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依据钱谦益、吴伟业等人的《定山堂诗集》序文,评述了合肥诗人龚鼎孳的地负海涵、天鸿藻的才气,体恤穷交、弘奖英俊的性情和笼挫今古、博物洽闻的学识。龚鼎孳在明清易代之际因迎降和仕清而被称为"贰臣",其文学成就也一直为评论者所贬抑。文章通过分析论述龚鼎孳的生平、仕宦经历与复杂矛盾的心路历程,认为应对才华横溢并在明清皇朝政坛和文坛均有所贡献的龚鼎孳予以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失路之悲与故国之思是龚鼎孳诗歌创作的两大主题。龚鼎孳的诗歌以宴饮酬酢较多,这一特色曾受到学界较多的批评,但作者以为,正是在此类作品中,龚鼎孳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具有时代特点及个人特点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才子诗人,龚鼎孳的诗作深刻反映了贰臣文人具有的独特心态。鼎革之际的进退失据,让其一生都背负着贰臣的尴尬身份。仕清后,龚鼎孳在诗中频频表露归隐之意,字里行间真切地传达出内心深处的愧疚和辛酸。  相似文献   

4.
龚鼎孳系明清之际著名的诗人词人。入清后 ,他以敏捷丰沛的才华、强健的文化人格与显赫的官位相综合 ,领袖风骚 ,主持坛坫 ,对于清初词界风气之嬗变有着深远影响。其中 ,对阳羡宗主陈维崧的奖掖鼓吹以及在“秋水轩倡和”活动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可称为两大关目 ,这对于清初词坛风气的多元化和“刚健化”起着相当作用  相似文献   

5.
龚鼎孳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清初的文坛领袖,诗、词、文各体兼擅,著述颇丰。龚鼎孳的作品曾遭禁毁,《定山堂集》的各种版本流传线索较为模糊,兹对龚氏各种诗集、词集、文集进行全面的梳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清初"江左三大家"命运趋同,诗风各异,龚鼎孳作为三大家的殿军,虽人格亏缺,但诗风清丽婉转,有其独到之处。他的主要以粤赣风物为描写对象的山水诗,写景细腻,用词精准,诗风清奇峭厉、幽深奥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三大家的山水诗中,因其题材醒目、诗风矫健而独占鳌头。探讨龚鼎孳的山水诗,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面把握诗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生成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7.
龚鼎孳这个以诗著名的文坛领袖,小品文成就虽不及诗词,但其在清初散文创作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龚鼎孳由明入清,生命轨迹涉及两个朝代,他的文风来源于明文,对明文吸收融合之后,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并且作为文坛领袖,引领这种风格的发展前进。他的古文小品特点古朴静雅、才情深厚、寄托深远,并且散发着一种淡淡的佛思。  相似文献   

8.
钱谦益降清     
陆咸 《教师博览》2012,(3):50-51
钱谦益是晚明的杰出诗人,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家、历史学家,《清史稿》称他"为文博赡,谙悉朝典",被时人列为"江左三大家"之首(另两人是吴伟业与龚鼎孳)。  相似文献   

9.
龚鼎孳是由明入清的贰臣,他在清初因维护汉人利益,受到以冯铨为首的北党打击,被时人看作南党成员,却在陈名夏等人失势后不降反升,受到顺治帝的重用. 但是作为一名身事两朝的文人,他的仕途沉浮与当时特定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文章试图通过梳理龚鼎孳在清初党争中的表现,考察他身为贰臣的复杂心态,从中窥见由明入清贰臣痛苦改变和适应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清初词是清词中兴之始。清初开风气之盛、成词风之变者,在于遗民、贰臣、布衣。清初皖词三大家方以智、龚鼎孳、孙默分别为遗民词家、贰臣词家、布衣词家的代表。无论是创作、词事活动,还是选政之操,他们都引领风气之先,献替殊多。  相似文献   

11.
吴伟业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吴伟业是一个多产的诗人,他的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在这些诗作中,以时事为题材的诗篇历来最为人所称道,有史诗之称.吴伟业的同乡晚辈徐元润在为顾师轼编写的《梅村年谱》所作的序中说:“吾乡梅村先生之诗,亦世之所谓诗史也.”意思是说,吴伟业的诗被誉为史诗,不是他一个人的看法,而是得到社会普遍承认的.徐元润的说法并非谀词,而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有清一代,不少  相似文献   

12.
吴梅村作为一个明朝的臣民而最终屈仕清朝,死时既不能着清朝的服饰,又不愿穿明朝的衣装,只得“敛以僧装”。这一结局充分体现了他悲剧的一生。在他死后的墓碑上,他不允许标明任何官衔,而遗言只题“诗人吴梅村之墓”。这说明,对于一生的遭际和生前的事功,他唯一感到心安的是他曾活跃于明末清初的诗坛上,作为一个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传下来的诗有一千多首,而且各体皆备。他与钱谦益、王士桢号称清初三大家;与钱谦益、龚鼎孳号称江左三大家;赵翼在《瓯北诗话》把他排到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等同等地位的十大诗人行列。他  相似文献   

13.
《合肥词钞》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侄孙李国模编纂的一部专收合肥一邑词人词作的地域性词集。作为前清遗少,李国模编纂《合肥词钞》,一是为倡导传统词学,一是为整理乡邦文献,带有明显的遗民学术色彩。《合肥词钞》特别推尊在清代饱受诟病的合肥词人龚鼎孳,为后人重新评价龚鼎孳的历史地位和创作成就奠定了基础。《合肥词钞》还收录众多李氏家族词人词作,充分展示出这个家族的文采风流,也是人们了解李氏族人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心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龚鼎孳身负经世大才而热衷功名富贵,宦海沉浮几十年,身仕三朝,为人诟病。其诗承明七子宗风,师法汉魏和初盛唐,稍涉中晚,而不染宋调。总的特色,是铺陈张扬,而绝大部分又不失工稳雅丽。以应酬之作为多,既贪多又爱好,内容单薄,感情少真挚。其社会地位较高,许多遗民文人趋其门下,故他在当时诗坛,也有较高地位。  相似文献   

15.
女性视野中的情感世界──《百合花》的重新解读孙德喜就概念而言.“女子文学”、“女性文学”和“女权文学”似乎无甚区别,但细加考察.之间的质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在我看来.“女子文学”就是指作品出自女性作家之手,不带任何其它意义;“女性文学”则是指以女性的...  相似文献   

16.
“文革”期间.少量美国文学新作以“内部发行”的方式被介绍到中国。当时译介这些作品的主要意图在于在目的语社会中塑造出当代美国社会的形象。这种文学翻译既是文学行为,也是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7.
抒情诗就是作者在向人们敞开他的心灵世界.当我们翻开曹植的诗作,走进这位志存高远、才华卓绝,而又命运不济的天才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中,徜徉在他的思想、情感的天地之间时,如果进一步和他做一番心灵上的沟通,那么或许会有助于人们更进一步了解其文的艺术堂臭了.一、寻求以“立功”、“立言”、“立德”、传“声名”为精神支撑点的真实人生境界曹植的一生无疑地是执着于实现人生价值和对人生有着过多感慨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但他的人生悲剧并不在于没有做皇帝(或许也正是由于此才促成了他文学上的喜剧),而在于因为卷入了皇权之…  相似文献   

18.
文学家族的品类 文学如今已经繁殖为一个大家族,拥有许多品类的子孙。在传统的意义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是文学的四大部类。它大体按照文体的特征来划分,而这四大部类后来又孳育出许多子女。比如诗歌就既有叙事诗与抒情诗之分,叙事诗中又有史诗型的长篇叙事诗  相似文献   

19.
王铎草书在明代晚期、清代前中期及现当代的国内外书坛有重大的影响。在晚明及清代前、中期,受其草书书风影响较大的书法名家有傅山、龚鼎孳、许友和朝鲜的李匡师、曹允亨等;在现、当代,王铎草书对日本、中国书坛不但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对日本的村上三岛、古谷苍韵、木村知石和中国的林散之等书法名家影响至大。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国古代小说刻画人物个性的“同中见异”张玉芹小说家的使命在于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基石在于个性鲜明.中国古代著名小说摄魂夺魄的艺术魅力和永垂不朽的价值,归根结底,要在于此.《三国演义》之所以被誉为“战争小说之冠”,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原因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