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执政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来对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执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了一系列执政党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使党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2.
现代政党政治时代,执政合法性是任何政党执政的前提条件。执政党执政合法性基础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历史环境的变迁而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各种复杂的问题对执政党传统合法性的资源和基础构成了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党,着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法治规范党的建设,这对于维护和发展党的执政合法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西化分化的挑战、西方文化的挑战、科学技术的挑战、综合国力竞争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执政党,如何迎接挑战、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基础、保持长盛不衰、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执政的前提条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关键在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关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选择具有不同的方式,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具有历史的合法性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认同需要更新资源。从世界范围政党执政的通例来看,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是始终保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方针,坚持执政为民,最大限度地获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执政权力的支持。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建设过程中,都对保持和巩固执政党地位问题有清醒的警觉,并作了深刻的阐述,是指导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政治合法性是执政党保持执政地位的基础,它包括意识形态资源、绩效资源和制度资源等。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党的执政合法性建设,进入新时期以来,党的执政合法性受到诸多挑战,勇于面对挑战是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的理智选择。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树立正确的绩效观,转变执政方式,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拓展执政有效性,是增强执政合法性的科学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执政文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在精神依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是对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科学定位,是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与内在诉求。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社会精神的引领作用及其在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所要担当的实现现代化的重任,都预示了加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执政文化发展往往规定执政党执政的价值取向,决定执政党执政的具体实践。执政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在履行执政使命、完善执政职能、巩固执政地位的实践中所担当的政治责任等都会从它的执政文化发展中表露出来。当前,我们党的执政文化发展推动着党的自身建设,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政治建设、组织和作风建设以及制度和廉政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理论意义在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表现为确立执政能力范畴,为党的其它方面建设提供了衡量标准;超越传统思路,实现了理论上质的突破;提出执政党建设新理念,赋予执政党建设时代内涵。其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解决好自身的体制和机制、观念和素质、作风和本领等问题,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其历史意义在于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步骤,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两大转变,党的执政环境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作为执政党,要自觉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积极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优化执政环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国际环境对执政党执政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为执政党执政安全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和曲折发展,又使执政党的执政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要维护执政党的执政安全,必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党的执政环境面临着时代条件、历史方位和党内状况三个重大变化,执政环境的变化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及时回应时代的挑战,实现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执政方式创新已经成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中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不断总结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更好地担负起了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认真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从根本上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特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先进的政党本质、党自身建设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创新的特质.中国共产党创新的历史传统表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中,表现在保持理论鲜活性的努力中,表现在驾驭社会发展的能力上.不断创新是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创新素质就是一种执政素质.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检验执政党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的逻辑和现实的要求,呼唤建设创新型政党.  相似文献   

16.
政党组织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亨廷顿的政党适应性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应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应性变革。  相似文献   

17.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因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先进性内在要求。从本质上看,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与党的执政理念是一致的。执政能力的内涵有两个层次:一是带领全体人民建设现代化的能力,二是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支持的能力。党的执政理念与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统一,其逻辑归宿必然是:“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探讨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各个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强调了在新的时期,认识我们党的执政规律,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执政文化是执政党维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执政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完善执政文化建设制度体系、壮大执政文化建设主体队伍、加强执政作风建设,不断探索执政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执政长达70多年的时间,经历了革命型政党向执政型政党的转变、从领导局部政权的执政党到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的转变。科学考察我们党执政意识的历史演进,有助于提高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