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云阳县有一位小有名气的“土记者”名叫吴秋生。从2002年开始他迷上了新闻写作。别人业余时间沉醉于棋牌中,他却陶醉于新闻写作中,业余时间采写新闻成了他快乐生活的一部分。短短两年时间里.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200多篇。  相似文献   

2.
李同良,这位农民出身的通讯员,二十多年前从高梁地里往新闻门槛迈步的时候,并不见其身上有特殊的“新闻细胞”,他写新闻十年之久,报纸上没被采用过一篇。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磨砺十年之后,一九七三年八月他终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仿佛突然生出了“新闻细胞”,有了特殊的新闻敏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的头题位置,就先后发表了他写的三十多篇新闻稿件。他同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联产到户科学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他写的通讯《栽树就是栽富》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秀新闻作品,荣获  相似文献   

3.
李希光 《传媒》2014,(6):25-26
正自2012年春天起,笔者开始不看电视、不读报纸、不上网看新闻。无独有偶,2013年春天,瑞士小说家罗尔夫·多贝里在英国《卫报》上发表文章《新闻有害健康,丢弃新闻,去过幸福生活》,称他已经4年没看新闻了。他说:"新闻有害健康。新闻导致恐惧和好斗。新闻阻碍你的创造力和深度思考力。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干脆不再看新闻。"  相似文献   

4.
2002年8月26日晚,新华社电稿传来,第五届韬奋新闻奖揭晓,梁凯程的名字出现在名单里。面对共和国给新闻编辑工作者的最高荣誉,他从崇高里体味着责任和希冀。当晚,他很平静,一如继往地处理着数百条当日新闻。 当了12年记者,干了23年夜班编辑,在老梁35年的新闻生涯里,他只一心想做好新闻,从未想要荣誉。新闻是他的事业,做个好新闻人,是他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个事业,他已贡献了大  相似文献   

5.
战士报道员宣柏林入伍3年来,已经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180多篇。去年11月,他荣立了第三次三等功。宣柏林1983年11月从浙江肖山入伍。在部队领导的关心和新闻干事的帮助下,他担任了战士业余报道员。他利用休息时间自学新闻业务书籍,努力实践,不断提高自己抓问题、抓角度的能力和新闻写作水平。一次,他到兄弟连队采  相似文献   

6.
单珊 《军事记者》2011,(10):41-42
史联文在新闻战线耕耘了30余年。他是业内赫赫有名的“拼命三郎”“百条记者”,仅1986年一年,他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播发了新闻103条。他视新闻如生命,干辛万苦却甘之如饴.坚持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始终如一、不曾改变。  相似文献   

7.
2005年2月28日,是大学开学第一天.吴廷俊院长却在几天前就开始了他的工作。在接受我们采访之前.他刚刚参加完学校的一个会议。一回到办公室,他便和我们聊了起来。年整60岁的他,以他那特有的求真风格纵谈新闻与新闻教育,做真人与做真新闻、做真学问……我们一一记录下来.希望它能引发更多新闻专业的学生和新闻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徐宝璜是我国最早的新闻理论家和新闻教育家,被誉为我国“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黄天鹏:《新闻学纲要·序》。1918年10月,他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为政治学四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新闻学大意》,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此后,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直到1930年在北大的一次课堂上“猝患晕厥”逝世,年仅37岁。他写的《新闻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理论专著,蔡元培称之为我国新闻界“破天荒”之作。 徐宝璜的新闻伦理思想是他新闻思想的一部分,在《新闻学》一书和后期的新闻学论文中都有较多的论述。在我国新闻史上,他是最早较为全面论述新闻道德的新闻理论家。  相似文献   

9.
他作为一名军队基层干部的确很普通,但在全军新闻队伍中他的名字却很响亮。他就是陕西省榆林军分区政治部宣保科长思治权。 思治权原是一名后勤干部,1992年从作战部队调入榆林军分区时,由于新闻干事缺编,军分区的新闻工作已在省军区当了几年“副班长”。分区领导见他文字功底不错,就让他临时负责新闻工作。让后勤干部搞报道,这对思治权来说,犹如赶鸭子上架。但他并没有知难而退,在如饥似渴地学习新闻业务知识的同时,他还经常到榆林日报社拜师学艺,从“豆腐块”开始,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1996年,军队参与国家“八七”扶…  相似文献   

10.
某军需仓库政治处主任张玉富,在仓库干了两年,使仓库的报道工作受到上级表彰。对于他,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有一颗惜才之心。张玉富在新闻行当里干了十几年。1993年,他升为政治处主任。他上任后先是制定写作人才培育计划,接着又为有写作特长的战士报名参加了军报新闻函授学习,订购了《新闻与成才》等刊物,还把两名优秀报道员选送到新闻单位学习深造。平时他不论工作多么忙,总忘不了给报道员提供线索,帮助修改稿件,并经常督促检查,在他的热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有5名官兵的新闻写作水平提高很快,每人年见稿量都在50篇以上。勤务…  相似文献   

11.
陶铸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在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他英勇奋斗了四十年。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新闻思想.他的新闻思想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有关新闻批评的思想.在其新闻思想中悟好生辉.对我们今天的新闻实践不无启迪。陶铸对开展新闻批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十分深刻。他认为.之所以要开展新闻批评.是因为:其一,进行新闻批评是全面反映客观真实情况的需要,是新闻真实性的客观要求。他曾说过:””报纸缺少了建设性的批评.也使人…  相似文献   

12.
在新安县铁门镇,有一位备受干部、群众欢迎的“土记者”,他叫李志华。近3年来,他走村串户采访,为县报和县电视台写稿,已发表新闻稿件260篇。今年34岁的李志华是新安县化肥厂下岗职工,2000年他加入新闻队伍后,被镇党委聘为通讯报道员。他下岗不失志,在种好责任田之余,潜心写新闻。为了写新闻,他刻苦自学新闻写作书籍,积极参加镇、县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到县报社、电视台虚心向编辑老师请教。为了写新闻,他经常到镇直单位、学校、农村采访,不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从不间断,在镇辖区域内,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李…  相似文献   

13.
当他在华东电网第24次新闻工作会议上,从电网公司领导手中接过2003年度华东电网新闻工作先进个人的大红奖状。当大会特意安排他登台发言,面对一百多位与会代表时,他热泪盈眶,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他在华东电网新闻工作会议上多次发言,可这是最后一次。几天前他年届六十,离开了为之奋斗二十多年的新闻宣传岗位。他就是靳广道——华东电力系统一个很响亮的名子。1984年至2003年,他连续20年被评为华东电网新闻工作先进个人。而除他之外,20年间还没有人超过10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4.
在铜山县,有一位从1983年以来连续5年被徐州日报、徐州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的新闻爱好者,他就是夹河乡的罗恩远同志。近三年,他在县以上新闻单位录用稿件220多篇。同行称赞他说:功夫不负有心人,  相似文献   

15.
认识冯越,是在他刚到大连日报社的时候;较全面地阅读他的新闻作品,是在2000年的11月,我在辽宁省新闻职称评审委员会担任评委,阅冯越的申报材料令我获益匪浅。就在这一年的11月8日中国首届记者节上,他被评为辽宁省十佳记者;他在从事新闻工作的18年里,有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并且都是言论类作品,这样的成绩,在大连日报是独一无二的。评  相似文献   

16.
他是农民的儿子,农村广阔的大地滋养了他敦厚仁慈的心。 他朴实勤奋,十几年不知疲倦地在农村基层采访,写出了大量很有影响的新闻作品。 他是新中国成立55年来重庆新闻界惟一获得中国新闻最高奖的人。  相似文献   

17.
长江作为一个新闻事业家的成就,在新闻史上超过了同时代许多新闻事业家。我觉得,他具有下列一些明显的特点: (一) 具有为人民办新闻事业的抱负。长江是同《大公报》老板决裂后走上新闻事业家道路的。经过五年的新闻实践,他深深感到新闻工作的重要,痛感记者没有自己的新闻机构,就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新闻自由。国际新闻通讯社是他创立的第一个新闻机构,他认为:  相似文献   

18.
梁衡 《新闻实践》2009,(1):15-16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在他从业的38年中,有19年从事新闻管理,19年从事一线的新闻采编.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他还兼治文学、政治、科学吏方面的学问,都颇有建树.这样的阅历和知识结构使他在当代新闻学人中独树一帜.其学术思想有其鲜明的个性,既有政治高度,又体现新闻规律;既有宏观理论思维,又有微观层面的操作经验;虽是讲新闻,却洋溢着百科知识;虽是写新闻或做研究,却有散文式的语言.他在职期间,曾写下了许多富有真知灼见的业务手记,有一部分已经收入在业界流行甚广的"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1月16日,在尼勒克县新闻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农民腼腆地走上领奖台,在一片掌声中接过县委书记给他颁发的一等奖的奖品。这位农民叫邓吉祥,是一个土地承包专业卢。邓吉祥只有初小文化,他是1981年开始写新闻的。第一年写了二十多篇,被《伊犁日报》采用四篇。他尝到了甜头,觉得写稿并不神秘,从1983年开始,就向自治区和中央一级新闻单位投稿。五年当中,邓吉祥共写新闻、读者来信、评论二百五十篇,被各级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2015,(5):2-2
5年学新闻,7年做记者,10年教新闻,19年当总编,4年任校长......他就是丁法章,将一生托付给新闻事业的著名报人。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丁法章回忆录《我的新闻人生》近日出版,这是他对自己75年人生经历、55年新闻生涯的真实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