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才刚升起来,就已经有许多人在干活了。科西塞村庄,一直都是勤劳人的村庄,但在村子里,也不是每一寸土壤都是肥沃的,不是每一块地都有着繁茂的植物,科西塞西边的那一片长满半人高草的  相似文献   

2.
在一片茫茫沙漠的两边,有两个村庄。要到达对面的村庄,如果绕过沙漠走,至少需要马不停蹄地走上20多天;如果横穿沙漠,只需要3天就能抵达。但横穿沙漠实在太危险了,那些试图横穿沙漠的人绝少生还。有一天,一位智者经过这里,让村里人找来了许多胡杨树苗,每半里栽一棵,从这个村庄一  相似文献   

3.
草木村庄     
正无论何时谈起村庄,我都无法回避它们,那就是生长在村庄中的草木。草,一簇簇,一丛丛,葳蕤葱茏,围拢着村庄,装扮着村庄;树,一排排,一行行,密密匝匝,簇拥着村庄,护卫着村庄。草木勾勒出村庄最初的轮廓,也在默默陪伴村庄成长。它们是村庄最原始的村民。我不知道是先有草木后有村庄,还是先有村庄才有了那些草木。我来到这个世界,草木就已经与村庄相依相伴。村庄从岁月深处走来,草木早已漫过我的头顶,我无法看到它们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村官在国家一村庄结构所产生的张力中,既没有呈现出入驻村庄的国家代理形象,也没有出现引领村庄发展和代表村庄的现象,这种状况必然掣肘这一制度发挥效用.因此,以大学生村官作为分析文本,从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村庄(村干部和村民)切入,探讨大学生村官入村之后出现既不能代表国家也不能代表村庄而只能代表自己的现象的原因,以及背后的逻辑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自己的感情以及对村庄的热爱。虽然写的是一个人的村庄,但也包含了他所有的感情。与其说刘亮程写的是村庄,不如说是他用在村庄中的感受与视野,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刘亮程为我们展现了现代文明中精神的匮乏,告诉我们乡村文学也是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经济吸纳、社会排斥的“半城市化”道路对于中国乡村民主的影响.在“半城市化”模式下,农村人口作为生产要素被吸纳到城市的经济体中,但不享有城市公民或当地村民的各项权利.这种城市化道路对乡村民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在中西部以人口输出为特征的传统村庄,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出,导致村庄政治精英的流失,同时削弱了村庄的社会信任,从而降低了村庄民主的质量;另一方面,在东部地区以人口输入为特征的城市化村庄,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外来人口超过本地户籍人口的局面,外来人口被排除在乡村民主和治理结构之外,形成新二元结构,这种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地方性公民权”限制了村庄民主的包容性.改变现有的城市化模式,重构城乡关系,是乡村民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折一段青竹,撑一节长篙,乘上岁月的轻舟,向尘封的记忆深处寻内心的半亩花田。——题记暮色仿佛油画上的颜料点点染来,炊烟悠然飘荡在村庄上空,我又回到熟悉的村庄,与姥爷并肩在田垄缓缓穿行,伸手,划过茸茸的狗尾草……无言的爱意复苏,疯长成林。  相似文献   

8.
村庄     
去树林经过一条河床随意张望抽穗的麦子在金黄的阳光下泛着波浪大豆花像蝴蝶的翅膀落满山梁裸足在田埂上或一棵树旁看着蚂蚁来来回回的奔忙此时空空荡荡的村庄早已被老人的烟斗烧去半个夕阳而几缕炊烟不知什么时候升腾成夜空一牙害羞的月亮村庄@曹娟~~  相似文献   

9.
中秋夜的月亮并不明澈,被浓重的黑云遮挡着,时隐时现。我的家里没有一点节日的气氛,妻子还在单位里面加班,孩子也和往常一样在灯下忙他的功课。我坐在电脑前面,却不能像平常一样工作,文人的心绪在这种时候似乎总是有些涌动。一些纷乱的思绪在脑际东突西撞。恍惚间,竟然回到了我的初中时代,多年不见的穆老师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在本村上了两年的七年制,再加半年,也就是这半年,我和本村的同学到邻村学校就读。共两个班,由方圆四个村庄的同级学生组成。我在一班,班主任就是穆富仓老师。说是邻村,其实就是离我的村庄…  相似文献   

10.
阿黄是我的长辈,听母亲说阿黄刚抱来时才巴掌大,待我出生时它已有半人高了。后来我渐渐学会走路,第一次抚摸到了阿黄。当它温热的脑袋摩挲着我的手时,一种安全感油然而生。后来,阿黄成了我的儿时玩伴。农忙之时,半个村庄的人都在农田里忙活的时候,时常会看见一个女孩在乡间野地里玩耍,在她的身后,有一条温顺的半人高的大狗。在阿黄的叫声里,石榴花开遍了枝头,如一把燎原的火点燃了村庄的夏季。村里人大多都有午睡的习惯,但孩子总是闲不住的。阿黄和我漫无目的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东采一朵野花,西捉一只蝴蝶。最终耐不住酷热,无视大人的警告,来到河边。  相似文献   

11.
在一片茫茫沙漠的两边;有两个村庄,要到达对面的村庄;如果绕过沙漠走,至少需要马不停蹄地走上20多天,如果横穿沙漠,只需要3天就能抵达,但横穿沙溪实在太危险了;许多人试图横穿,却无一生还。有一天,一位智者经过这里;让村里人找来了许多胡杨树苗,每半里栽一棵。  相似文献   

12.
蓝色村庄     
这时的村庄,像慵懒的少妇,长发披散,衣襟半掩,轻启朱唇,打着哈欠推开柴门。清凉的薄雾立刻在她的脸上施了一层淡淡的脂粉。  相似文献   

13.
看戏     
你看,那么多人灰蒙蒙地去看戏,口里咬着半片馍,对于沟岔深处的村庄,像逃亡似的。我放下书包,父亲拍拍身上的尘土,也看戏去。就如一群奔波在路途上的蚂蚁,我在其中。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村庄坐落在两条大路的交叉处,每天都有许多人从这里经过,也有人把这里当做驿站,休息之后,继续向自己的目标进发。这个村庄的村长是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很多过客都会去拜访他。一天,来了一个年轻人,他觉得村庄的环境还可以,就想在此常住,于是他向村长说明了自己的意愿:尊敬的村长,我觉得你的村庄外在环境很好,那么这个村庄到底怎样呢?  相似文献   

15.
田野上的风     
田野上的风,一遍一遍吹拂着村庄。这些风来自麦浪的深处,或者龟裂的土地缝隙。它们一如既往温柔地把汗水和节气播散在田野上。同时,一个离开村庄的人,也在风吹过后,会重新发现田野原来的模样,找到最初的村庄。我和田野上的风的相遇,像一场蓄谋已久的约  相似文献   

16.
"村庄"是刘亮程散文中反复书写的关键词",村庄"在他的笔下是永远的生存和栖息家园,是他的生存基础,也是他的精神发源地,在作者的心中只存放着一个村庄——黄沙梁。在刘亮程的笔下,这个村庄完完整整,那些牲畜、人、草木、阳光雨水和脚印,连夕阳下弥漫的尘土都一粒不少。刘亮程对村庄的描写,更多地代表着他的生命与写作方式,是他内心深处不断构筑和丰富的一片灵魂领地。  相似文献   

17.
美女     
记得还是在做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的时候,我和爷爷到顿河区罗斯托夫去。那是八月里的一天,天气闷热,令人烦闷不堪。由于热、干燥,以及吹到我们身上的热风,眼睛困得睁不开,嘴巴发干;不想看,不想说,不想思索,当那睡眼蒙咙的车夫乌克兰人卡尔波扬鞭打马,鞭子甩到我的制帽上的时候,我既不抗议,也不出声,只是从半睡中清醒过来,无精打采地瞥一眼远处透过烟尘能看到的村庄。我们停下来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大村庄巴赫契——萨拉赫爷爷熟识的富裕的亚美尼亚人家里喂马。  相似文献   

18.
种花的邮差     
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从20岁起便开始每天往返50公里的路程,将忧喜悲欢的故事送到村民的家中。就这样,20年过去了,人和事物几番变迁,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荒芜一片,没有一枝半叶,只有飞扬的尘土。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多久呢?  相似文献   

19.
大量青壮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客观上改善和提升了乡村生活的质量。但另一方面,青壮年的外出,使得村庄传统被迅速破坏和丢弃,村庄的生产和生活呈现衰败状态,毫无生机。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因素扮演重要作用,老年人传统地位下降;女性负担加重,家庭婚育观念发生改变;村务活动流于形式,村庄生活了无生气;从熟人社会到半熟人社会,村民行为理性化。  相似文献   

20.
有个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从刚满20岁起便开始每天往返50公里的路程,日复一日将悲喜欢忧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这样20年一晃而过,事过境迁,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没有一枝半叶,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