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华中科技大学产业集团产学研合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中科技大学产业集团产学研合作是在国内外多种背景下进行的,合作过程经历了"点"、"线"、"面"三个阶段,实现了从单纯技术转化到产学研合作平台建没的转变.产业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相关学术团队、科研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光电子、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通过七种模式进行产学研合作,强化了研发水平,开发出核心产品,扩大了经营规模,集聚了创新资源,但产业集团仍需在五个方面完善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ICT领域产学研联合申请的SIPO授权专利为样本,按照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的组织类型区分产学研合作模式,首先从宏观上分析比较我国ICT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演进路径;然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微观上研究产学研合作网络整体结构及其时空演化,进而对产学研合作深度、广度及效率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ICT产业的创新主体已由大学转变为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经历了由以大学、研究所为核心的合作模式到以企业为主导的合作模式的转变。产学研合作网络呈逐渐增大趋势,且整体上表现出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网络集聚程度较低,但网络连接效率较高。说明我国ICT产业中参与合作研发的大学、研究所、企业数量日益增多,知识转移效率较高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已形成,这为充分调动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开展更加广泛、紧密、深入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江苏省2005-2019年间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专利合作数据,分析不同时期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结果 揭示:在不同阶段,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表现出明显的演化特征,网络规模和网络密度不断增加,同时网络中心势降低,合作子网络增多;高校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围绕高校形成了多个合作子网络,而且有越来越多高校参与产学研专利合作,形成多中心合作网络趋势.因此,提出在江苏省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中,需要重视高等院校的作用,同时需要重视发挥科研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是实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优势互补,提升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归纳为项目合作模式、人才合作模式、校(院、所)企联盟模式、共建实体模式、校地共建科技园(区域合作研究院)模式、产学研供需对接会模式、网上技术市场模式等几大类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现状,根据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构建知识协同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两阶段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考察期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整体较高,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存在波动,创新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其中,创新技术是主要促进因素;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效率略高于知识协同开发阶段。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发挥创新主体优势、加强创新主体合作,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规模效益,以及完善创新法规制度、巩固合作创新成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分析产学研合作的建立过程入手论述了政府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原因,在产学研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专利合作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2017年山东省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对专利合作网络网络密度、平均路径长度、节点度数、节点申请专利数量进行测度以及对省内高校合作网络进行分析,揭示了山东省产学研专利合作的现状。最后,从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为相关单位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以期山东省产学研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理解共性技术,如何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这是目前比较受关注的话题。为此,我刊特组织了此次专题笔谈,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共性技术研发中的问题与对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天茹  黄彬  吴科颖 《科教文汇》2014,(1):36-36,38
本文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历史发展、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以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当今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11.
谢伟 《软科学》2001,15(5):33-35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产和进口彩电的竞争过程,其后总结了国产和进口彩电在不同时期各自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最后本文还指出了价格因素在国产和进口彩电竞争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复杂网络多尺度的科研合作模式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亮  罗天  曹吉鸣 《科研管理》2019,40(1):191-198
运用网络科学理论解析科研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借以阐明科研主体的合作模式和行为机制,是当前科研合作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基于复杂网络多尺度理论,研究构建了科研合作模式自宏观、中观到微观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包括全局、模块和模体基本概念、一般方法及科研涵义;进而运用于实际复杂网络领域科学家合作网络中,有效揭示了不同尺度的合作模式和行为机制。研究提供了科研合作系统模式监测、分析和管理的层次化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际科学合作研究状况综述/FON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彩霞 《科研管理》2008,29(3):179-186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中的合作关系日益成为影响科学生产能力发挥的巨大力量,引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以及科技管理人士的关注,对科学合作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本文对国际科学合作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以期发现科学合作活动的规律,为提高科学研究绩效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知识市场的协同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克斌  郭伟 《科研管理》2010,31(3):35-43
分析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给出知识市场与产业集群内全要素协同技术创新概念模型。以陕西纺织产业为例,揭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集群内知识市场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即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是建立完善和开放的知识市场;集群内知识市场发展的目标是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技术竞争优势,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孵化器产业特征及我国孵化器营运模式探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岱松  王瑞丹  马欣 《科研管理》2005,26(3):8-11,134
本文在分析美国孵化器产业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孵化器产业在发展中凸现的重要特征,如功能化、企业化、风险投资的介入等,并在此基础上探析我国企业孵化器三种主要的营运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合作创新网络结构演化特征的复杂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霞  陈凯华 《科研管理》2015,36(6):28-36
"大科学"时代,创新网络结构逐渐成为创新能力的关键决定因素,其演化特征的测度与评价也成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选择我国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为研究对象,以广泛用来研究合作创新的代理指标——专利联合申请为切入点,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我国ICT领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和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ICT领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规模呈增大趋势,复杂网络特征显著,具有明显的小世界性和无标度特征。本文的发现对改善我国ICT产业产学研合作的管理与政策发展以适应这一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与演化趋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从战略学习视角分析了我国彩电企业向西方企业学习过程中战略选择由同质性向差异性发展演变的原因.探讨了其不同发展阶段战略变革所依赖的两种路径厦其所蕴涵的战略理念和战略意图的升华,指出战略学习仍将长期决定我国彩电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和成效。  相似文献   

18.
以高新技术企业NPD多团队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MTS理论进行梳理和对NPD团队间协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团队过程的NPD多团队系统协作模型。通过问卷调查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模型与数据拟合度进行了评价,分别构建了过渡过程协作和行动过程协作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考察了两个过程之间的路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过渡过程协作对行动过程协作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985工程”到“2011计划”,我国高校最大的一个转变就是合作,特别是官产学研合作,广大学者对合作本身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通过引入基于论文合作人数的合作分数的概念,使用积分的方法定义了合作强度,对“985工程”高校的主导合作强度、被合作强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合作网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985工程”高校的官产学研合作强度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合作创新企业间技术知识转移中知识破损问题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忠  黄瑞华 《科研管理》2006,27(2):95-101
知识日益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共享与知识转移是合作创新的必要过程,影响合作创新的绩效。而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技术知识经常不能完整传输和吸收,产生知识破损导致转移困难甚至失败。本文首先探讨知识破损的界定,并从其参与要素角度剖析破损成因。在此基础上,从理论角度针对性地探讨减少知识破损的策略与途径,从而促进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