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贾秀芸 《考试周刊》2010,(11):59-59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利阵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学科中的品德教育形象生动.富有变化,避免了枯燥乏味的道理说教。语文课本中的抒情、记叙、议论性的语言,以及小说中的正面形象、反面形象等,无一不是德育的好教材。语文课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是间接的。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的无声教育.这种影响是长久的,能伴随人的一生,这是其他学科办不到的。  相似文献   

3.
道德品质教育,历来为国家所重视,虽然在重视程度上的提法不同,如将中小学德育放在首位,或提出将德育摆在重要位置等等,不一而足,都说明德育工作特别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相当重要,要常抓不懈。除党和国家及相关行政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和各种途径认真抓好中学德育工作外,学校则是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和前沿阵地,中小学还是强化抓实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最基层单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的核心成分,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基本职责,学校德育有多条可供选择的途径,但学科渗透是其中最普遍,最经常,最有效,最基本,最隐蔽的途径,本试就学科德育渗透的特征,在语学科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育德与育智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尤其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但事实是,很多地区很多学校在传统应试教育藩篱的束缚下,只注重育智,只注重学科知识传授而忽视或轻视育德,没能很好的把育智与育德有机结合,造成了很多"高分低德"的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师利用语文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浅显易懂的生涯规划的认知,教师利用课文教学,利用语文的课外活动,利用日常生活的实例,利用简单的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对职业操守、职业内容、职业体验、职业的价值形成初步的认知,利于培养学生对职业生涯的理解。同时,教师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渗透学生人生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日常交往的技巧,能够对自我认知有深入的理解。道不远人,小学亦可以深入渗透学生的职业生涯的教育探索。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是对母语教学的重要要求。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母语,亲  相似文献   

8.
9.
10.
教师通过语文向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研究德育在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挖掘教学过程中所蕴涵的教育因素,寻找相应的方法来解决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师通过语文向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研究德育在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挖掘教学过程中所蕴涵的教育因素,寻找相应的方法来解决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识世界、持续学习的工具,同时该学科又有着强烈的人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应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通过设置教学情境,让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对生命的日益关注,语文教育的生命性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问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确立了彰显人文精神、生命关怀和终极价值的基本思路,以提升“人”的生存意义与质量为核心的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语文教育的必然趋势。中学语文教育要进入生命,并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使学生理智地看待生命本身和生命的进行过程,认识生命的美丽与宝贵,追求人性中一切美好的品格,探索生命的方向与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与品位,使生命变得更加美好、更有力量、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对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但是整合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的改革过程。笔者认为,整合的第一步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把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有意识地融进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学科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德育给语文教育注入了新鲜营养,改善了传统语文教育的枯燥乏味的状态。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要精心选择德育内容,将德育有机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将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把握住德育工作的关键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杨淑琴 《学子》2012,(9):30-30
一、营造氛围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重审师生关系,摆正自己在教育中的位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状态下学习、生活,带领学生向既定目标前进。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  相似文献   

18.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阵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学科中的品德教育形象生动、富有变化,避免了枯燥乏味的道理说教。语文课本中的抒情、记叙、议论性的语言以及小说中的正面形象、反面形象等,无一不是德育的好教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育人。自古以来,中国的学就注重“道统一”。“师,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提出了教师的职责之一是“传道”。语是基础学科,即有工具性,又有思想性,它是一种特殊的承载工具。“前沿圣以垂,圣以而明道”(刘勰《心雕龙》)说明了以载道的道理。可见,语教学和教育是不能分开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双重使命,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德育内容更是自己神圣的职责。这一点在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具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用渗透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