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1988—2002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的三个横截面微观数据集的子集,采用Heckman两步法分析了教育对我国已婚女性就业和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已婚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劳动力参与概率也随之增加,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组参与劳动概率最高,小学以下组最低。而且,随着已婚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收入也有显著增加。但是相对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结果,经过修正后的系数估计值明显降低,而且与其他同时期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已婚女性的教育收益率是比较低的。  相似文献   

2.
选取了灵活就业人员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情况以及对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政策了解程度作为估计其参保意愿影响因素的变量,利用SPSS21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对影响因素做出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多元回归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均适合于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且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政策了解程度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假设检验。而性别这一变量对参保意愿并没有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玲  张玮 《未来与发展》2012,(12):70-73
本文分析了秦皇岛市失业女性的基本情况,突破了以往对于失业女性再就业研究中只关注女性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和培训经历等显性因素的弊端,从影响失业女性再就业的就业心理因素、家庭因素、职业技能因素以及失业女性的社区就业、非正规就业方面入手,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女性再就业问题,并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4.
对职业女性婚姻关系满意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以往有关工作家庭冲突和婚姻满意度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双方关系的探讨,而少有研究重点考察已婚已育的职业女性其工作家庭冲突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故此,本研究针对已婚已育的职业女性,探讨其工作家庭冲突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调查了285名已婚已育的职业女性,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问卷、婚姻满意度问卷,得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已婚已育职业女性的工作与家庭冲突得分显著高于家庭与工作冲突得分,总体而言,工作家庭冲突水平中等;婚姻满意度较高。(2)已婚已育职业女性的工作与家庭冲突可以显著的预测其婚姻满意度;家庭与工作冲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全面两孩"政策下女性就业与生育平衡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两孩"政策出台后,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普遍偏低,主要原因在于就业与生育难以兼顾平衡,这源于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阻碍了生育女性的平等就业机会;生育待遇保障仍有不足,增加了女性的生育压力;托幼服务欠缺,加剧了女性照料家庭的负担.为了平衡女性就业与生育,分担女性的生育负担,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措施鼓励男性分担养育责任,或者对哺乳期女职工采取人性化措施,值得参考借鉴.为促进"全面两孩"政策真正落实,需完善各项配套措施:降低企业雇佣女性成本;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和产假制度;推行男女共享的带薪"育儿假";加大就业性别歧视的监察和处理力度;大力推进多元托幼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在对1800多个农户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看,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选择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使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供给减少是客观经济现象。劳动者的家庭身份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把农村劳动力从家庭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是增加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供给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发展农村要素市场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异地就业是大有文章可做的。通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生活的期望值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异地就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已实施近二十年,并成为保护绝对贫困家庭生活的安全网.然而,不少学者提出要实施积极的社会救助政策,以促进贫困家庭自力更生.就业是提供可持续生计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所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就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本次研究结合6个城市受访者的社会经济背景,加入就业促进政策的自变量,在进行了双项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后发现,年轻、已婚、初中教育程度、劳动能力健全等因素对就业有正面影响;技能是低保受助者就业的关键;政策变量方面,职业培训是唯一有正面影响的因素.根据定量的数据和定性的访谈,本文提出了经实证的、有依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就业竞争逐步加剧的环境下,我国对女性就业歧视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面对日益严峻的女性就业形势,对中国女性劳动力就业的歧视问题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中国女性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唐丽凡 《内江科技》2022,(7):88-89+106
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能够很好反映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福建省M大学2020届毕业生为对象进行调查,通过建立Log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因素,以此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从个人特征、家庭情况、求职情况和受教育情况四个方面分析了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求职态度、专业匹配度及父母受教育年限会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而求职成本越高,毕业生的满意度越低。  相似文献   

10.
对科技期刊编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衡量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对科技期刊编辑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进行测定,并对人口统计学因素和文化因素不同层面编辑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运用心理学量表法对期刊编辑主观幸福感的现状结合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收入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编辑的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且女性高于男性,年轻和年老编辑高于中年编辑,正高职称编辑高于其他职称编辑,大专及以下学历编辑低于其他学历编辑,一定范围内收入高编辑高于收入低编辑,已婚并家庭生活和谐的编辑高于已婚并家庭生活不和谐或者单身、离异的编辑。针对编辑开展幸福教育,提升编辑主观幸福感水平,对期刊创造经济效益和促进期刊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女性就业呈现非农化,一般处于低端行业,收入不高,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就业呈现不同特点。政府在宏观上应提供有利于农村女性的就业环境及法律支持,从微观上给农村女性的就业予以应有的关注,同时针对农村女性自身特征,提高农村女性的就业能力,这对构建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甘肃普通高校毕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男女就业的相关数据,说明了甘肃省近年来男女就业结构性别差异的状况,分别从职业构成、岗位要求、技术要求低的行业以及技术要求高的行业领域等几个方面说明了女性在就业中存在劣势,分析了影响该地区就业性别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就业满意度、落后的传统观念、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以及女性的家庭责任较大4个方面,针对甘肃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结构性别差异状况的改善和调整,分别从社会、学校、个人及政府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发人员工作家庭冲突对其工作态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市某IT企业317名研发人员的调查发现,已婚已育子女员工的工作-家庭冲突显著高于单身员工;工作-家庭冲突显著高于家庭-工作冲突;在控制员工人口统计变量后,员工的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对工作满意度有负向影响,对离职倾向有正向影响;家庭-工作冲突负向影响组织承诺,而工作-家庭冲突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田芳芳  白净  王赛男 《科教文汇》2011,(12):186-187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众多因素中,家庭结构无疑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调查分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就业意向在工作地域、工作性质、家庭赡养、个人薪酬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现象揭示了我国大学生就业去向的配套政策上存在薄弱环节,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就业意向存在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乾 《百科知识》2011,(7):39-39
如今,30岁结婚,35岁生育的女性不在少数,而大龄未婚女性则被时尚地称为"剩女"。研究发现,现代大龄未婚女性患妇科疾病的可能性比已婚、生育过的女性要高。  相似文献   

16.
农村女性创业因其性别身份和特殊创业处境,是创业研究领域的重要现象。相较于其他群体,农村女性的创业行动受到更多家庭因素的影响,但对家庭创业资本与农村女性创业之间的关联,目前还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通过“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家庭创业资本对于农村女性群体创业进入的影响,验证了农村女性创业行为的社会地位提升效果。研究发现,农村女性的家庭创业资本对其创业进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农村非创业女性相比,农村女性创业能够提升其社会地位;宗族网络强度和普惠金融水平分别负向和正向调节家庭创业资本对于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研究结论从家庭视角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女性创业相关研究,从实践方面为优化农村女性创业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柳建平  魏雷 《软科学》2017,(2):38-43
利用对甘肃10个村庄外出务工农民工的调查资料,基于代际差异视角,在统计分析其特征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泊松回归模型分别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进一步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分离出造成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两代农民工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且各种因素对职业流动的影响结果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个体特征差异是导致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家庭储蓄率低、未婚比例高、家庭劳动力多等因素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提高受教育水平、拓宽就业分布有利于两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劳动力市场供给方提供的岗位数量减少,需求方出国留学暂缓,国内升学压力加大,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就业时往往因经济困难和社会经验不足而面临更多的困难。有效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尽早脱贫脱困,是保民生、稳就业的迫切要求。本文基于江西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因素,为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分析安徽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其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之间建立了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对1990~2004年期间安徽省GDP对就业总量的弹性分析和三大产业就业弹性分析,提出了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安徽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之间建立了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对1990 ̄2004年期间,安徽省GDP对就业总量的弹性分析和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