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边缘学生”身在课堂,而心在游离,或主动或被动,远离主流群体,成为教学及管理中必须予以重视与纠偏的存在。在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工具理性的评价逻辑、异化变质的同辈群体负面效应以及消极退缩的人格特质的影响下,学生成为脱离集体的“边缘人”。在家校合作视域下,采取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价值理性指导下的评价以及创设良好育人环境等举措能够协助“边缘学生”摆脱边缘处境,回归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避免忽视"边缘"学生化学学习状态的现象出现,同时真正做到促使每一位学生的化学成绩都能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初中化学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组织方式,并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完善教学制度,建立家校合作机制,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生活的紧张,中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以致产生各种心理的困惑与矛盾,甚至导致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下面,笔者就谈谈对“社会边缘”学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边缘学生"在中小学班级中的存在是目前班级教学和管理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一些薄弱学校尤为凸显.由于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教师在处理该问题时往往应对乏力,感到无从下手.本文简要分析了家庭、个人、学校和社会因素对"边缘学生"形成的影响;提出应多管齐下,综合各方面力量,系统化解决"边缘学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边缘学生”这一问题给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困扰,给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本文主要从学校教育的视角出发,对“边缘学生”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转化“边缘学生”的策略,力图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晨晴 《现代教学》2011,(1):158-160
如何才能让在中小学校中的“边缘学生”回归学校?什么样的政策能保障这些“边缘群体”的利益?英国教育当局于1999年开始了在中小学建立“学习支持单元”(Learning Support Units)的政策尝试,其目的就是为那些由于社会或家庭原因造成性格偏激,面临被开除危险,或是易受欺负的学生开设一种校内学习中心。针对其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短期教学课程和辅导项目,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因为某些原因被教师忽视、同班同学排挤而被动疏离课堂教学中心或因自身原因而主动远离课堂教学活动处于课堂教学边缘的群体和个人。他们具有沉默退缩性、相对稳定性及发展可逆性等特征。调查数据显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态度懒散、缺乏自信等问题。而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不良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不良信息的侵蚀、娱乐场所的增多,学校评价方式单一、位置安排不合理、教师偏见及学生性格缺陷等原因导致了课堂边缘人的形成。对此,从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课堂边缘人群在课堂中的存在,不仅不利于课堂教育公平的推进,还阻碍着学生个体获得充分而全面的发展。基于课堂边缘学生发展困境的主要表现,从宏观视角运用场域理论剖析课堂边缘学生发展产生困境的主要原因,并从场关系、场资本和场惯习三方面提出对应的应对建议,以期帮助课堂边缘学生“去边缘化”发展,重返课堂的中心舞台;帮助一线教师关注课堂边缘学生,为其提供针对性帮助,使其获得良性发展,助力课堂教育公平的推进,促进高质量课堂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与"左翼"的结合是《岛屿边缘》的思想特色,作为一种思想方案,"后现代左翼"的提出,是90年代台湾进步知识分子对全球社会主义运动重大挫折问题的思想回应方式,也是对台湾多元化的新社会运动的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钟鸣 《考试周刊》2014,(7):160-161
现代高校中,边缘大学生的出现是当今中国大学生学习、教育生活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其大致有三个方面的表现,成因可从心理和学校两方面予以分析。当代持有这种心态的大学生对其大学生活、学习甚至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会排斥与边缘学生群体的道德致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排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学现象,是指社会的边缘群体被抛弃、被区隔和被边缘化之后的强烈负向情感体验,它同样对于边缘学生群体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非常明显。该群体在面临全方位排斥后必然导致道德弱化。因此,本着治病救人的基本方针,应该在消除社会排斥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入手去做好德育工作,使他们能够转变思想,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强调个性的培养,是基于对个性的尊重和主体的回归,是教育价值观的转变。首先,每个人生来就是独一无二的,如果用一种模式去限制各具特征的个人的发展,就意味着我们对某些个体的不公正。其次,每个人的独特性是人类文化多姿多彩、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源泉。个人的独特性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使合作才成为必要和可能。人类文化进步的动力就蕴藏在个人的独特性之中。再次,新课程强调个性并不排斥个体的一般性。社会要存在、要发展,就必须对它的社会成员提出共同的社会化的目标,如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准则、价值观等。这些共同的…  相似文献   

14.
周燕 《教师》2010,(36):78-78
新课程标准把“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使音乐真正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审美的培养,并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困此,我们要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时适时地创设感染学生的教学情境,这样我们的课堂将活力无限。  相似文献   

15.
"暴力美学"诞生于电影领域,是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美的展现。"暴力美学"从电影领域迅速扩展到当下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在其不断发酵升温的同时,需要对其做更进一步的审视和研究,在多元决定论引导下,探寻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受众心理与暴力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了兴趣,怎么会乐于学,主动的学呢?学生没有了兴趣,怎么会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实践中去呢?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体,脱胎于后工业社会,逐步成长为当代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这种思潮触动了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它保留了现代社会的积极因子,剔除了现代社会的消极成分,勾划出一个充满创新精神,充满仁爱的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图式。身居现代社会的同仁们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无不倍感强烈,笔者也算其中一员。对后现代主义给教育带来的变更,以及现代教育对此所作出的回应,我想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感受。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指游离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处于课堂教学的边缘,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学生个体或群体。这种个体或群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边缘性、弱势性、相对性等特征。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划分为若干种类型:主动型边缘人和被动型边缘人、积极型边缘人和消极型边缘人、内源型边缘人和外源型边缘人、完全型边缘人和相对型边缘人、表象型边缘人和实质型边缘人以及安静型边缘人和躁动型边缘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现象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可以采用教师主导型、学生内省型、教学环境刺激型和教学制度规训型等策略进化转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高考制度的革新,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成为星级高中的"生命线""生存线"。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从学校管理抓起。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加强对现代高中学校管理中的"边缘"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看看我们的许多学校,学校橱窗里的明星、教坛新秀,大家一天到晚关注的角色,除去领导和几个明星教师、明星学生,其他的“人士”就自己顾惜自己吧,反正这个学校有你不多没你不少。于是,我们的教育不仅让许多学生无梦可做,许多教师与校工其实也无梦可做,更不说那些看起来与学校无关其实照样对学校发展有所影响的“有关人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