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王燕秋 《天津教育》2023,(6):104-106
<正>STEM教育起源于美国,是指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教与学。STEM教育强调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实现跨学科的整合学习,被认为是培养科技人才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其最核心的价值取向是通过以工程为核心的设计和制造活动,解决生活中实际且有意义的问题。STEM教育强调跨学科,基于项目式的STEM区域活动,以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为出发点,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点,以探究问题为中心点辐射式展开探究,科学、合理、恰当地选择贴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便于幼儿获得较为完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STEM教育是一种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有效融合,注重培养学习知识技能的教育理念。项目化学习同样是对学习内容的跨学科整合,但相比于STEM教育更偏向于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STEM教育是通过多学科整合、充分掌握工具及技术的使用,从而调动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育理念.本文将以"幼儿制作书架的活动"为例,论述如何注重幼儿构建学习与实践的联系及学习过程,在幼儿园活动中渗透STEM教育理念,倡导让幼儿自己动手完成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沈怡 《家长》2023,(17):177-179
<正>STEM教育理念源于国外,其将多门学科整合,要求教师立足幼儿发展需求,打造具有实践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在综合性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多项技能的提升,在探究学习中促使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科学活动是开阔幼儿认知视野、丰富科学经验储备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园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立足科学活动的特性,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展开深度学习,进而提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成效。  相似文献   

5.
仿蜡染画活动是“蜡染”民间艺术和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种整合尝试.开展仿蜡染画活动有助于丰富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提升幼儿的审美兴趣和能力,更好地传承民间艺术.活动目标设置要契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生活并随着幼儿的发展而及时更新,还要善于整合多种民间文化资源并不断调整变化;活动过程的指导要情感和技法并重,尊重和支持幼儿的个性化表现.  相似文献   

6.
梁丽华 《亚太教育》2023,(22):13-15
幼儿园项目化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以STEM理念为指导,开展各类项目化学习活动,是推动保教手段革新的重要举措。为此,教师应基于STEM理念,创建幼儿园项目化学习新模式,从项目缘起、探究、展示、评价四方面出发,设计全新教育方案,落实项目化学习引导,保障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思考、学习、探究。同时,教师要融合不同领域知识,为幼儿构建综合性学习、活动场景,贯彻STEM理念,构建全新教育格局,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基于当前国内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实验内容开设STEM课程,探索STEM教育的本土化。基于数学实验,整合手持技术、物理热力学和函数模型的应用等教学内容,设计"探究金属的冷却模型"课题;基于"6E"教学模式,采用PBL教学法,在某重点中学的一节高一数学课上,引导学生探究在常温环境下,铁块在加热后的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教学启示:注重信息技术融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开展数学实验教学,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实现学科交叉融合,渗透STEM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学前儿童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素养是支持幼儿运用STEM学科相关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解决真实世界复杂性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和生活化等特点。基于对美国、德国等五个国家课程文本的分析,学前儿童STEM素养包含经验层面的知识整合与应用、工具层面的技术设计与创新、行为层面的科学思维与表达以及态度层面的主动学习与探究四个维度,它们共同构成支撑幼儿开展跨学科探究活动的核心素养。为更好地发展学前儿童的STEM素养,幼儿园教师应明确学前儿童STEM素养结构,合理设置STEM活动目标;厘清STEM活动的特性,合理选择STEM活动的类型;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合理选择学前儿童STEM活动内容;开展过程性、持续性评价,强化教师支持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9.
STEM教育本土化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研究这些教师在STEM教育实践中动机、认知和实践样态的转变,有助于我们理解STEM教师发展规律并引导更多教师转向STEM教育。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和Nvivo11软件,对Z省6市区10名优秀STEM教师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教师转向STEM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呈现出探索、创新和扩散影响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发展动机、对STEM教育的认识、教学方式等方面会发生持续的深化调整;教师共同体、社会性要素、学校管理和体制机制等要素共同作用于教师发展过程;教师在各发展阶段对这些要素的关注存在差异。最后,研究对加快学科教师向STEM教育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林 《家教世界》2022,(30):10-11
<正>STEM教育是四门学科的整合,S代表科学(Science)、T代表技术(Technology)、E代表工程(Engineering)、M代表数学(Mathematics)。这四门学科不是孤立的,STEM教育也不是简单的S+T+E+M教育,而是将这四门学科有机整合、融为一体的教育。STEM教育是近十几年来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幼儿园加入STEM教育的行列。STEM教育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其中包括好奇心、坚持性、创造性、专注力、灵活性及对挑战的渴望。  相似文献   

11.
谢渊 《教育教学论坛》2020,(10):332-333
深度学习能够促进高一级思维的发展并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但是目前传统的生命教育活动无法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需要幼儿教师注重在生命教育活动中的偶发性探索,使幼儿产生深度学习需求;正确做好"鹰架",帮助幼儿延续深度学习兴趣;重视幼儿反思,深化幼儿深度学习的思维;优化评价方式,关注过程与关注结果并重。  相似文献   

12.
STEM教育的宗旨是整合创新,这对STEM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我国STEM教育领域却存在课程体系不明、课程目标不清晰、缺乏细致的探究学习设计、专业教师储备不足、未形成健康生态等问题。STEM教育遭遇的困境实际上是经验主义的前现代教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表现。STEM教育不是教学法意义上的教育革新,而是全新的教育实践。STEM教育需要与以往不同的教育实践生态。因此只有升级为现代教育,STEM教育才能摆脱上述困境。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发展新教育学,并在新教育学理论指导下组建新的专业团队,构建健康的STEM共同体和企业联盟,开发新的STEM课程并提供STEM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培养STEM专业教师以基于一致性的新方式实施课程,允许教师以教育众筹的方式参与STEM课程升级,最终实现STEM整合创新的教育旨趣。  相似文献   

13.
当前STEM教育已经成为国内外K-12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它与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是变革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参照。因此,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可以在四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以STEAM素养为参照确立科学教育目标体系,克服幼儿园过多关注科学知识掌握而忽略幼儿简单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问题;二是以STEAM教育主题项目为抓手组织教育内容、促进学科融合,从而培养幼儿核心素养;三是以STEAM问题探究为驱动,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调动幼儿探究积极性;四是以STEAM教育生态为纽带开发和利用科学教育资源,促进优势资源积累和整合,提高科学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要求教师提供支持性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其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养成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做一位幼儿天性的尊重者、幼儿心灵的倾听者、幼儿行为的引导者、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及自身行为的反思者是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的新的角色要求。  相似文献   

15.
实施学前全纳教育是实现学前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有力保障。学前全纳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个挑战,需要培养全纳型幼儿教师。结合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现状,对全纳型幼儿教师的培养提出以下建议:改革职前教育体制,培养合格的全纳型幼儿教师;加强在职培训,促进全纳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学前全纳教育的开展,很多幼儿教师在面对班级中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时感觉专业技能缺乏。在创设环境时,教师要时刻考虑特殊幼儿需求,使环境具有安全性、参与性、创造性和接纳性;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在活动计划、材料选择、任务分析及分组等方面都要考虑特殊幼儿;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在站位、讲解与示范、提问、倾听、引导和反馈、鼓励与赞扬等方面也要考虑特殊幼儿。在全纳班级中教师需合理运用专业技能,适当调整教育活动组织的策略,从而满足特殊幼儿的需要,让每个幼儿都能从教育活动中受益。  相似文献   

17.
受教育生活史研究范式的启发,学前教育史研究应关注所有学前教育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并实现从"生活故事"的文本叙事到"生活史实"的微观叙述的转变;应关注学前教育生活的层次与结构,使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内容更具综合性和均衡性;应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还原学前教育生活史实,使之更具研究价值。学前教育生活史研究将有助于探析学前教师思想和观念的形成过程,促使学前教师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支持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凯 《天津教育》2021,(6):187-188
当前,瑞吉欧教育以其鲜明的教育特色和先进的教育理念风靡全球,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把目光转向了瑞吉欧教育模式。瑞吉欧教育的儿童观、教师观、课程观、环境观、合作观等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从瑞吉欧教育模式的特点出发,深入解读其成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在学习瑞吉欧精神的同时,走中国特色学前教育道路。  相似文献   

19.
职前幼儿教师培养应当培养理解和关心儿童的儿童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最终以指向师生的幸福生活为旨归。基于此的教学应对是设立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体系,倡导幼儿教师自主成长;采用"研习—实践"教学模式,使幼儿教师在实践中理解儿童;构建关注儿童的幼儿教师伦理文化,促进幼儿教师自我理解。  相似文献   

20.
吕萍 《中学教育》2011,(6):38-43
本文以2006~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浦东新区区级课题中有关学前教育的课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过去五年中学前教育研究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情况,涉及到社会领域、健康领域、科学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教师发展、教育发展等七大领域研究的总体情况、侧重点、特点以及研究热点,以此研究视角,管窥了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概貌:学前教育相关问题研究得到高度重视,各选题领域研究不平衡,各选题领域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儿童道德与科学探究研究比较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