧析课文,不无裨益。两大部分文章三个自然段,可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了乐羊子之妻的身份。第二部分(2~3自然段):通过  相似文献   

11.
刘婧 《考试周刊》2009,(31):34-35
“妻”字甲骨文作辨,或写作膀,从甲骨文字形看,“妻”字像女人总头发之形。 像女人的长头发,头发向上, 像人的手,字形表示女性的成人之礼。“妻”字正是用女子总头发之形这个具体的成年礼俗来表示男性配偶这个抽象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妻”字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受麦克伦南人类古有掠夺婚习俗之说的影响,于语言文字等领域搜寻例证发明中国古有掠夺婚习俗之说。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承“新说”,认定“妻”字是中国古代掠夺婚习俗之反映。本文对此提出数点疑义;并简述中国古无掠夺婚习俗的原因,从根本上否定了《字典》等对“妻”字的解释。遂又参考汉儒之说,提出“妻”字本义是“与夫齐等的女主人”  相似文献   

13.
从敦煌《放妻书》看唐代婚姻中的和离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婚制中的和离制度,早在《周礼》中即有记载。关于和离的律条备载于《唐律疏议》,表明唐代婚制中和离制度已然确立。这种离婚形式在敦煌《放妻书》中表现得尤为明确:离婚原因,首先是“夫妻不和”;离婚形式是双方情愿,“请两家父母,六亲眷属,故勒手书”;立书契约称为《放妻书》或《夫妻相别书》等,并在书契中明确妻子可再嫁;离婚时的财产分割也有一定的规定,反映了唐代和离制度在敦煌实施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4.
很久以前,有位名士麦爱新,见妻年老色衰,产生了嫌弃老妻、欲纳新娇之念。于是写了  相似文献   

15.
《诗小雅·十月之交》篇第四章八句云: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聚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毛诗序》谓:“《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全篇八章,蕴含着周幽王时重大政治历史事变的内容。但郑康成笺《毛诗》说:此篇为刺厉王之作。戴震主《毛诗序》说,王国维从《郑笺》说。《毛传》说艳妻即褒姒,王国维说皇父即函皇父。近人李平心认为皇父即申侯,艳妻为申侯女,  相似文献   

16.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身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候。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相似文献   

17.
一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1)这是个单句,基本结构是“者……也”,人们说“者……也”表判断关系。本句的“者”无疑可以实看成一个指示代词,说它是“河南乐羊子之妻”的复指成分,但一般是虚看成表示提顿语气的助词,作用相当于一个逗号。又,把“者”看成提顿语气助词,有“也”  相似文献   

18.
顷读黎锦熙先生撰《钱玄同先生传》称:钱玄同说:“三纲者,三条麻绳也。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代代相缠,缠了两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的三条麻绳!我们以后绝对不得再把这三条麻绳在孩子们的头上!孩子们也永远不得再缠在下一辈孩子们的头上!” 案:三纲之所以为世疾痛、诟病者,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误将“为”字训解作“是”。易言之,即误解为“君是臣之纲,父是子之纲,夫是妻之纲”。俗乃申其义曰:“只许君不君,不许臣不臣;只许父不父,不许子不子,只许夫不夫,不许妻不妻。”于是三条麻绳,紧紧地缠在“臣、子、妻”的头上,永世不得翻身,亦何怪其切齿痛恨,视若毒蛇也。  相似文献   

19.
考释了甲骨文“■”字、“妻”字、“淒”字和“霋”字,并考证修正了《甲骨文字典》中将甲骨文“妻”字释为“■”字和“敏”字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乐羊子妻》“此织生自蚕茧”、“今若断斯织也”和“何异断斯织乎”中的“织”字,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未加注释,也许是因为这个词人人都认识,个个会解释吧。现在,我们一般都把“织”字作动词用,已经习以为常,不足为怪了。正由于此,在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