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乔纳森建构主义观点的认识论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出对传统教学设计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和教学设计模式等方面,对我国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影响。但其在教学设计中过分强调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忽略客体对认识的制约作用,因此在应用乔纳森建构主义观点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同时考虑学习的主体和客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知识生成与建构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是由教师和学生借助教学资源共同建构的,这是一个互动的建构过程。本文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实践中依托教学资源,选择和优化知识的过程建构策略,提升知识建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3.
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的理解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角度,阐述了对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和互动三个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是继“大众数学”、“问题解决”之后数学教育关注的焦点。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不应被看作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千方百计地进行科学的导学设计,以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建构活动的环境,从而使自己成为学生进行建构活动的促进者。教师的传授更不应是知识的搬运者,而应是数学建构活动的深谋远虑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与评判者。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建构活动呢?一、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现代教学论一直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问题,但在具体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基于Web的知识建构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新的学习环境下知识的界定和知识获取方式的研究,提出基于Web的知识建构支持系统(KCSS),以有助于个体知识和协作知识的建构。该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远离静态知识建构,学习小组共享学习成果,共同获取知识并协作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6.
戴维·乔纳森博士现为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杰出教授。自 1976 年取得坦普尔大学教育媒体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以来,乔纳森先后在世界上多所大学任教,例如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北卡罗纳大学,荷兰的特温特大学,巴西的巴西利亚大学,新家坡的南洋理工大学,挪威的卑尔根大学等。乔纳森教授发表了 27 本专著以及大量的文章、论文,其研究领域涉及视觉文化、认知风格、教学设计、基于计算机的学习、超媒体、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以及认知工具等。最近编辑出版的专著有:《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2000)、《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观点》(2003)、《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2004)和《学会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指南》(2004)。乔纳森博士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认知建模与认知任务分析、问题解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学习中认知工具的开发等。乔纳森教授的个人网站:http://www.coe.missouri.edu/~jonassen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理论对瑞吉欧教育体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对儿童知识建构的深入研究,建构主义者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着自己的理论,这种发展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对瑞吉欧的影响皮亚杰的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起一直被作为指导学前教育实践的重要理论之一,皮亚杰的理论给予学前教育工作者以众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观点是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特别是“授予与接受”的观点的直接否定.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评价者、激励者和管理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接受每个学生做数学的不同想法;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美国教学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乔纳森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与模型,对教学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模型,以及与该模型相关的研究和案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介,并基于对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理解,从教学设计方法、技术观和实践三方面提出了我国教学设计研究可借鉴的新思路或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赵瑛 《电大理工》2009,(2):71-72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建构某些现实原型在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会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符号的认知过程得到优化。本文从对建构主义的理论出发,对数学概念的教学作出一定的研究。通过导数的教学设计说明在建构主义观点下如何去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观点是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特别是"授予与接受"的观点的直接否定.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评价者、激励者和管理者,教师的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围绕学生  相似文献   

12.
本次通过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遗忘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综合分析,得出强化和建构是学习的有效途径,然后基于加涅的教学事件分析,指出了强化和建构在教学中的应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 ,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解释。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在学生观上强调学习者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建构性。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 ,也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 ,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为基础 ,基于对传统教学的弊端的剖析和判断 ,建构主义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改革教学的思路和设想。在这些设想中有一条被广泛采用的基本思路 ,就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 ,…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教学中的知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众  冯瑞琴 《教育科学》2007,23(2):44-48
多媒体教学中的知识建构观,主要采纳了建构主义的主动加工信息理论,而主动加工信息的认知机制则是认知的反思或监控。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中,学习者的认知的机制涉及五种基本的认知活动,对教材的直观、概括、具体化以及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皮亚杰的建构思想、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布鲁纳的建构观念和激进建构主义等等,都为多媒体教学中知识建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次通过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遗忘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综合分析,得出强化和建构是学习的有效途径,然后基于加涅的教学事件分析,指出了强化和建构在教学中的应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生成自己的经验、解释、假设。这种学习观对有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构观下的中小学数学学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了建构主义的一些观点,以及在建构观下数学学习的一些特下,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和数学观,这是中小学教学教师继续教育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论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理解知识和知识建构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知识建构的特点,比较了知识建构与传统学习的差异,阐述了知识建构的方式,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角度讨论了有效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方法。文章认为,有效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必须围绕活动、情境、资源、工具、支架、学习共同体和评价等七大基本要素来进行。这一学习环境设计方法为知识建构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实践框架,有益于教师帮促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实现高阶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是行为主义的扬弃,又吸取了认知和人本主义的精华。它在肯定学习过程中必要的模仿和操练同时,更多的关注学习主体的心理和认知过程,同时提出人总是将个人的意义带入自己的认知世界。通过探讨和分析建构主义本质内涵,本丈描述了完成有效的意义建构要求下的外语教学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授予-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不应该看作“知识的授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促进者。正如建构主义先驱皮亚杰所说,数学思维的发展要在更高层面上对自已得到的东西,重新进行建构,使之成为一个更大的建构。通过建构,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有利于完整地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针对性强,省时省力,提高效率;通过建构,可以拓宽解题思路,优化解法,促进知识内化,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建构,使学习者逐步理解数学知识及其联系,完善知识结构,从而防偏纠错,优化思维品质。本文结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谈知识建构在排列组合教学活动中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