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曾伟眉 《广西教育》2012,(17):28-29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即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的习作兴趣,要求教师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不仅是教学要求,而且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习作能力是靠练出来的,光说不练是不能形成的。因此,习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靠习作实践。基于以上认识,笔者采用了开放性习作训练的教学模式。一、材料开放,动态拓宽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怕写作文,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视作文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宁可多做些基础题,也不愿写作文。形成学生习作障碍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郾要求过高。教师以成人化的作文标准要求小学生作文,甚至讲究表达技巧、结构安排等,让学生望而生畏。2郾缺少鼓励。教师总喜欢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不能从中发现闪光点,导致学生失去了写作的信心和热情。3郾脱离实际。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思维水平,学生不能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脑中一片空白。4郾指导过细。习作指导课“满堂灌”,连开头、结尾如何,中间怎样过渡都强调再三,统…  相似文献   

5.
王日 《海南教育》2010,(6):118-118
让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抒真情,不仅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做人的一种历练。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在习作上求真、求实。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 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学生习作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本课设计力求突出以下特色:巧妙创设情境,强化作文的“实用”功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遵照学生习作的思维过程,采用范文引路的方法,从说到写,从仿到作;习作评价重点放在培养兴趣、自信,关注习作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修订《大纲》指出:“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束缚,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文教学新体系,从“真实”入手,为学生的习作注入活力,克服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把作文和育人结合起来,培养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写老实文章的人才。理工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时学生的习作做了很明确的要求。要求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保持学生的习作热情,保护学生的习作信心。让学生热爱写作。乐意写习作,写好习作。在习作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9.
《语课程标准》强调:“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新教学理念认为,习作教学贵在让学生自由地说真话,说心里话;自由地展示自己的生活;自由地放飞自己的个性想像。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变迎合老师奉命而写为放开手脚自由表达。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0.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学生一旦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写出形象鲜活、内容生动的文章,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丰富有个性的情感和想象思维,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教学通过指导学生选材,说演画写相结合,即兴小作等途径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并借助阅读教学这一平台,通过补白、改编文章等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打开习作的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习惯于先将“习作要求”和盘托出,再费尽口舌地讲解一番.希望学生能很好地在“习作要求”的统领下去作文。实践证明这是不可取的。弊端主要有二:1.“习作要求”往往是多元的。我们不少学生原本就怕作文、厌作文,面对这么多的要求,无异于泰山压顶,更加怕了、更加厌了,作文的兴趣、信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  相似文献   

13.
吴小红 《广西教育》2013,(13):67-6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强调"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那么,"真情实感"来自什么?答曰:生活。但是,生活并不等于教学。在生活内容教学化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动态生成,尊重儿童的天性,遵循习作教学的规律,让童心在表达中绽放。一、无法预设的精彩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践行"让作文回  相似文献   

14.
黄雪萍 《教育导刊》2001,(15):92-93
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儿童作丰富多采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作时,应重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会作。  相似文献   

15.
黄新锦 《文教资料》2010,(13):66-68
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从读说结合、说写结合、说写与生活相结合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作文和生活的关系.指出让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必然会相应地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习作训练课,写的是全班学生去寺庙游览的往事,而寺庙旁的一口水井,又差不多是每个学生都会写到的片断。其中对这口井中水的温度,在学生的习作中就有几种不同的讲法。有的说:“这口水井的水很奇怪,冒着热气,水是热的。”有的说:“我们从水井里提上来的水,是冰凉冰凉的,用它洗把脸很舒服。”而有的却说:“水井里的水,不冷也不热,正合适。”……  相似文献   

17.
作集听说读写为一体,在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同时,促使其人精神张扬和升华,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美好的心灵。事实证明:习作教学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让他们写出个性鲜明、感情真实的好章。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展示学生个性特点,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描绘生活的空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梁月秀 《广西教育》2007,(10A):30-30,35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学生起步阶段的习作不过高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使学生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事物及认识。为此,笔者认为指导低年级学生与适应做到“五到位”。  相似文献   

19.
宗伟 《教育现代化》2005,(10):50-50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凸现一个“真”字!  相似文献   

20.
修订版《大纲》对学生习作的要求特别强调了一点。就是“有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内心产生一种奋发学习的动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习作的强烈欲望。就学生学习习作来说;教师一旦激发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写,刻苦地练,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正如赞科夫所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总之,兴趣是作文的一种良好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