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的年轻人,已经在生活方式上进入了百无禁忌的时代,一方两,上一代人在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做他们的老师——至少他们这么认为;另一方面,汹涌的商品经济让他们精神层面的许多东西都显露出物质的面目。  相似文献   

2.
王晓璐 《出版广角》2015,(9):123-124
对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来说,任何现代化改造都可以被视为一种"入侵",这种"入侵"带来的不仅是血腥的战争、动荡的生活,还有文化上的毁灭—弱势族群总会因物质上的落后逐渐丢失精神信仰,趋向于先进族群的价值观,而弱势族群一旦淡化或失去了对本民族的精神认同,那么距离被毁灭也就不远了.本文以奈保尔的《河湾》为例,探讨了一段在特殊时期里非洲民族的认同困境.  相似文献   

3.
网络空间中的小资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坚 《当代传播》2005,(1):52-53
1、小资:网络空间中虚拟的身份认同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现场",小资、小资情调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空间,在各种大众媒介的想像和塑型中,其身影越来越清晰并日益庞大。2001年,几乎可以被称为"小资"年,一些主流时尚文化消费类报刊大张旗鼓地推出"小资"系列。可以说,时尚类杂志的兴旺本就表明这一事实:"它们成功地、耐心地、从无到有地培养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消费群体和趣味群体--'中国小资'。而今精致的、微酸的、带点无害的做作的小资文化已经主宰了中国的城市青年。"某个网站在其主页上这样描述小资群体:"他们享受物质生活,同时也关注精神世界;他们衣食无忧,同时也梦想灵魂富裕;他们追求情调、另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丰富,对于精神生活也有了自己独特的需求,特别是电视节目,已成为几乎每个家庭都可以享受的高质量、价格便宜的休闲方式,受众对于播音主持人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我国人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丰富,对于精神生活也有了自己独特的需求,特别是电视节目,已成为几乎每个家庭都可以享受的高质量、价格便宜的休闲方式,受众对于播音主持人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电视老年节目记者,我喜欢记录老人悠闲而充实的生活,恬静而喜悦的神情。可是,有许多老人,生活的圈子狭小,生活内容单调,他们的精神世界乏人抚慰,所以有人提出“精神赡养”的概念。的确,养老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供养和生活上的照料,还包括精神上的慰藉:幸福的晚年生活不只决定于物质生活的丰盈,还有赖于精神生活的富足。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都市类报纸高度关注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也是主流媒体在新形势下应担负起的历史使命。民生涉及的内容很广,关注民生就是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所处环境,从衣食住行到就学、就业、就医,从物质生活到精神文化生活,他们的所求、所需、所想、所难,他们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关注民生,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都市报彰显服务特色,理所当然地必须做好重大政策宣讲、重  相似文献   

8.
《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载哈尔滨日报1986年12月20日)获第8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这篇通讯选题新颖。它提出: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总政策总方针的贯彻执行,个体经济迅速发展,其中青年个体户已成了一支日益扩大的队伍。他们的物质生活是富裕了,但精神生活却贫乏。他们渴望社会能理解和满足他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关注个体青年群体,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通讯在写作上灵活地运用叙述、自述、问答、反差等手法,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编者  相似文献   

9.
《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载哈尔滨日报1986年12月20日)获第8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这篇通讯选题新颖。它提出: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总政策总方针的贯彻执行,个体经济迅速发展,其中青年个体户已成了一支日益扩大的队伍。他们的物质生活是富裕了,但精神生活却贫乏。他们渴望社会能理解和满足他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关注个体青年群体,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通讯在写作上灵活地运用叙述、自述、问答、反差等手法,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在这种社会里,物质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压抑着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本应是体现生命个体价值的人已经被物化了:精神物化为物质,目标外化为手段。这实际上是一幅可怕的图景,但是人们本能地在抗拒着被物化的趋势。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人不断被物化,而且物化程度越来越深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类不断追求精神升华的过程,这个精神升华的过程,依赖着文化的推动。但本应是精神产品的文化也被物质化了。首先是文化本身成为一种商品,书籍、电子出版物、大众传媒便是这种文化商品的…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芳 《图书馆杂志》2012,(10):107-109
人口的快速老龄化是当今图书馆老年读者数量不断增加的首要原因,另外,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也促使老年人开始注重精神层次的需求,而图书馆无疑是他们补充精神文化食粮、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做好老年读者工作,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老年人拥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是社会巨大的"银色资源",银色资源的开  相似文献   

12.
在沛县大屯镇活跃着一支由15个青年组成的通讯组,他们连续两年被徐州日报、徐州电台、沛县电台、沛县县委宣传部评为先进通讯报道组。这几年,农村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民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新的需求。一些有文化的青年农民便试着向新闻单位写稿。开始写稿时,由于业务生疏,成效不大。大屯镇党委和政府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立即把写稿爱好者集中到一块成立通讯报道组,拿出专款给他们订阅了各种报纸杂志。为了提高大家  相似文献   

13.
郭燕 《兰台世界》2012,(28):40-41
自古以来,体育运动的产生主要以增强人民体魄,磨炼人民意志为首要目标,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基于强身健体和娱乐游戏的体育运动,已不能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因而体育运动被冠以了新的社会功能,更多能够带给人们精神享受的项目被纳入了体育运动的行列,可以说体育运动的范围颇广,它是囊括了锻炼身体、娱乐竞技、精神提升等多种要素的身体运动集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体育运动所展现出的社会功能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劳动最光荣     
《档案与史学》2013,(5):65-66
上世纪50年代是一个物质匮乏而崇尚劳动的时代。人们大多经历了旧社会的苦难,对新中国充满朴素的感情,并且坚信"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以巨大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劳动模范、青年突击手、先进生产者、技术能手,他们被捧为全社会的精神偶像,甚至被赋予很高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5.
唐诗龙 《大观周刊》2012,(14):148-149
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幸福悖论决定了越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就越需精神引领物质生活,人们的幸福感才会随之提升。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心、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者和载体,他们引领着社会生活的主潮流.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演进起看支撑和主导作用。大学生应彰显读书人的特质,树立“快乐的读书人”内在幸福观,让精神引领物质幸福,获得社会的尊敬和爱戴。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从文娱新闻发展的社会背景可以看出,文娱新闻地位的提高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才会不断提高,文娱生活也因此成为普通大众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文娱生活的大众性决定了文娱新闻的大众性,也就是说,通俗好看应该是文娱新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上虞县谢塘镇塘前村,一位顾姓老人躺在病榻上,生命垂危。老人一辈子挣扎在贫困线上,无儿无女。在他病榻前忙碌着的是村干部及其家人。病痛折磨着老人的肉体,却未能摧毁老人的思维。顾家的祖上也荣耀过,在他的怀中就保存着祖上受皇恩沐浴的凭证——康熙皇帝的诏书。这份诏书是顾家儿孙们的骄傲,其价值被顾家儿孙从精神延伸至物质上,无限放大,他们像护身符、传家的稀世珍宝一样珍藏它,代代相传。可惜并不是所有的精神都能转为物质,世事更替,到顾老伯从父辈手中接过这诏书时,家道已日暮西山,连娶妻生子这种延续家族的基本大业也不能完…  相似文献   

18.
老去的尊严     
郑利文 《中国新闻周刊》2014,(8):I0027-I0028
我们必须重视物质养老,要有生活的基本保证。但同时我们也要倡导精神养老,随着社会发展,当老年人的生活、医疗各方面都有了一定保障的时候,精神养老将越来越重要 在老龄化道路上快速行进的中国,“衰老”一词,对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是一种考验。衰老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但那些步入老龄的人们可以凭恃的资本、对于晚年的价值诉求和总结陈测式的生活节奏,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慨文 《声屏世界》2012,(8):68-69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新闻媒体对一些普通弱势群体的报道,吸引了社会的关注目光,各种社会力量对他们生活的关注也实实在在地变成了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些人的命运。但是,看到这些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想到,还有更多同样境况的弱势人群,当他们看到这些报道时,内心或许会产生一些失落与期望。可以说,在引发社会关注方面,媒体的力量是举足轻重的。但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他们也许过着二流的物质生活,但却追求着一流的精神生活。他们知道自己的二流处境,并愿意顺应自己的业内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