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所讨论的苏州中学校刊,指的是创刊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1日,截止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月的《苏中校刊》。该刊为半月刊,共105期,79册“其中含合订24册”,现收藏于苏州中学校史研究室。  相似文献   

2.
杨荫榆之死     
杨荫榆是三十年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曾因开除思想激进的学生而遭在校师生的强烈反对,引发了轰动全国的“女师大学潮”。1934年春,由于鲁迅等人的口诛笔伐,她无法立足京城,挥泪离别了女师大,回到家乡苏州,在苏州中学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设立预科班日本著名的私立大学早稻田大学与江苏省苏州中学今年2月签定协议,将苏州中学指定为早稻田大学的“生源基地”,在苏州中学设立“早稻田大学国际教养学部留学预备班”,苏州中学的毕业生如通过早稻田大学的英语考试和面试,将被直接录取到早稻田大学国际教养学部留学。第一批学生可望于明年4月赴日。  相似文献   

4.
袁宝玉 《文教资料》2007,(11):69-70
一、吕叔湘其人张寿康先生说:“吕叔湘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我认为,这一评价很恰切,很公允。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生于1904年12月24日。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曾在丹阳县立中学、苏州中学等校任教。  相似文献   

5.
近代教育家汪懋祖主持下的苏州中学在当时享有盛誉,不仅造就了一批专家学者.更培养了无数学术人才,堪称中国近代公立中学之楷模。汪懋祖在主持苏州中学期间,为实践其“学术化”的办学理念,严于律己、广招人才,创建了大师云集的“学术性”师资队伍;实行“教训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建设“学术化”校风,学术研究氛围浓郁,师生共同进步在汪懋祖“学术化”治校理念指导与实践推动下,苏州中学声名鹊起、人才辈出,对当代中学教育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空间”文学社是山东省实验中学,这所山东省著名重点中学的骄傲。它以铸炼自我、健全人格为宗旨,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最大限度地开拓人文空间。为此,“空间”文学社不断有计划地遨  相似文献   

7.
蒋婧怡 《中文自修》2009,(12):28-29
“博文识利华夏志趣皆相宜,扭道义擅文章桃李遍百川”,这幅纪念50年校庆的对联,记录着宜川中学的辉煌,展示着学校的风采。亚洲飞人刘翔、著名演员王志文、上海市高考文科状元、当红电视主持人……这些都是宜川中学的骄傲。  相似文献   

8.
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反正我觉得自己在中学时代特别容易“受伤”。不是说我爱打架,也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是有点莫名其妙。今天回头看,那些当年“很受伤”的事情都已成为笑谈,其实它们真应该成为我的骄傲。  相似文献   

9.
浙江大学在动荡不安的抗日战争年代所创造出的光辉业绩和精神财富,令世界高等教育界所认同,更使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感到自豪和骄傲。虽然如今的高校已与浙江大学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相距甚远,但“浙江大学精神”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后人启迪深远,可供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教学研究(河北)》2011,(2):F0003-F0003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各界瞩目的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传统。1947年11月24日,党和政府在刚解放的石门建立的第一所中学——“石门联中”,即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的前身,翌年三月,石门联中更名为“市立中学”,并分出部分师生组建师范学校和女中。九月“市立中学”更名为“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并分出部分师生组建石家庄二中,195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春秋经》《左传》记载中的越“入吴”,《国语》记载的“越王勾践”“袭吴”时“入其郛”,《史记》记载的吴国国都“城高以厚”及赵晔《吴越春秋》记载的“子胥…“造筑大城”,《越绝书》记载的“吴大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的“使子胥筑阖闾城都之,今苏州也”等作文献考释,首先论述苏州城墙春秋时建及在春秋时期的客观存在。接着,又从《越绝书》记载的战国时“春中君所造”之“楚门”,乃系苏州城门中的“破楚门”演变而来;另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中提及黄歇治吴时的水利举措“又大内北渎,四从五横,至今犹存”,分析唐代时犹存的古城“四纵五横”河道体系,系战国黄歇治吴时的遗存。其后,从清代中叶苏州古城“三横四直”的河道体系为唐代演变而来,指出苏州古城在战国时代就已烙上且牵延至清代尚存的这一文化印记,从而印证黄歇治吴时重修苏州城墙的事买。上述文献记载,清晰地表明如下结论:苏州城墙春秋时建及战国时重修。  相似文献   

12.
《江苏教育研究》2011,(10):F0004-F0004
江苏省苏州外国语高级中学校,即苏州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她创办于1906年,其前身是晏成中学和慧灵女中两所教会学校。1953年,人民政府接管后将两校合并,定名为“苏州市第三中学校”。1960年。学校被中共江苏省委命名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98年,学校正式恢复“江苏省重点中学”称号。2004,学校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2011年,学校增名为“江苏省苏州外国语高级中学校”。  相似文献   

13.
苏州高新区竹园幼儿园地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地带,是一所公立的江苏省优质幼儿园、江苏省卫生保健合格园所。该园认真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本着“竹园是我家、祝愿共成长”的办园理念,倡导“仁爱、合作、求实、创新”的园风,坚持“健体、启智、冶情、育德”的培养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用爱拥抱每个孩子”的教风,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4.
目前,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CAIG)的作用以及与其它教学媒体相比所表现出的巨大优势已被实践所证明。为了对目前苏州市中学地理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以便更好地为中学地理教学服务,苏州教育学院地理系在苏州大市范围内就CAIG的条件、地理教师  相似文献   

15.
我与沈坚相识有好几年了,当时他在苏州星海中学当校长。印象中星海中学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学校管理得颇有条理,教学质量更是有口皆碑。沈坚文静而谦和,没有才气自负的年轻人的那种孤傲。今年5月份,在苏州的一次会议上,听了他的学术报告,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他那种温润、典雅、灵动的个性风格。他及他的团队所进行的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体现了一种对诗意和德性境界的教学追求。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苏州中学以历史悠久、名师众多、人才辈出而著称。它的前身可追溯至北宋景祜二年 (公元 10 3 5年 )范仲淹创建的“府学”。清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 )增设“紫阳书院” ,择府学“高才诸生肄业其中”。 190 4年扩建为江苏师范学堂 ,又名江苏两级师范学堂。 192 8年名江苏省立苏州中学。 195 2年始称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学校现占地 13 8余亩 ,校园内有山有水 ,景色幽雅 ,并有多处人文景观和古树名木 ,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拥有特级教师 2 1名 ,中高级教师占 80 %以上。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 ,苏州中学培养了 3 0多位中国科学院或中…  相似文献   

17.
有人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来形容我们这个时代。然而就有这么一所学校,驻守在宁静的乡村,远离都市的喧嚣,从20年前崛起到今天,办学水平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的良好态势,在不断地超越自我中矗立起一座办学的丰碑,它所领的风骚却远远不止是“三五年”,这让我们不得不使用“奇迹”、“神话”之类也许带着一丝夸张色彩的词汇来描述它。这就是位于江浙两省交界处的乡村名校——吴江市青云中学。乡村教育的神话是朴素的,乡村学校的奇迹是朴实的,只是落实在“没有差生”与“大量优生”之上,而“没有差生”与“大量优生”,都是办学中的至难追求!青中几乎是没有差生的,多年来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均为100%;青中又涌现了令人羡慕的大量优生,学生每年升入四星级高中的比例超过60%,每年被全国著名高中苏州中学录取的人数可以开一个“苏州中学青云班”了。这也许还不算是“神话”,称神的是能够这么多年处于不败之地:也许这还不算是“奇迹”,称奇的是这所学校的教师多数是由民办教师成长起来的!也有各种议论。直至今天,有人说,青云中学是素质教育的典范,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也有人说,青云中学是“应试教育”的典型,学生“油水”都被榨光了。有人说,青云中学实行的是一种严酷的教育。也有人说,青云中学实施的是“情感教育”……我们走进青中,尝试着来解读这所乡村名校。在这所声誉鹊起的学校中,我们没有听到前卫新潮的理论术语,也没有听到学校领导、教师们为了澄清争议而作的种种辩解,他们似乎没有这样的时间、精力与兴趣来做这些没有任何实效性的工作。他们说得最多的词语,就是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青云方言……  相似文献   

18.
徐虹 《中学教育》2003,(12):13-13
值此山阳中学建校45周年校庆之际,我谨代表区教育局向山阳中学的广大师生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对你们在山阳中学的发展建设,在金山教育的发展建设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深深的谢意。山阳中学是山阳人的骄傲,也是金山教育、金山人的骄傲。山阳中学的发展成绩裴然,她获得了许多殊荣: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授予“上海市素质教育定点考察学校”、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学校正朝着“办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具有体育、艺术特色的,上海城郊一流的素质教育实验学…  相似文献   

19.
<正>88年前的1935年10月11日,汪集旸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吴江县严墓镇(今苏州吴江市铜罗镇)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于1932年在东吴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在杭州两浙盐务管理局工作;母亲是上海浦东人,从苏州女子师范毕业后曾在吴江县严墓镇国民中心小学教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汪集旸随父母举家内迁到昆明。1945年抗战胜利后,汪集旸又迁回杭州,进了杭州市的一所私立学校宗文中学,念了不到3个月就得了一场伤寒症,险些把小命送掉。休学1年身体恢复后,进家乡最好的中学——育英中学(现名震泽中学)。  相似文献   

20.
薄弱学校自身转变途径的探讨———简析武汉市粮道街中学的三个转变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冉铁星武汉市粮道街中学黄万胄武汉市粮道街中学原是一所薄弱学校,现在已成为“武汉市先进学校”、“全省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其显著变化已受到教育界及当地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