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莫泊桑的名篇《守财奴》历来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课文,其中写到葛朗台意外发现梳妆匣时,有这么一句:“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关于此句,“教参”特意作了补充注释:“用金子来形容葛朗台的眼睛,既是写实,又有寓意。因为西方人的眼睛多半是黄色的,所以用金子来修饰;又因为葛朗台是个黄金迷,所以说他的眼睛也变成了黄澄澄的颜色。”对此,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反觉有画蛇添足之嫌,弄巧成拙之憾。窃以为,“金子”乃“瞪”之所及,而非眼睛之色。首先,正因为葛朗台是个“黄金迷”,那镶金的梳妆匣才会像磁石一样死死吸住他…  相似文献   

2.
童心解析     
肚子里有蚊子吗?皮亚杰曾经在自己的书中记述了一个西方的小孩子,因为他爸爸抽烟,吞云吐雾,以后,他从远处看见山上有雾,就说“雾爸爸抽烟”;看见洗澡时的水蒸气,又说“雾爸爸”;看见天上的云,也说“雾爸爸”。无独有偶,从这幅漫画中,我们东方的孩子,也从家里用烟雾熏蚊子,而想到爸爸肚子里也有蚊子。为什么呢?因为他爸爸不停地抽烟,不断地吞云吐雾。一个是西方的孩子,一个是东方的孩子,其思维方式为何有这样的共同之处呢?幼儿的思维发展,不论地域和国籍,也不分种族和民族,都有共同性的基本规律。思维是在感觉。知觉、…  相似文献   

3.
猫星游记     
“啊!”我尖叫起来。因为我看见了一个奇怪的“人”——它有四条腿,一条弯曲的长尾巴,活像一只猫。  相似文献   

4.
那倾斜的伞     
此文除了将“爱心接力”主旨纵向拓深外,还在面上拓宽——“一对母女从我们身旁经过,我看见母亲左边的臂膀已经湿透”——许多父母都有爱心。这样,此文张扬“反哺”之情就有了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5.
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是个极具观察力的人。有一次,福尔摩斯的助手华生不服气地说:“我的眼力并不比你差。”福尔摩斯问:“你知道门前的台阶有多少级?”华生几乎天天从这个台阶上上下下,却答不上来。福尔摩斯得意地说:“你只是看见了,却没有观察。我知道台阶是17级。因为我不仅看见了,而且观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见”不等于“观察”。所谓观察,不仅指观看,还包括听听、闻闻、摸摸、尝尝等多种器官的体验。同时,还要多动脑筋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区别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对被观察的事物的认…  相似文献   

6.
自胜者强     
老子说:自胜者强。从这种意义上讲,唯有战胜自我才能超越自我,才能跻身于强者之间。战胜自我的关键是战胜“自我之心”——降伏自己的心。看见诱人的财货美色而不能抑制贪婪的欲念,因为失去一点既得利益而恼羞成怒……心中的恶浪起伏,  相似文献   

7.
(教学到课文第十小节时 ,教师用幻灯出示句子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 ,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师 :谁来扮演汤姆爸爸 ,把这句话读好 ,把其中所含的道理读出来呢 ?生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 ,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我如果是汤姆爸爸 ,读时一定会强调“有没有”,因为在上文里 ,爸爸命令汤姆把鱼放掉 ,而汤姆认为月光下没有人看见他们钓到鱼 ,他可以不放 ,所以汤姆爸爸在说这句话时 ,肯定会强调这个词。生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 ,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汤姆爸爸还会强调“遵守”一词 ,因为“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这个规定 ,汤…  相似文献   

8.
不唱反调     
同样一件事 ,不同的人 ,会有不同的看法 ,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同是一部电影《泰坦尼克号》,有人为之倾倒 ,百看不厌 ,也有人嗤之以鼻 ,不屑一顾。小说《红楼梦》问世 ,褒之者赞之为千古绝唱 ,贬之者诉之为诲淫诲盗 ,就如鲁迅先生所说“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 ,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不同的理念产生不同的观点 ,不同的观点导致争辩 ,本是很正常的事 ,可是有些青少年朋友 ,本无所谓自己的观点 ,经常要和别人发生争论 ,只是养…  相似文献   

9.
在电视“体育之窗”节目中,有不少同学看见赛场内有观众举着“Go U.S.A.”的标语牌而且大声呼喊,有的同学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认为这是反美示威“美国滚回去”,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曾说,从《红楼梦》中“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了淫,才子看见了缠绵,革命家看见了排满,流言家看见了宫闱秘事……”可见,读者对文本的反应或曰信息生成是多元的。“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再创造”(美国文艺批评家霍兰德语),对文本的理解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主导”甚至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从近年中考阅读命题走向来看,个性化的理解、感悟、拓展几乎成了每个阅读分析的当家题型。但是,这些看似心想“试”成的题目,却往往令诸多学生困惑没辙,或流于平庸,或失之肤浅。究其原委,多为传统阅读训练…  相似文献   

11.
蜜蜂     
正在写稿的时候,耳朵近旁觉得有“嗡嗡”之声,间以“得得”之声。因为文思正畅快,只管看着笔底下,无暇抬头来探究这是什么声音。然而“嗡嗡”, “得得”,也只管在我耳旁继续作声,不稍间断。过了几分钟之后,它们已把我的耳鼓刺得麻木,在我似觉这是写稿时耳旁应有的声音,或者一种天籁,无须去探究了。等到文章告一段落,我放下自来水笔,照例伸手向罐中取香烟的时候,我才举头看见这“嗡嗡”“得得”之声的来源。原来有一只蜜蜂,向我案旁的玻璃窗上求出路,正在那里乱撞乱叫。  相似文献   

12.
体育大世界     
在电视“体育之窗”节目由,有不少同学看见赛场内有不少观众举着“Go U.S.A.”的标语牌而且大声呼喊,有的同学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认为这是反美示威“美国滚回去”的意思,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3.
《〈琵琶行〉序》中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句,其中逗号似有误。余以为应是“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或删去句中逗号。理由如下:一、从《琵琶行》全文看,不见自居易唱歌;从有关自居易的文字看,不载他有“善歌”之才能。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的注说“歌”即“作歌”。那么,“为长句”是什么?不是写七言歌吗?这里把“歌”解作“作歌”岂不重复了吗?其实,“为长句歌”是符合实际的,“歌”表示  相似文献   

14.
课改提出的对学生进行开放多元评价已经成为趋势,10年之后,这样的理念也从“天上飘”变为“落地生根”.从2008年开始,成师附小华润分校有了一项名为“博览会”的校级活动,为学生成长提供了一个多元评价的可能,聚焦到他们的课堂,同样可以看见课改的评价之美.  相似文献   

15.
叶公子高喜欢龙,梁柱上雕着龙,门窗墙壁上画着龙。所谓雕梁画栋,所雕所画无非是龙。于是天上的真龙听说后专程下来拜访这位粉丝。龙把头从窗户伸进去,尾巴还在庭院里——叶公只看见龙头,没看见龙尾,于是后来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传说.因为除了叶公.谁也没见过真龙。但叶公尽管是“龙须面”——龙的粉丝.一旦朝思暮想的偶像真的大驾光临.竟然受宠若惊起来——“宠”字的本来意思.  相似文献   

16.
休谟说过:“我们的想象在构想妖怪时……正如同它在设想自然最习见的物象时一样,并不多费一点辛苦”〔1〕。休谟指的就是文学中的情况,在那里,“毫无疑问”,“想象可以自由地移置和改变它的观念”〔2〕。设想有两个句子如此虚构地写到“妖怪”:(1)我看见前方有个妖怪。(2)他看见前方有个妖怪。两句仅在人称上有一字之差,语法上简单之极。然而,如果使用现行叙事学概念来统一描述这两个句子,却面对着重重困难:首先,(1)句中的“叙述者”是“我”,细分之下“我”有两个:“看见”妖怪的经验自我和把握并说出所见之物的叙述自我,后者即“叙述者”,…  相似文献   

17.
二年级的贝贝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说话慢条斯理,动作不紧不慢。有时看着妈妈着急的样子,还会嘟哝:“有什么好急的啊,真是的。”一天,贝贝拿回来考试卷子给妈妈签字,妈妈看着看着,气就来了:“你看什么呢?这里明明写着‘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你为什么就写一个呢?”贝贝说:“没看见呀。”妈妈急了,瞪着眼睛:“你的眼睛干什么用的……”贝贝嘟嘟囔囔地说:“就是没有看见嘛!”妈妈很无奈,因为听到孩子说的最多的就是“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18.
《乌鸦喝水》是篇童话。笔者认为 ,这篇课文中有两个精妙之处。一、词语承接之妙课文围绕“到处找水喝”—→看见有水喝不着—→“喝着水了”来结构全文。乌鸦看见水却喝不着 ,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同时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 石子” ,这并非是一个巧合。由此可以看出 ,作者用词承接之妙。因为水不多 ,只有借助许多的小石子才能使水位达到一定高度 ;同时 ,只有小石子才能投进小的瓶中 ,这也就是说 ,乌鸦要喝到水 ,需要凭借许多小石子 ,相比之下 ,如果瓶子旁边的石子既大又少 ,乌鸦也就不能想出办法喝到…  相似文献   

19.
世上本无所谓“极”与“最”,也无所谓“有”与“无”,因为万物之所在,存于比较,存于内心。你永远不会知道大海有多宽广,直到你亲身感受到海风在耳边呼啸,海浪在腿上拍打,却如何也看不见天与海的分界线时的那种浩瀚之感。人,同样也是这样,拥有一片心海,我们或许在别人的话语中徘徊惆怅,或许被自己的内心所困,不敢迈出求索的步伐,但只要沉下心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就会清晰地看见人生又一个入口——通向更高处。  相似文献   

20.
看见一对双鬓斑白的老年夫妻,互相搀扶着蹒跚前行,我发现了“携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之美;看见一位儿子背着体弱的母亲在泞泥的小路上艰难行走,我发现了母慈子孝的人性之美;看见路边的小白杨经过风雨的洗礼茁壮成长,我发现了那种坚忍不拔的生命之美;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