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公益传播置于公民社会逐渐形成的现实环境之中,以传播主体为切入点,形成"媒体公益传播"、"企业公益营销"、"政府公益管理"、"民众公益参与"四个考量维度,称之为"公益传播的四维框架".探讨我国公民社会构建中四个维度如何统筹,为公益传播提供符合现实的功能性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2.
公益报道,是媒体对包括慈善新闻在内的,关于救助弱势群体,动员社会大众参与公益事业、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报道的总称.媒体参与公益报道,是媒体担当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我国媒体历来非常重视公益报道,也有不少优良的传统,如媒体主持募捐、刊登公益广告、关注弱势群体等.媒体参与公益报道,倡导积极向上的公益理念,有助于我国公益事业的完善与健康发展.然而,随着媒体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经济,偏重经济效益,及公民的公益意识尚未成熟等因素,当下我国媒体的公益报道在报道理念、方式等方面仍有不少困惑,使其在担当媒体公益责任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乃至造成对公益事业的某种伤害或“妖魔化”.对此,本文作些初探,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各类非政府组织纷纷出现,传统威权型社会悄然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微博公益本身具备公民社会的主要结构要素,它提供给公民社会参与的窗口,培育公民参与、志愿、互助、协作等公民精神,微博公益传播不仅改变着社会公益模式,也唤醒了公民意识,助推中国公民社会成长。  相似文献   

4.
公益组织形象是社会对公益组织的整体看法和评价。运用CIS理论,可以发现公益组织形象符号的传播,主要包括视觉符号、理念符号、行为符号的传播。公益组织要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在符号学理论视域下,必须实现组织形象符号的同频共振传播,其中视觉、理念、行为符号的同频共振传播是公益组织声誉形成的基础,而编码者、解码者符指意义的同频共振则是公益组织声誉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亚玲 《东南传播》2014,(9):101-103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助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号召网民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可以说,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赋权功能激发了网民的公民热忱,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个体权利自觉,促使网民积极投入公民社会的建设中去。其中,公益慈善组织是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有益力量。而网络赋予了民间慈善机构一种新的发展空间与动员平台。本文以"免费午餐"为例,探讨公益慈善中媒体动员、公益动员及情感动员三种动员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公益出版事业是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但其长期处于"被动"公益的状态,阻碍了公益出版产品与服务的有效输出。本文将社会营销理念引入公益出版事业中,通过对社会营销进行概念界定,分析我国公益出版的社会营销现状,阐释引入社会营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探索我国公益出版事业的"社会营销"路径。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闻     
“十五”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实施“十五”期间,我国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要按照“突出重点、优化机制、建设基地、凝聚人才、推动改革”的指导思想,以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为重点依托单位,形成20~30个社会公益研究基地;优化和稳定一批高水平的公益研究队伍,带动我国公益研究体系的形成。建立健全竞争、开放、流动、协调的社会公益研究管理运行机制,以及社会公益研究成果网络化的社会共享机制,为社会公益研究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配合科技体制改革,与相关改革措施相互配合,推动形成有利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支持体系和政策环境,提高…  相似文献   

8.
增强公民意识的时代背景已经具备,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社会文化部门,公共图书馆对公民意识形成的影响是通过其特有的理念来实现的,公共图书馆应致力于落实理念,发挥在培育公民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不断有普通公民基于自身需要向政府提出信息公开申请;更有一些公民出于公益目的,向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申请信息公开,形成一个独特的“公益申请者”群体。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综艺节目中对于公益理念的塑造以及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公益与每个人的关系也在日益密切.文章通过分析综艺节目中公益理念的传播效果,为综艺节目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提升公益理念在电视节目中的内核作用,让更多的受众可以认识公益、参与公益.  相似文献   

11.
孙玮 《新闻爱好者》2010,(1):139-140
对公民概念的界定有许多,20世纪70年代以后,公民社会的研究成为西方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重点。本文研究中,我们把公民社会定义为国家或政府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其组成要素是各种非国家或非政府所属的民间组织。本文主要讨论我国的公民社会在形成过程中新闻舆论监督现状如何、新闻舆论监督存在哪些问题、在我国公民社会形成中新闻舆论监督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如何有效开展舆论监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益事业已经体现了一种社会“大公益”的理念,这个理念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媒体在公益事业中,也从单纯的报道角色逐渐转变成公益活动组织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声屏世界》2011,(6):32-33
作为保险行业的领军者,中国人寿一直以来都认为保险品牌的核心诉求就是责任、信任、关爱。因此,中国人寿在公益事业上不遗余力、持续回馈社会,并通过不断深化将这种行为从浅层次的物质帮助走向深层次的精神关怀,并利用创新的媒体平台传播"企业公民"理念,从而树立了自己良好的公益  相似文献   

14.
社会化媒体的持续发展开启了全民公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关注或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对"免费午餐"、"老兵回家"等典型公益项目的观察发现,在公益行动中社会化媒体不仅在社会动员和凝聚共识方面作用日益凸显,而且促进了公益行动中行动者主体性的生成。公益实践活动中多元的行动主体通过行动关联和共同参与,逐渐形成了具有规范性和秩序性的共有意义。这种共有意义是公益行动行为主体展开行动的合法性依据,也是促进我国公益实践和改革创新的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15.
公共图书馆制度是适应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而产生的公益制度,它由初期的公益活动发展为当今国家为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重要公益制度,充分体现社会效率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公共借阅权制度是维护版权人个人利益的制度;对于公权力而言,如果在公共资源无法同时满足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公益和公共借阅权制度的个人利益时,应当优先维护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6.
分析国内外公益数字文化建设运行理念的异同。提出我国公益数字文化建设需要完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构建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等多级财政保障制度,合理分配中央与地方财政投入比例,构建公益数字文化基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多元主体治理结构,加强项目建设与公众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从公民信息获取权保障视角审视我国《档案法》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档案法》未明确规定公民享有获取档案信息的权利,对公民获取档案信息的目的进行不合理的限制,对公民可获取的档案信息的范围界定不明确,并存在救济制度及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档案法》应明确赋予公民获取档案信息的权利,应采用除外式明确界定公民可获取的档案信息的范围及构建档案信息公开公益诉讼制度等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内涵和特点,从公民享有平等参与文化活动与平等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角度,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利用其馆藏资源优势,坚持平等、公益服务的理念,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免费提供平等的文化服务、帮助并引导读者有效获取文化信息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媒体与公益天然相连,密不可分。媒体在传播现代公益理念和资讯、报道公益慈善事业进展的同时,亦是借助媒体的特殊职能,关注和守护社会大众的利益。在当下的中国时代发展背景,媒体要成为社会开放、平等、理性表达的平台,使社会公共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守护和体现,此乃媒体的大公益。媒体作为社会文化事业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20.
牛静 《东南传播》2010,(1):50-52
实行公民办报、注册登记制和有效的司法程序保障是国外报纸出版制度的主要内容,这种制度是在“言论出版自由”的理念下创设的,强调公民拥有免于政府干涉的自由。在这种出版制度下形成的媒介垄断实际上有悖于保障公民言论自由权的初衷,仍需要发挥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及政府的积极力量,推进报纸出版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