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甘肃报告文学内在的流变,从根本上能够反映出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而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又深刻影响着甘肃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以文化生态为视角,对新时期以来甘肃重要期刊《飞天》上的短篇报告文学创作做出述评,并对甘肃短篇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甘肃报告文学内在的流变,从根本上能够反映出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而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又深刻影响着甘肃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以文化生态为视角,对新时期以来甘肃重要期刊《飞天》上的短篇报告文学创作做出述评,并对甘肃短篇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西部报告文学受社会转型的影响,表现出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本文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从政治文化、经济政策、地域文化与报告文学之关系这一角度入手,考察了新时期以来西部报告文学的发展轨迹和整体流变。认为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创作之间表现出一种突出的互动关系,研究西部的报告文学创作对于研究西部地域乃至整体文化生态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报告文学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以及时代的感召力使生态主义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从生态报告文学在文化格局中的坚守、生态报告文学的时代警示、走向开放的生态报告文学三个方面予以阐述,以期对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文化是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内蒙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保护和利用蒙古族体育文化的相关策略,为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与政策制度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资源的保证;与民族博物馆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手段;与民族乡镇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土壤;与民族节庆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时期,报告文学对现实社会的真实再现性与文化批判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面对转型社会下日趋严峻的生态问题,新时期报告文学所包蕴的生态情结真挚地呈现出来。文章从生成背景、作家诉求、受众期待、价值体现四方面对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生态情结作一定的探讨与阐释。  相似文献   

7.
《西部的倾诉》是新时期以来全面反映我国西部生态并进行深度文化反思的报告文学作品,也是梅洁报告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作品植根于忧患与悲悯的精神背景,显示出执着深沉的批判和建设愿景。具体说来,作者的西部行走及行走中的救赎努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的忧戚,二是生存的焦虑,三是文化的牵引。作品实现了生态报告文学这一现代文体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内蒙古少数民族作家所创作的以都市为背景的小说,从生态危机的视角揭示现代文明的精神缺陷和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生态批判意识和对都市精神生态的忧思。  相似文献   

9.
<正> 在新时期十年的报告文学创作中,女作家的创作,在我国现当代报告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过去,对于报告文学创作有所作为的女作家,仅有二十年代的谢冰莹,四十年代的丁玲和六十年代的黄宗英等几人而已。而在新时期,既有茹志娟、刘真、黄宗英、柯岩、草明等老作家奋笔不辍,更有陈祖芬、李玲修、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15,(3):31-34
伊勒特是扎根于蒙古族民族文化,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依托进行创作活动的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和散文中洋溢着浓浓的内蒙古地域气息,浸满了他对草原、对故乡的浓浓眷恋之情。本文从伊勒特散文和诗歌出发,对伊勒特创作的艺术特色进行阐释,并着重关注其诗歌中透露出的生态意识,旨在阐明伊勒特诗歌中的"真、善、美"品质和诗人悲天悯人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1.
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略有虚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与生俱来的品质,同时也是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略有虚构”像幽灵一样游荡在报告文学创作的天空,它时时诱惑着报告文学作家,也警示着报告文学作家,是无法回避的。因此,研究新时期报告文学“略有虚构”的真正内蕴,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个方面研究新时期以来蒙古族小说体现的民族意识:民族身份认同的艰难与文化想象的失落;民族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文化传统的丧失;民族性的反思与自然主体性的彰显.并试图说明,在现代性背景下,对民族意识的关注使蒙古族小说具有历史的蕴蓄和生态美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仡佬族作家创作是多民族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建构多民族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仡佬族民间民俗风情文化以民族记忆的形式进入到作家文学。在认真解读其创作及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对仡佬族作家个案分析,试图从整体上对新时期以来仡佬族作家创作提供一套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而体现出对其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疆蒙古族现代学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它深受卫拉特民间学和古代学的影响,而民间学的影响尤为深远。以《江格尔》为代表的民间学宝库给现代作家们提供了创作灵感和技巧。新疆蒙古族现代学在以卫拉特传统学为基础的同时,广泛吸收了内蒙古、蒙古国以及其他蒙古学的营养,也接受了中国汉族现代学和俄苏学的影响。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蒙古学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受汉族学的影响最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海日寒先生《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一文中关于蒙古族电影发展与现状的不同见解,重在表现笔者对蒙古族电影的基本概念进行的思考,并通过《天上草原》、《嘎达梅林》、《黑骏马》等经典电影对此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同时针对蒙古族文化中作者和作品的"民族身份"进行重新阐释,意在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中期,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创作出现了由过去的“一人一事”式的创作方法到“全景式”报告文学的转变。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作家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更新,读者的审美趣味的变化,促使报告文学作家在创作中宏观意识的日益强化。  相似文献   

17.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生态报告文学创作进一步成熟,发展进一步深化。分析生态报告文学创作可以发现其与其他报告文学不同的主题内涵和精神特质:表现在生态报告文学对生态现状的批判及问题根源的反思;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人性的反思和强烈的自我救赎意识。当下的生态报告文学也存在着作品内涵的局限性,缺乏全方位反思问题的视角,生态的重视导致审美的缺失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新时期以来承德作家的创作状况作了总体描述。文章从每位作家的创作实际出发,将他们的创作与新时期以后文坛的发展潮流和承德这一地域的社会历史发展实践相结合,把承德作家这一创作群体划分为三代,并对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成就、美学特征和文化品位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特别是将他们的创作与满族文化和承德的地域文化特征相结合,对这一创作群体独特的文化意蕴给予了全面揭示和科学阐释。  相似文献   

19.
徐刚是一位专注于生态报告文学创作的作家。其作品植根于敬畏大地和守望家园精神背景,显示出强烈的现实救赎意识和文化批判愿景。恢宏壮阔的生态视野,构筑起有别于此前以及他人的生态伦理观,而宏大的叙事结构、海量的生态信息以及诗意化的言语表达则成为徐刚生态报告文学独特的审美诉求。这一切,铸就了徐刚生态报告文学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蒙古族女子教育发展的历史概况入手,探讨了内蒙古蒙古族女子教育问题,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蒙古族女子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分析了蒙古族女子教育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民族教育现代化是促进内蒙古蒙古族女子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