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的哲学文本,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而且具有文学的审美性。历史、文学两种文化特质的融汇,同样体现在《论语》的人物品评之中。与此相应的是,《论语》人物品评的标准、体例及真实程度等体现出史学的范式,人物品评的语气、修辞等则体现出一种文学的范式,二者构成《论语》人物品评的双重范式,并最大限度地彰显出文本巨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4册第4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其文有语:“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课文注释云:“【因宾客】由宾客(做引导)。宾客,指门客。”实则有误。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生活在门阀制度趋于凝固的晋宋之际,他有没有门第观念?他对门阀制度的态度如何?这是评价陶渊明政治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逯钦立先生在《关于陶渊明》一文(见中华书局《陶渊明集》)的第二部分,专文论述了陶渊明的门第观念。逯先生认为:“当时最基本的门第观念或者说门阀观念”,是“门阀世族高踞养尊处优的阶级地位,看不起下品浊流或‘乡里小人’,以世袭门阀  相似文献   

4.
1925年10月,诗人朱自清在清华园创作了《背影》,同年11月22日发表于《文学周报》第100期。该文一经问世,就载誉恒久,广为流传,品评之语迭出,褒扬之辞不绝。《背影》篇幅不过一千五百字,写的是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水果这样普通不过的生活小事。但是,读着它,你不觉沉浸于文中的父子之间至亲至爱的真情,更叹服于作者的精雕细刻而又归朴返真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5.
明代诗话对《诗经》的文学品评,主要围绕四个话题展开:对《诗经》的产生历史进行文学性的探源;对《诗经》的审美意蕴进行多视角的揭示;对《诗经》的表现手法进行悉心细致的体味;阐述《诗经》对后世诗风诗情的智慧启迪。明代诗话对《诗经》的文学品评使得明代《诗经》的文学阐释更为精彩。  相似文献   

6.
史书中所引用之时语乃当时人们对人、事品评之精当口语,言简意赅,指示明确。本文汇录《新唐书》中所见时语凡十八条,并以《旧唐书》为对照,作相应说明与解释。  相似文献   

7.
敦煌悬泉置F13出土的一枚有关《列女传》的汉简,对于考察东汉初期门阀政治的形成和女性观念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简文记载“大司马吴公女嫁为南阳太守男”,反映出东汉初期上层官僚与地方豪强的结合,是东汉门阀政治的典型写照。简文所记“妇谒归,负期一日”而要载于《列女传》,反映出东汉时期女性观念的转变。悬泉《列女传》简还使我们对敦煌汉简中的一枚《列女传》简作出了正确的释读。  相似文献   

8.
孙云云 《教学随笔》2014,(10):20196-20197,196
钟嵘《诗品》品评了自汉至梁一百二十三位诗人,其中品评了无名氏所作的《古诗》,但却没有品评无名氏所作的《孔雀东南飞》。本文从《诗品》的撰写体例、《古诗》与《孔雀东南飞》的文坛地位比较以及钟嵘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这些方面,对钟嵘《诗品》品无名氏所作《古诗》却不品《孔雀东南飞》的原因进行浅探。  相似文献   

9.
萨义德的《东方学》与其说是一部将东方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学术史考察著作,不如说是一部带有强烈文学研究性质的对于东方学著作的分析论著。在萨义德看来,东方学与文学文本具有一致性特点,即主观想象与有意建构两个特征,并且他在解读东方学著作时也普遍地运用了文学研究的方法。《东方学》是用文学分析的方法来分析非文学的著作。与此同时,萨义德在《东方学》中使用的文学性研究手段与结论又具有后现代性,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历史观念、艺术形式相互交织渗透其中,并且不断地申明自身。  相似文献   

10.
"寒族文学观"是指导钟嵘文学批评的根本性文学观念。《诗品》的"寒族文学观"主要体现在对诗人的斟选、品评与审美情趣上。在《诗品》中,钟嵘斟选了大量的寒族诗人,使之成为一个文学群体,并对他们作品所体现出的"骨气""雅怨"的艺术风格进行了高度评价,从而奠定了寒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黄文军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4):45-46,59
"寒族文学观"是指导钟嵘文学批评的根本性文学观念。《诗品》的"寒族文学观"主要体现在对诗人的斟选、品评与审美情趣上。在《诗品》中,钟嵘斟选了大量的寒族诗人,使之成为一个文学群体,并对他们作品所体现出的"骨气""雅怨"的艺术风格进行了高度评价,从而奠定了寒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史记》中,司马迁重视人物容貌品评,有着非常鲜明的道德价值标准:恶人有恶貌;好人有美貌。由于存在较多特例,司马迁又修正了自己的容貌观念,超越外在形貌束缚,重视人物道德品质、历史功绩、社会影响等让人生价值得以延续的本质内涵,从而开辟了塑造文学形象类型的第三条途径,即矮小丑陋的形象却因高尚的道德品质、巨大的历史功绩或深刻的社会影响而更令人尊敬,对后世文学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学类语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杜牧的《阿房宫赋》以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文学语篇的典型特征:文学语篇借助特定体裁达成交际目的,作者借助“赋”这一语篇体裁实现劝谏的交际意图;文学语篇是作者和读者对话的产物,《阿房宫赋》彰显了双重的对话意识,对其探讨有助于把握杜牧的创作动机;前景化理论为文学语篇解读提供了动态交际视角,作者运用前景化语言增强了《阿房宫赋》“讽喻”的传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诗经点勘》一书著录较为混乱,多称之为《诗经》,有的竟称其作者为刘海峰等,或刘大櫆、姚鼐、曾国藩、吴汝纶、吴闿生等四五人。其实此书是吴汝纶悉心搜集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姚、曾的《诗经》圈点与品评,精心辑录了明清《诗经》评点的精华,并与自己的圈点品评汇为一体的集大成之作,集中展示了桐城派《诗经》评点各具特色的状貌和成就及其与明清《诗经》文学品评的传承关系,值得系统深入研究。作为吴闿生整理其父《群书点勘》之一,此书著录为吴汝纶《诗经点勘》,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便于准确推介与传播。  相似文献   

15.
《尚书》是史传文学发韧之作。从记言之《尚书》,历《国语》等至《史记》,史传文学蔚为大观。在此流变过程中,《国语·晋语》借鉴《尚书》等史传作品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手法,在记言、叙事、写人、结构文章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技巧,是史传文学发展的新高度,并为后世史传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钟惺好史,他运用历史、文学的双重角度对《左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品评。通过品评,钟惺强调了传统的儒家经世致用之说,提倡了治史之风,总结了作文之法,这对于扭转晚明浮躁学风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钟惺的史评过于随意,且深度不够,其作用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玉台新咏》是宫体文学兴盛时期的产物,其成书也有着较为复杂的政治背景。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的形成,对宫体诗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萧纲的被继立,他们的诗体被冠之以“宫体”之名并遭到攻讦。编写《玉台新咏》是萧纲高明的政治策略,通过编一本收集自古以来有关女性的诗歌总集,将宫体置于文学长河中,证明其合理存在,是对自己因“宫体事件”陷于政治困境的一种解说。  相似文献   

18.
《左传》的语言中,最精彩的是委婉语。《左传》中的委婉语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外交辞令的委婉语;二是避讳的委婉语;三是自谦或尊重对方的委婉语;四是向对方表示歉意或者诅咒的委婉语。这些委婉语与春秋时期的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梧门诗话》是蒙古族古代汉文文论中的一部论诗专著,也是清代卷帙浩繁的诗话体著作之一。它产生在中国古代文论的大环境中,而又继承和发展的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传统观点,尤其受到了王士祯的《渔洋诗话》和袁枚《随园诗话》的直接影响。但作者法式善并未盲从王士祯和袁枚,从而使其《梧门诗话》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特点。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搜集广泛、理论独特、品评公道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李根 《现代语文》2014,(4):107-109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的诗论著作,作者以其独特的诗性言说方式品评诗歌的体貌风格,不仅描绘了作品本身的诗情画意,也开拓了诗歌理论的艺术境界。《二十四诗品》的诗性言说方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其修辞格的运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对《二十四诗品》常用的比兴、重叠、通感和引用等修辞格加以论述,探讨其独具诗性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