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来说,与“非典”的搏斗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对于众多的媒体来说,在打响这场战争的同时,还进行着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就是新闻报道战。从4月中旬以来,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媒体们开始集中大面积地将目光聚焦到了这个可怕的病毒身上。一时间,从报纸到杂志,从广播到电视,从网络到短信,各路诸侯纷纷辟出大量版面和时段对“非典”进行近乎于信息爆炸式的广泛报道,并从各个角度吹响了向“非典病魔”宣战的号角。  相似文献   

2.
2003年,从广州始发的"非典型性肺炎"最终蔓延到了全国.一时间一场史无前例的抗"非典"大战在全国展开.这对中国政府、公众和媒体来说都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在"非典"事件发生之初,媒介仍然遵循以前的信息传播机制,反应迟缓;但疫情发展之迅速、后果之严重让人始料未及,突发的危机事件使各方面围绕一个中心,加快了协同作战的步伐,由此也推进了媒体与政府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加快了中国新闻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尘埃落定。翻阅2003年“后非典”时期,既有科目重大改革,又有日期首次前移一月的这次高考报道,真是“非常”高考,“出彩”报道。 夺人眼球的图片 俗话说:“一图胜千言”。在这场“非常”高考的报道中,各媒体  相似文献   

4.
王霞 《传媒观察》2004,(4):35-36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新闻虽然渐渐得到重视,媒体从业者也开始尝试新的经济报道形式。但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媒体特别是党报序列媒体的经济报道,依旧一副老面孔,抑或不脱“一厂一店”、“数字 经验”的窠臼;抑或堆彻材料,进行“宏大叙事”,被媒体研究者斥为“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  相似文献   

5.
钱群 《视听纵横》2003,(3):14-16
2003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爆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新的一场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完全由电视直播的战争,现代媒体穿透层层的战争迷雾,击穿重重的信息封锁,在新闻与受众之间搭建不断的桥梁,通过CNN、BBC、FOX、半岛电视台,全球和区域电视媒介提供的信息,全球百姓真真切切地“看”着从航空母舰上飞腾冲天的导弹,巴格达耀眼的炮火和燃烧的建筑物,亲耳“听”到巴格达  相似文献   

6.
当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灾难降临时,人们聚焦的目光锁定了政府、医院、医生、护土……而这万千信息的传递,主要来源于媒体。据零点调查公司5月1日——2日对321名北京市民所做的电话调查表明,在非常时期,报纸以84.41%的获选率成为市民获知“非典”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 中华传媒网论坛“SARS对首都经济的冲击显而易见”一文披露:4月20  相似文献   

7.
在去年非典时期,杭州电视台影视频道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重大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和媒体肩负的重要职责。但作为专业频道,既没有新闻节目,也没有合适的栏目反映这一焦点事件。我们确定以特别节目的方式参与抗非典宣传,并迅速组织策划班子对节目形态进行了论证。当时公众情绪都非常紧张,所有从新闻媒体上传出来的声音都是很严肃的。频道最后决定采用情景喜剧的模式,主要是考虑到用“剧”来表达既符合频道定位,又易于被观众接受,而喜剧则有利于释放和消除大众的紧张和恐惧心理。频道以最快速度组织各方创作力量,拍摄了以“说家常里短、看人间百态.宣传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理念”为宗旨的30集系列情景喜剧《非典型剧场》,用诙谐、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演绎了一个个与抗击非典有关的故事,让观众在笑声中接受熏陶和教育,讴歌了非常时期的民族凝聚力和新市民精神。该剧从策划、编剧到前5集拍摄完成仅用了3天时间。从4月28日开始,杭州电视媒体中首个以文艺形式反映抗击非典的节目《非典型剧场》以每天一集的速度播出,很快受到杭城观众的关注和好评.领导和专家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许多热心观众打进热线电话后表示每天都铁定看《非典型剧场》,以前觉得非典很可怕,但是通过轻喜剧的形式一边笑一边接受了抗非典的知识.增强了战胜病魔的信心,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人间温情。该剧播出后,引起了省内外媒体的关注.江浙地区的电视台都相继播出了《非典型剧场》,并被制作成VCD公开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8.
抗击非典是我国今年进行的一场特殊战争。新闻是时代的记录。《湖北日报》的《抗疫时评》(共22篇)就是反映这场壮丽斗争的一面镜子。 这个临时性的评论专栏,在我省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起到了较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其中一些篇章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转载,整个专栏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抗击非典优秀新闻作品,其续篇《民族精神的绚丽光彩》  相似文献   

9.
《新闻三昧》2004,(3):1-1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又是一年“两会”召开。尽管每年的“两会”报道都是各媒体的“必修课”,但2004年的“两会”,媒体依然付出了开创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一场抗击非典斗争,使钟南山、叶欣、李晓红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通过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笔和镜头,走到了读者和观众面前.而抗击非典报道,各媒体关于典型人物宣传的一些探索和尝试,也再一次引发了我们对改进典型人物报道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非典型肺炎是一场突发性灾害,而防治“非典”的新闻宣传也在全面考量媒体如何应对突发事件。面对“非典”,北京电视台及时调整宣传战略,迅速建构非常时期宣传报道机制,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三贴近”的原则,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唱响主旋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充分展示北京万众一心,迎接挑战,战胜疫病的精神风貌,激励和鼓舞全市人民满怀信心地把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6月12日举行“改进突发事件报道 研讨会”。全市主要媒体负责人和记者代表总结、交流了上海媒体在“抗击非典”和“伊拉克战争”等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得失,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上海市各新闻单位代表近百人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交流了贯彻实施《关于做好本市突发事件报道的若干意见》的思路和方  相似文献   

13.
对新闻媒体来讲,“两会报道”是一场新闻大战,也是各媒体一显身手的时候。现在,笔者对《中国青年报》和《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的“两会报道”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不得不承认.近几年来.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竞争的愈演愈烈,一些媒体为了抢发新闻。争取读者,已放弃对新闻真实性进行思考和甄别的责任。这一点在娱乐新闻上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对一些明星的绯闻、丑闻的“妙作”上,而且已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程度。为此中国记协呼吁要提高娱乐报道的格调,从中央到地方的42家媒体也表示从自身做起,坚决抵制文化娱乐报道的低俗风。  相似文献   

15.
《生活报》几乎每天都有突发性、批评性报道,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探讨怎样才能把这类报道搞好。同时,我们认为,不仅仅是生活报,时下,许多新闻单位都把突发性、批评性报道作为吸引受众视点、提升媒体卖点的一件“利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3月初的全国“两会”关乎未来中国的走向,国内外媒体纷纷关注,一场激烈的“新闻战”随即上演,对于今年的全国“两会”,重庆日报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派出了由总编辑牟丰京带队的8人采访组。经过10多天的努力,重庆日报采写了一批高质量的新闻稿件,顺利完成了新闻报道任务,得到广大读者认同,受到了市领导的表扬。  相似文献   

17.
明安香 《新闻界》2004,(2):13-16,12
2003年是当之无愧的“网络传播年”:在这一年,网络用户的总体规模、网络宽带、网络广告和电子商务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网络传播的表现让世人刮目相看,在美伊战争中,网络新闻在报道速度上的争先恐后、报道内容的全面详实等方面,大有超越电视媒体之势;在“非典”时期.网络传播凸显出来的视频交流、手机短信、网上教学、网上购物等优势,让人们在特殊时期既能满足防感染、防病毒的防疫要求,又能实现人际间、亲人间在特殊时期进行直接交流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无声胜有声     
这是3年前在抗击“非典”时期产生的一幅优秀新闻漫画作品.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中国大地.此时.我国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大无畏精神.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其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一时期.我国的新闻漫画工作者也创作出了一批歌颂医务人员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非典与新闻     
关注非典这场突发性灾难的新闻报道,似乎已成为今春以来人们每日的必修课程。如果有哪家调查公司去做一个数据分析的话,无论是何种媒体,新闻栏目的收视、收听、查阅、点击率所上升的百分比肯定远远超过了其他栏目。关于非典的新闻报道之所以会如此地受人青睐,当然与它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不能不归结到是这些报道的真诚与坦率。这再次证实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20.
一、突发社会新闻事因探究:新闻“完整价值”的体现 目前,社会新闻特别是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已成为市民报的重要一翼。那么,媒体之间比拼什么?随着各媒体新闻热线的开通,此类新闻线索的独有性越来越难,往往是几家媒体同时接到报料,记均到了现场,现场情况多“大同小异”。最能体现记报道水平与能力的,就是背景原因探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