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背景《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先生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诗歌,选自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面对当时中国的黑暗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于是在《天上的街市》里诗人借助想象反传统地进行了创作,对牛郎织女的传说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这首诗被收录在最新的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教材里。这一单元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旨在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作为教师就需要很好地引领学生感受诗人的神奇想象,进而理解、学习诗人的情怀,从而用更好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看待世界。  相似文献   

2.
<正>《天上的街市》为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是郭沫若于1921年10月24日完成的一首新诗作品,后被编入《星空》诗集。在传统的解读及教学中,一般落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指出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即本诗表达了诗人苦闷、徘徊的情绪,或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从诗歌的整体意境来看,这些解读看起来确实如此,但在细读后能够发现许多疑点,例如诗人的情绪真的只是处于苦闷、徘徊的浅层意境吗?  相似文献   

3.
一《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描写大自然的抒情诗,作于一九二一年十月,收入郭沫若早期第二个诗集《星空》。那时,诗人在日本求学,其间曾与郁达夫等回国组织创造社,在倾饮了人生“苦味之杯”后又返回日本。国内黑暗的现实,使他对“五四”以后祖国的美好憧憬归于破灭,陷入了“深沉的苦闷”,《女神》时期那种火山爆发般的熊熊烈焰已化为冷却的熔岩,诗人再不羡  相似文献   

4.
姚翔 《语文知识》2011,(4):78-78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励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其中的意境、语言非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5.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新诗创作的早期作品之一,发表于1921年10月。当时,"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的混战时期。面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现实,诗人感到极大的愤怒,对祖国的希望陡然破灭,一度陷入了苦闷。但他并不悲观绝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渴望祖国复兴,渴望人民幸福。这种美好的愿望深刻地表现在《天上的街市》中。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是借助联想和想像的生活图景,表现对黑暗现实的憎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第一节是这样的: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很多资料上,包括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册)都是这样理解的:从地上写到天上,再从天上写到地上。我想这样理解把此诗的行文思路打断了,意境给破坏了。我觉得应该理解为:诗人望着眼前明亮的街灯联想到天上闪烁的明星,再由天上闪烁的明星联想到(可以说想像为)天上的街市上点亮着的街灯。诗人由现实生活中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由实到虚。…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是一首充满着浪漫主义幻想的诗篇。它不像《女神》代表作那样豪放,奔腾,而是典雅,瑰丽,具有童话般的色彩。诗人用细腻浪漫的情感,浅唱轻吟的格调,仰望星空,勾勒出了一幅《天上的街市》,用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诵读全诗,闭目瞑想,那虚无缥缈的夜空,真好像  相似文献   

8.
叶兵 《学语文》2006,(3):23-24
《天上的街市》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诗歌篇目。苏教版对其作了如下的分析述评:全诗四节,一节“由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街市。”二节“写天上街市”。“描绘了天街的美丽、富庶、繁华,以此着重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三、四节“写天上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是“全诗的重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著追求。”因此,全诗的主旨便为“这首诗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街美好生活图景,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9.
天上的街市     
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重难点确定]本单元课文都是借助联想和想像曲折表现生活的。《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诗人写作此诗时,“五四”运动高潮已经过去,革命处于低潮时期。面对“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思想上产生了苦闷和感伤。但诗人并没有绝望,而是执著地追求。作者在《天上的街市》中以自然的联想,奇特的想像和清新质朴的语言,创造了天上人间美丽如画的美妙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幸福和理想的追求。诗人究竟是怎样运用联想和想像来描绘“天街”的美景,…  相似文献   

10.
《天上的市街》写于一九二一年十月,这正是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发生分化,革命走向低潮时期。当时的诗人由于长期住在国外,对国内实际了解得不多,加之他还“带着很浓厚的浪漫蒂克”(周恩来:《我要说的话》),一九二一年一度回国,目睹了军阀统治下的现实,比想象中更为丑恶,便产生了苦闷彷徨的情绪,这在诗集《星空》中有着明显的反映。但诗人毕竟是“革命的诗人,同时,又是革命的战士”(同上)。一旦他正视了现实,“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追求的激情又重新高涨起来。这首诗选自诗集《星空》,是当时诗人思想实际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选自他的第二部诗集<星空>.面对当时中国的黑暗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于是,在极度苦闷之时,写下了这首诗.  相似文献   

12.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总是十分尖锐的。1921~1922年间,郭沫若曾三次回国,当时中国的黑暗现实迫使诗人去重新寻找一个心灵的避难所。《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瞑想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发表在1922年《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原题为《天上的市街》,后来收入《星空集》。当时,五四运动的高潮已渐趋退却,而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这首诗正表现了作者激情四射的《女神》时代过后的苦闷与彷徨,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现在,《天上的街市》一直作为必读篇目被选人中学语文教材,成为中学生认知新诗、放飞诗情、感受诗美的经典诗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星空》出版时正值“五四”高潮过后,几度返吲的诗人目睹祖国依然落后和黑暗,倾饮人生“苦味之杯”,流露出浓重的失望情绪。一方面对现实有着更深的不满,要求对社会作彻底的改革;另一方面又希望返回自然,寻找暂时的逃避和安慰。诗作的艺术技巧也趋于圆熟,结构更加严谨,尤其还出现了像《天上的街市》这样的佳作。诗人展开了描绘一幅美伦美奂的奇异天国的图画。  相似文献   

15.
×××同学问:善于运用想象是《天上的街市》一诗重要的艺术特色。这首诗究竟是怎样运用想象的?请你作简要分析。想象丰富,境界奇特,是《天上的街市》的艺术特色。诗人展开想象,带有自己的特点。其一,赋予自然以生命,使自然再生。诗人不满地上的现实,于是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天国中抒写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1921年留学日本期间的一首诗。当时的中国为列强帝国操纵,倾向不同的各派军阀之间的战争与外国巡捕的妄为,使劳苦大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诗人熟谙的祖国大地,一面是"游闲的尸,淫嚣的肉",一面是"满园都是骷髅,满街都是灵柩"(郭沫若《女神·上海印象》)。诗人于忧思彷徨  相似文献   

17.
理想在星空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早期的一首抒情诗。1921年10月,“五四”高潮已过,革命在深入向前发展。诗人这时从日本回国,残酷的现实击碎了他在异国形成的对祖国的美好印象。魂牵梦绕的“新鲜”、“明净”、“华美”、“芬芳”的新中国,并没有出现在亚洲的东方。相反,在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下,祖国仍是“黑暗如漆”、“冷酷如铁”、“腥秽如血”。诗人感到极大的愤慨。“污浊的上海市头,干净的存在,只有那青青的天海!”(《仰望》)因此,他以幻想中美丽、和谐的星空,衬托自己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愤慨。表达对美好理想的渴  相似文献   

18.
诗人爱仰望天空,寄托理想。蓝天,白云,朝霞,旭日,皓月,明星,常常成为他们触发诗情,寄寓美感的优美物象。譬如,郭沫若的《天上的市街》和徐志摩的《为要寻一颗明星》,就是从人间想到天上,借明星而抒幽怀的两篇名作。这两首新诗各自表达了什么理想?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让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比较。郭沫若的《天上的市街》作于1921年10月。当时的中国,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列强欺凌,疮瘐满目,民不聊生,正如诗人在另一首诗中所描述的那样,“污浊的上海市头,干净的存在只有那青青的天海”(《仰望》)。诗人面对黑暗现实,忧心如焚,但并不悲观失望。他怀抱“报国济民”的夙  相似文献   

19.
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选了郭沫若一首脍炙人口的新诗《天上的街市》。该诗写于1921年10月24日,最初以总题《诗五首》(另四首是《南风》、《白云》、《新月》、《雨后》)发表在1922年3月《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上,后收入《星空集》。不过当初的诗题是《天上的市街》,有人据此认为中学语文课本上的题目是“沿袭了几十年”的“明显的错误”,其实不然。把《天上的市街》改为《天上的街市》不是“沿袭了几十年”的“明显的错误”,而编书者在征得郭沫若本人同意后修改而来。据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回忆说,在五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创作的《天上的街市》与鲁迅先生的《故乡》虽是两篇不同体裁的名篇,但细细品读不难发现二者在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表现手法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本文将对这三个方面逐一作比较分析,以便能对教学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一、写作背景 两篇作品的写作背景基本是一样的,均写于1921年,都是作者从异地回乡后对黑暗现实有所感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