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雪莉为什么能脱颖而出?雪莉靠什么脱颖而出?雪莉为了什么脱颖而出?人们往往都说,居高声远,意思是人的声音要传播得远,就要站在高处,俯临低处,那才拥有声音广泛、较远传播的优势。而我从雪莉作品中,从我知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电视以其声音与画面的珠联璧合而独领风骚,吸引着亿万观众,它不但可以让观众听到新闻发生的现场或景观,而且可以听到新闻中活生生人物的声音和现场真实背景发出的声音,这就是同期声。  相似文献   

3.
赵男 《新闻世界》2014,(12):179-181
郭美美事件前后持续发酵近三年,作为网络红人的她不断地制造舆论泡沫,今年8月全国各大媒体“起底郭美美”的报道使她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对于这次媒体统一口径的海量报道,明显出现媒体伦理失范的现象,引发不少质疑与批评。本文以“起底郭美美”报道为例,阐明报道中媒体伦理失范行为的表现,探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规避媒体伦理失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剑 《声屏世界》2009,(7):10-11
从1949年到2009年,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走过了60年坎坷岁月,期间有辉煌,也有低谷;曾扬弃,也曾变革.60岁的江西广播虽然丧失了昔日的强势与优越,但更多的是赶超发展的决心和勇气.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年龄结构逐渐变化,科技化传播的日益成熟与普及,传媒的格局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广播如何凭借伴随性、信息传播及时等特点,把握转折变化的机缘,多渠道扩大声音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媒体的公信度与影响力,是摆在新时期广播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罗朋  谢博 《当代传播》2015,(1):55-56,88
2011年因"红会炫富事件"走红网络的郭美美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2014年7月郭美美又因开设赌场被警方刑拘,在媒体对其所进行的"揭谜""起底"式报道中,不乏违背新闻职业规范的行为,值得我们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冯悦 《新闻前哨》2005,(7):53-53
作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播音离不开情、声、气。虽然这之间各有要求,但重点应是它们的内在联系,只有重视它们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稿件重点,有效地提高播音质量。在有声语言中,“情”只有通过声音和气息才可以表达,而声音和气息除了表达思想感情之外,在播音中的意义不是太大,但是这种表达不能是消极、机械的,而应是积极和灵动的。古人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一个优秀的播音员要会调整自己的气息,要始终让气息处于运动状态,声音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因而声音也应该是收放自如的。从因果关系说,播音是因情用气,以情带声,而从语言表达角度说,又是气托声、声传情。  相似文献   

7.
“慎言”是儒家传播思想的一部分。“五常”[1]——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言论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约束,规定了儒家“慎言”[2]传播思想的内在属性。儒家思想是伦理与政治合一的体系,其目标是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这要求君子言论符合仁、义、礼、智、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疫情期间,屏对屏的“云端”传播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形式和渠道。本文从分析“云端”传播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南宁广播电视台“云上丝路”国际传播项目的具体实践,总结出“云端”传播的三个策略,即优化议程设置、突破认知隔阂和注重事实传播,并提出未来做好“云端”传播的三点思考:处理好“形”与“意”的关系,融合好“我”与“她”的力量,融通好“古”与“今”的辉映。  相似文献   

9.
我从事播音主持工作已经有些年头了,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作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播音离不开情、声、气。虽然这之间各有要求,但重点应是它们的内在联系,只有重视它们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的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稿件重点,有效的提高播音质量。下面我就简单的谈谈在播音创作中的“情”“声”“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21,(9):14-25
"民族"与"传播",是两个具有很多内在关联的概念,本文对"民族"与"传播"的各自含义、两个概念以及相应的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具体的关联理论,以及"民族"与"传播"关联性的又一种理论表达("共同体想象")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这样的梳理,对于更好地促进"民族"与"传播"研究的学科交叉,进而推动理论上的进步,均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专业频道兴起于“分众时代” 在“分众时代”背景下,专业频道是电视这一强势媒体布出的一着妙棋。专业频道是相对于综合频道而言的。综合频道是以新闻为龙头,包括文艺、社教、国际类等节  相似文献   

12.
继"中国第一人造美女"郝露露打造成功之后,北京乃至全国的整形企业蜂拥效仿,以至于出现了"深圳第一人造美女"、"河北第一人造美女"等,几乎一夜之间所有的地区都有了自己的"第一人造美女"。本文通过研究各媒体对人造美女的访谈,剖析其内心世界,从"人内传播"的角度解读现代"人造美女"。  相似文献   

13.
地方媒体新闻要实现有效传播,形成独特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走“近”“亲”路线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应对之策和有效选择,也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王申 《视听纵横》2001,(2):57-58
贝尔纳&;#183;瓦耶纳曾把新闻传播比做商店卖东西,他说“虽然不能‘量体裁衣’,但至少在柜台中提供的大众消费品都是尽量制作和排列得吸引和讨好中等消费者的”。新闻传播形式的发展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从一对众的“播”新闻到一对一的“说”新闻,“以受众为本”的传播理念正在为传媒广泛地接受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司可  李涵 《采.写.编》2021,(2):105-107
本文对国内跨文化传播学科中使用率比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传播”三个概念,从理论和实践应用角度加以分析,旨在从三者含义和使用情况上进行区分。最后从语义角度,对“跨文化传播”学科命名提供“本土化”的解读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旭东 《视听纵横》2002,(3):100-101
上个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广播电视在发达国家诞生并迅速普及开来。当时曾有人惊呼:报纸这一最早的大众传播媒介将会被广播电视所取代。但几十年过去了,尽管广播电视已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报纸依然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空间,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主题报道的制作来说,最大的难点恐怕就是如何使人信服。作为一种典型的说服性传播,主题报道有着非常明确的观念诉求,换言之,传达理念是其最终的传播目的。在主题报道的制作上,不能空谈理念而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已成为共识,但在实践中,简单地罗列事实并不一定能实现主题的有效传播,有时候,强行拼凑的“事实”不仅没有增强说服力,反而更使人感觉虚假。这其实也是我作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在随中央新闻单位贯彻十七大精神采访团到内蒙古以来一直惴惴不安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全国新闻媒体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指引下,三网融合进程加快,为移动互联和视频通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移动互联和视频通讯,可以为媒体节省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加速信息沟通,是媒体业务实现转型升级以及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的新技术,并以此为基础为社会和个人消费用户提供基于移动终端的更便捷和更强大的应用和服务,同时带给他们无缝和全新的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19.
播音是一种有声语言的再创造,也是一项语言艺术活动。说播音为艺术,因为它不仅使人精神愉悦,同时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声音是播音员和受众交流的唯一表现手法。在播音中,恰当的声音形式能准确体现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因为每个人声音的高低、强弱和特色(声音的本质,也叫音质、音品、音色)不同,表述的内容也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和理解,这就要求播音员的声音要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造型能力,以此来吸引观众,感染观众,让观众获得“美”感。因此,在声音、气息的运用上,要做到“真”、“准”、“稳”、“精”。  相似文献   

20.
孙璐  张丽 《中国广播》2015,(3):78-80
对台传播不仅要努力"入岛",更要求"走心",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靠服务意识"走心"、典型报道靠深采入情"走心"、活动报道靠创新方式"走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