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准确理解词语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来自三种途径:一是在学校死记硬背的,二是从周围人的嘴里听到的,三是自己看书得到的。如果能把记住的或听到看到的优美词语有选择地加以运用,会有很大的益处。可惜的是大多数学生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万万不可忽视纠错工作。如果我们还是用原有的解词方式,试图去击破学生固有的错误“堡垒”,其逆反心理就会使我们的工作寸步难行,结果是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使阅读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我们需要另辟蹊径,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比较式的情境训练。比如在阅读教学中遇到“顽强不屈、…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必须培养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朗读中形成,在积累中发展,在交流中促进,在演练中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们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只有感悟能力提高了,才能学会揣摩、学会分析、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仔细阅读、词句理解、感情激发、启发想象和联系实际五个方面谈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实践和感悟。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小学语文尤其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阅读中的感悟只有通过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品读、激发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孙玉涛 《成才之路》2010,(17):40-40
感悟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心有灵犀一点通"所指的其实也就是感悟能力。感悟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智商、知识层次乃至外界启发都有一定的关系。一个人的感悟能力并非天生,是后天可以培养的。  相似文献   

7.
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对语言内涵的体味和对语言形式的深层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从积极的阅读中学会感悟文字的意境、语言的精妙和语言的活力,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使学生语文素养获得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感悟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活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体制的发展与改革,语文学科教学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教师面临的难题.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十分不易,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合理方法和科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文章探讨了提升学生感悟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言感悟能力,发展思维。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意蕴深刻含蓄,许多语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训练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本文试从听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推敲品析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表达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等几个方面谈一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着眼整体,选准感悟的切入点。 所谓整体把握,有的教师认为就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这种整体感知还不够全面,因为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阅读时,抓住这些点、线、面,就能顺利地拓展全篇,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提高感悟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带领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开放阅读形式,使学生受益于课外,形成自动感悟的习惯,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自己的感悟、理解、创造、构建,才能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感悟、理解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感悟的环境,通过教学"生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就能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6.
刘莹 《甘肃教育》2005,(10):25-25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想象,勇于创新。如果学生没有想象力,他们的思维是一个模式,得出的答案是一样的,那是很可悲的事。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发展就不可想象。  相似文献   

17.
《海南教育》2013,(4):51-51
<正>感悟,是学生对外界信息的一种心理反应,是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明白的程度,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深入实施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感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感悟,感有所得,悟有所获。一、兴趣激发感悟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  相似文献   

18.
感悟有"自悟"、"导悟"两种形式: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力求读中自悟;另一方面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驱其意的同时悟其法,促进他们学会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感悟足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活动,简单的说感悟就是感知与领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又是一种语言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0.
金光 《现代语文》2006,(5):64-64
感悟是一一种能力,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它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培育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感悟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