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教育通过体脑结合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这与具身认知强调“身心一元论”相一致。具身认知的视角能够为劳动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探索提供心理学依据。在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当前大学生对劳动教育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在劳动中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劳动活动缺少与实际职业情境的链接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劳动教育应当以“身心一体”为原则,开展体验式教学,并对教育空间进行具身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董芬 《教育导刊》2013,(12):19-21
教学改革的本质是处理好身体与心智的关系。当前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身与心相分离的状况。作为当代认知新转向和新发展的具身认知,其核心观点是认知基于身体,身体与认知密切相关,它对身心分离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文章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提出具身性教学策略:构建具身认知的动力环境;知识学习的具身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身感受与领悟。具身性课堂教学的转变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具身认知主张身体的知觉是行为产生的基础,认知是具体的个体在实时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关于世界、心智、知识和认知等多个方面,具身认知与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在范式上都呈现出很大不同。由于抓住了具身性这一核心特性,具身认知发现了一条与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关于现实的极端观点之间的中间道路,对以往的理论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扩充性。具身认知对于我们理解学习,明确一切教育实践的出发点具有深刻而巨大的意义,也为更具包容性的贯一教学设计提供了可能的认识论基础。同时,具身认知对于开展与教学活动并行的教学设计,设计整合了物理、生物与电子媒介的"认知系统"环境,对于促进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技能、思维、记忆、方法、情感与态度是在身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中塑造出来的,依据具身认知理论,物理教学需要经历三个转向:从"离身"到"具身"的身体转向,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教学转向,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主体转向。主要的教学策略有:创设情境,"具身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设计实验,"具身参与",提高认知体验;总结归纳,"具身生成"拓展认知方式;提高进阶,"具身交互"思维延伸应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呈现出"离身"的课程观:与师生的经验、情感疏离,与复杂的工作情境割裂。"具身式"专业课程是研究团队以"具身认知"的哲学视角重新审视专业课程的内涵,全面认识课程的具身性、情境性、生成性、应用性四个核心特征,强调把身体、情境、过程及内容还给职校生,提倡职业院校主动牵手行业企业,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入具身经验,追求职校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认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以实践性知识、操作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职业教育教学有着较高的契合性,对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职业教育具身教学提倡“身心一体”感觉统合的深度教学方式,强化教学主体间“身心互动”的“具身交往”过程,突出“真实”环境下实践性知识的具身表征与传递。为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可采取基于身心感官功能,创设具身学习环境;加深专业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具身反思能力提升;围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构建职业教育具身教学实践共同体;关注具身实践学习表现,强化过程性体验评价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具身教学是具身认知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延展与应用,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身心一体”与“主客融合”,关注学生个体的过程性身体体验,旨在以身体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事件性”教学,实现了对“二元论”的悖离。具身教学在于通过“具身交互”培养主体的人,通过“身心融通”培养完整的人,通过“知行合一”培养践行的人;通过“开放生成”培养个性的人。具身教学的生成进路在于认知理论的基础性置换与教师教学信念的培植,并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以“具身”思想为引导合理开发和应用教学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8.
教师培训即教师学习的过程,它必须以适切的认知科学为指导。而近年来,被誉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具身认知正在狂飙突进地席卷整个认知科学界,并将对人类的认知与学习产生颠覆性的革命。受其影响,一种全新的教师培训模式——教师具身培训必将成为教师教育领域势不可挡的潮流与趋势。教师具身培训是以具身认知为理论指引,以身心一体为基点,以具身互动为手段,以教育现场为境域,通过心智(认知)、身体、环境的交互作用,彼此影响来促进教师生命整全发展的教师培训样态。教师具身培训若要真正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施行过程中亟须遵循悬置与还原、体验、反思、人本等原则。  相似文献   

9.
杨晓奇 《教育科学》2021,37(4):48-53
教学思维作为影响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是需要持续关注的研究议题.基于教学现场性审视既有研究发现,最为关键的缺憾是抽离了思维的现场性(或曰现场思维).教学现场思维是教师依据教学情势的变化,灵活创新地处理与应对教学情势以达成教学目标的思维方式,具有敏锐性、鲜活性、具身性、生成性和情境性等特征.培育教学现场思维,需要充分利用感官整体感受教学现场,借以寻找现场思维的触点;深刻洞察教学现场并恰当运用教学调控,促成现场思维的积极活跃;积极运用具身认知于教学现场,推动思维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增加教学情感的投入,赋予现场思维以"温度"与"热度";充分利用教学机智以捕捉教学契机,实现教学现场思维的全面跃升.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关乎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具身教学与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学理逻辑密切相关,具身教学以具身认知为理论基础,具有身体性、主体间性、情境性、实践性、生成性及理解性。具身教学可融入仿真实训、顶岗实习、智慧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形式,提高教和学的质量,有利于形成教学共同体,促进技术技能的生成。具身教学在“三教”改革中可引领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转变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逻辑,赋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革新,对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