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垚先生在《世界文明史·导言》中说:“文明史只是重构历史的一种方式,是以文明为研究单位的世界通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的要求,可以说是体现了文明史的精髓。因而,“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连续性与统一性,这是大家都能公认的。黑格尔也承认此点。可是,他否认中国历史有发展,从而说中国的历史是"非历史的历史";又否认中国的统一是多元一体的统一,从而说中国的历史是"抽象的统一"。这样就严重曲解了中国的历史。现在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对黑格尔的这些论点进行分析与驳论。首先,黑格尔的偏见是出于他的世界历史的观念体系,即人类历史从东方起到西方止,经过东方世界(以中国为代表)的幼年时代,到希腊世界的青年时代,到罗马世界的壮年时代,最后到日耳曼世界的老年时代,即最成熟的时代。他给中国派定了幼年的角色,因而永远不能有所发展。这无疑是一种曲解。再则,须明确"连续"与"发展"两个概念的定义及相互关系,在肯定黑格尔的发展包含自我否定论点的前提下,辨明社会的质变与文明断裂的不同;黑格尔之所以不顾希腊、罗马与日耳曼之间的文明断裂而高论世界历史的发展,那只不过他的世界"精神"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发展。可是,他的世界"精神"历程并非真实的世界历史。最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和历史是在人们多重的交往(或关系)中形成的,正是横向的共时性的交往与矛盾推动了纵向的历时性连续发展,而这样的发展的结果也正是每一个社会交往的既定前提。世界历史的形成以及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与统一性就是在这种纵横关系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化价值,在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了解和考察世界文化遗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开放意识,增强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绵长的历史文明与文化是世界最古老、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文化遗产。中国文明、文化具有一定复杂性,在历史的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本文针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商业文明的形成,以及西方文化对我国这一阶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一样 ,是古老的文明。世界民族大都在原始时期曾有过游牧生活与生产的经历。随着历史的沿革和地理、环境的改变及社会变迁 ,有不少民族在很早前就从游牧转向农耕。但也有不少民族继续沿袭传统的生活方式至今。因此 ,游牧文化的产生既有其古老的渊源和广泛的影响 ,又具有其自身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内蒙古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 ,畜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重要的比重。游牧生活与游牧文化由来已久 ,传袭至今。因此 ,从区域文化角度探讨和研究我区游牧文明的发展历史及游牧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对我区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保持历史文明和文化传统薪传不息的国家,对人类历史的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中国也以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赏。对此,每一位中国人都会感到骄傲和自豪。位于文明古国的腹心地带的邯郸,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系统、深入地研究邯郸地方史,探索其发展的规律性,考察它在整个中国历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邯郸劳动人民及其杰出的代表人物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发掘和弘扬燕赵文化,发扬和继承(晋冀鲁豫)边区文化,发展和创造适应改革开放的当代文化,编一部《邯郸历史大事编年》,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上下数千年,异彩纷呈,璀灿夺目,犹如长江、黄河浩荡不息,伴随着历史的延伸,在这个悠久而壮阔的历史空间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了恢宏浩人的中国文化及其文明,而且影响了日本、朝鲜诸国,成为东亚文明形成的巨石。陶瓷、服饰、园林诸文化,就是形成中国文化的山峰和溪流。本文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此作些宏观的论述,旨在考察和研究中国文化的渊源、发展过程和博大而丰富的历史内涵,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面对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面对西方文明和价值观念主导的单一发展模式的扩展,如何在发展中维护多样性,在多样性中实现发展,是涉及人类能不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加以研究和正确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揭示了前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而且在“跨越”设想中论证了“历史成为世界历史”即全球化时代条件下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始终坚持客观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把握在思想中的历史,因而也是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在不同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一方面反映和集中了各自国家和民族发展之精神生活的特点和精华,另一方面又蕴含着对人类共同发展之历史命运的思考和智慧。现代化在世界历史过程中的展开和延伸,突显了人类向何处去的问题,使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护显得更为重要。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而不是僵化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继承创新而不是复制粘贴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智慧;借鉴参考而不是套用移植西方的理性精神,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中综合创新哲学思想,在哲学思想的综合创新中开展文明的对话,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要求,也是中国当代哲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汉文明对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汉代文明的繁荣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繁荣昌盛的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开启了中华文明引领世界文明潮流的进程。对这段历史文明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教育后人珍惜、发扬中国以至世界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大的学术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科学技术,曾长期居于世界文明的前列,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了解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对于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国历史》教材(人教版)增加了较多的文化史内容。为满足广大教师的迫切需要,我刊从本期起,特辟“中国古代文化要览”专栏,分专题系统地介绍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以便帮助历史教师讲授新教材。  相似文献   

12.
马书敖 《新疆教育》2013,(11):78-78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点”、“面”、“片”、“圈”的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圈”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世界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文明”。因此,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沧桑得以生存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历经千年而不衰的优秀文化,具有蓬勃生机和活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关系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我们作为中国人,有责任和  相似文献   

14.
太湖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全球化时代,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的太湖流域,处于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的前沿,太湖文化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理应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融合发展作出贡献。为此,太湖文化应积极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充分吸取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其他文化的精粹,在重塑中华本土文化的主体性及其核心价值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有一种偏见,认为东方的文明是古老的,也是停滞的;他在《世纪历史的哲学》中指出:中国历史就是没有发展的历史。这是西方中心论在中国历史问题上诸多错误观点的理论根源之一。由于我国学术界存在着中国史和世界史相互隔绝的情况,搞中国史的不研究外国,搞世界史的不研究中国,长久以来,黑格尔在世界历史范畴内对中国历史的错误观点没有得到清算。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世界古代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林志纯先生提出中西古代文明共同经历了由城邦到帝国的发展两阶段说;吴于廑先生提出世界史是由多而一(即从分散到一体)的过程,其中横向的联系推进了纵向的发展,纵向的发展又转而推进了横向的联系。这些观点说明中西古代历史具有共同规律,这对破除西方中心论有重要意义。不过,同中有没有异?怎样对世界史的统一性作出理论性说明?中国历史有没有变化和发展?刘家和先生在前人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以下观点:比较研究不仅要察同,从异中见同,还要辨异,从同中见异;世界历史是扬弃诸"小一"(国别史)而成"大一"(世界史)的发展过程;中国文明具有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代谢的能力;中国历史经历了发展和变化而表现出连续性的特点,因此而成为世界史有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这些观点是迄今为止中国学者对黑格尔的挑战作出的最有理论意义的回应。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邓小平语 ,1983年 ) ,这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历史教育要“面向世界” ,意味着必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1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语,1983年),这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历史教育要“面向世界”,意味着必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次更替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的图景。但我们不可机械地认为,各种文化与文明都是同步同态向前发展的。事实上各种文化与文明的发展道路明显地存在着差别。这种差别的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发展的不平衡性。有些文化与文明在发展过程的某一点上,就结束了自己独立存在的历史,而成为其他文明的组成部分。更普遍的现象是,在前一阶段它是先进者,到后一阶段它成为落后者。下一阶段,落后往往又转化为先进,而先进又往往转化为落后了。资本主义兴起以前,亚欧大陆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两河文明和尼罗河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明。继起的是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文明和中国的黄河文明。在由青铜时代向铁器吋代过渡时,神化的专制王权和僧侣文化成为古代近东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古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民族运动和理论的发展,与世界文明的演进紧紧相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世界上各民族的发展极不平衡,民族运动在文明发展史上表现出矛盾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于现代东方民族的认识,我们长期以来都是遵循着列宁的一些理论与论断,“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与民族革命统一的纲领,曾成为我们普遍的依据.然而,一定时期的理论及纯理论上的逻辑推导都是相对的.历史的、现实的发展是客观的、复杂的、多变的。二战后的时代变迁,东方民族运动的新发展,已使我们能在…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于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思想源泉:世界上古代有五大文明.即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代东方中国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