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最近在各电视台热播。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剧中的新四军指战员都佩戴着一种写有“新四军”字样的臂章。在新四军的光辉历史上先后使用过两种臂章。一种是写有“新四军”字样的臂章,另一种是写有“N4A”字样的臂章。根据剧中的情节判断.这部电视剧叙述的应该是皖南事变之后的故事,此时,新四军佩戴的臂章应该是“N4A”字样。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周恩来对新四军建立、巩固和发展发挥了别人难以替代的杰出作用,其重大的历史贡献在于:请叶挺出面组建新四军;协调叶、项关系,商定新四军发展方向;时刻关心新四军安危;“皖南事变”前后的英勇斗争;努力使中原部队胜利突围。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充分挖掘家乡地域资源,成立了全国第一所“红领巾新四军研究院”。研究院成立之初专门制定了《“红领巾新四军研究院”章程》,并选举产生多名小院士,组成了研究院核心研究组。随后,“红色信使  相似文献   

4.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曾提到当时江南的新四军在陈毅领导下建立了苏南抗日根据地,江北新四军在张云逸领导下,建立了皖东抗日根据地。在“皖南事变”中,提到江南的新四军移师北上,只有项英、叶挺部遭国民党顽固派围歼,而未提陈毅。重建新四军军部时,陈毅任代理军长。许多同学不明白,“皖南事变”时苏南根据地情况如何?陈毅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5.
何飞 《文教资料》2014,(17):46-48
区域文化是地域范畴内形成的文化形态,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主体文化部分,也是主体文化赖以依存的基础。“皖南事变”以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新四军的足迹遍及盐阜大地,新四军是盐城红色的标志,“铁军文化”是盐城的一张红色文化名片。做好“新四军在盐城”特色文献建设工作意义重大,要科学规划,高标准定位,加强领导,在组织、人力、财力和技术上予以保障,确保各种措施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有关皖南新四军北移指示的分析,认为中共中央出于斗争策略的考虑和对形势过份乐观的判断,坚持了皖南新四军北移“拖一两个月”的立场。作者提出这是影响皖南新四军北移进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学习“皖南事变”时,教材的表述与地图册的相关内容有明显区别,同学们莫衷一是。教材讲“1940年秋,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第二年初,新四军9000余人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从安徽泾县云岭出发,移师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而《中国近代现代史地图册》上,茂林地区在泾县云岭南部,新四军并非先“移师北上”,而是先“移师南下”,这是何故呢?  相似文献   

8.
1941年11月,国民党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七千多名新四军战士惨遭屠杀。在这次事变中,新四军军长叶挺究竟是被俘还是被扣的,党史界历来有不同意见。但近年来“被扣”说似乎已经得到基本上的公认。然而,通过阅读一些材料,笔者却认为,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还是被俘的。  相似文献   

9.
在新四军发展的方向上,项英没有“南进计划”,却有南进的构想。项英建议叶飞、张道庸(即陶勇)两团南调,是在八路军南下,与留在江北的新四军解决苏北问题的条件下,挽救苏南的应急措施,党中央最终批准一部南调。因此,不能把项英向党中央的建议和意见,说成是背离党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北发展”的方针,若说项英“始终借故不执行”“向北发展、向敌后发展”的方针,这是不对的。从实际行动看,项英基本上执行了“向北发展”的方针。但是,项英所执行的与党中央的指示仍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
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浙江大学基于当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打造“相约星期五”创新模式,依托一支由“老红军、老新四军、老党员”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利用“新四军教育基地”、“党员之家”二个阵地,针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大学生三种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通过四种有效途径开展系列主旨教育活动,取得了五种较为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0,(1):15-15
新四军3师7旅19团第4连,这是一个英雄的连队。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八路军总指挥朱德称这个连队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由于在淮北刘老庄战斗中,这个连队的82名官兵全部壮烈殉国,于是被称为“刘老庄连”。  相似文献   

12.
胡昌方 《下一代》2010,(7):29-31
抗日烈士陵园里有座“日本阵亡将兵之墓” 1942年12月10日,新四军与日本侵略军在江苏泗洪县的朱家岗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歼灭日军平林师团280余人,新四军4师9旅26团有73名官兵为国捐躯。为纪念抗日英烈,淮北军民竖碑立亭、修筑公墓,于1943年10月10日建起了“朱家岗烈士陵园”。  相似文献   

13.
陈毅送米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敌伪蒋三方加紧夹击新四军:日寇南浦旅团会同伪军两万余人“扫荡”盐城;韩德勤从旁侧击。苏北地区战火正烈。苏北鲁迅艺术学校和盐城中学师生在战火的夹缝中突围,迁至新四军军部新址——郭墅、张庄,由原盐城中学党组负责人赵敬之同志组成两校合并的“盐阜区联立中学”(后称一联中)。9月,正式上课。不久,随着新四军的辉煌胜利与发  相似文献   

14.
1942年,新四军军部转移到了淮南盱眙地区的黄花塘。是年,根据党中央统一安排,军部进行了整风运动。时任新四军代政委的饶漱石认为排挤陈毅的机会来了,于是借整风之机,私下以军部名义发电报到延安,罗列了陈毅反对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十大错误,史称“黄花塘事件”。  相似文献   

15.
浙西是新区,由于国民党的长期恶意宣传,一般群众起初对共产党和新四军缺乏认识。新四军进军浙西后,抗日反顽,扫除了欺压百姓的土匪游杂部队,建立抗日民主政府,伸张民气,得到了人民的深深爱戴。正如杭嘉湖人民在给新四军的一封信中所说的:“贵军以王者之师,解小民倒悬之苦,拨云雾而见青天,灭恶贼而致升平。”随着觉悟的提高,浙西人民在党和各级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组织之下,用各种方式支援和配合新四军进行战斗。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中抗日根据地主要是华中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开辟和创建的。党中央、毛泽东制定了“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为新四军规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根据地军民遵照党中央、毛泽东的部署和指示,粉碎日伪军的多次“扫荡”,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同时,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支援,促进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创建。  相似文献   

17.
“皓”电前后新四军北移计划形成的背景和经过说明,项英没有较早地将新四军北移,并没有违背中央的指示,也不是因为个人决策失误造成的,而是受各种条件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对于皖南事变,已经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其发生的必然性,痛斥了蒋介石顽固派蓄意制造惨案、围歼新四军的罪行.而对于新四军如何避免重大损失却涉及较少.毛泽东在皖南事变发生后的1941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言指出:“皖南新四军的失败,从我们自己方面来说,首先是由于新四军的领导项英、袁国平等没有反磨擦的思想准备,其次便是指挥上的错误.新四军本来可以北上但项英动摇,如不是项英动摇,是可以不失败的.”项英之所以未能防患于未然,犯严重错误,是与他认识上的片面性有关的.本文就项英认识的片面性及其后果加以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铁军”,专指起始于北伐战争时期的叶挺独立团,随后延伸至抗日战争的新四军;而与之相同步,“铁军精神”,包括独立团和新四军前后一脉相承的铁一般的军魂和思想境界。在赞同学界有关“铁军精神”内涵论述的基础上,依据对《叶挺文选》中叶挺本人的文章、谈话、电稿、声明、告民众书、总结、回忆录、信函等第一手资料的领悟、概括、提练,新增“重民为民的使命担当”这一内涵加以补充叙述。  相似文献   

20.
《家教世界》2015,(1):1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一个支队共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有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