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分析研究,笔者发现边远山村小学的作文课,常常出现这样一个景象:学生有的手托面庞,表情木然,好像在沉思;有的抓耳挠腮,手忙脚乱,结果只写了只言片语;有的嘴咬笔杆,眼望天花板,愣头愣脑;有的伏案乱画,对纸发傻。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归结起来,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作文起步晚,训练少作文起步晚、训练少是边远山村小学作文停滞不前的客观原因。纵观边远山村小学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只注重拼写及识字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作文最基本的、最起码的训练——说话训练。一、二年级对作文的训练可谓为零。到了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分析研究,笔者发现边远山村小学的作文课,常常出现这样一个景象:学生有的手托面庞,表情木然,好像在沉思;有的抓耳挠腮,手忙脚乱,结果只写了只言片语;有的嘴咬笔杆,眼望天花板,愣头愣脑;有的伏案乱画,对纸发傻。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归结起来,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作文起步晚,训练少作文起步晚、训练少是边远山村小学作文停滞不前的客观原因。纵观边远山村小学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只注重拼写及识字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作文最基本的、最起码的训练——说话训练。一、二年级对作文的训练可谓为零。到了  相似文献   

3.
我校地处农村边远山区,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对于作文,学生怕写,老师怕教,学生作文水平不高.针对作文能力难以提高的问题,我校教研人员深入乡属各小学,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全面了解作文教学的情况.以下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作文教学的研究活动少,阅读与作文脱节,作文教学未得到重视. 2.作文训练少.大部分教师只对语文园地的习作进行训练,而作文是一种技能,仅靠这几次习作训练是很难提高习作水平的.  相似文献   

4.
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力求把作文教学与班级工作结合起来,使班级各项活动成为作文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此来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首先,结合班级工作扩大生活面,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百花齐放,流派纷呈。有的尝试以作文为中心的教学,有的偏重以阅读为中心的教学,而更多的农村初中则往往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分离,将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用于讲解分析课文,而作文教学占用的时间极少,听说训练更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中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学生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激活学生写作的思路,同时加强学生阅读训练和写作修改训练,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如何摆脱作文教学的困境,走出误区,我认为主要是遵循写作规律,把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作为提高学生写作的关键。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的高低体现了作者的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运用能力,即使学生作文技巧高,但语言功夫不过关,也不会写出好文章;语言表达能力不错,可是一个不善于思考、分析问题,思维有局限的学生,同样写不出优秀的篇章。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加强训练,作文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 在作文教学中,有的学生苦于写不出东西来,有的学生虽然写出来了,但词不达意,句子毛病不少,或者文理不通。老师“炒更”熬夜地批改,认真地眉批,写评语,可是总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学上出现了反差现象。这究竟是什么问题呢?可以说这是未能正确认识语言和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以前有人把语文学习概括为  相似文献   

8.
中学写作教学要重视思维训练 ,更要重视思想训练。那种只重视思维训练 ,将作文的思想训练搁置一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思想训练与思维训练虽有区别却联系紧密 ,忽视思想训练 ,无助于思维的活跃与深入 ,是作文训练的一个误区。思想认识的提高 ,首先取决于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大环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思想教育手段。而作文的思想训练则具有其特定的内涵。作文中的思想训练与作文的训练过程是同步的 ,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 ,既是作文的过程 ,也是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 ,作文是提高认识后的产物 ,作文训练本身又成为提高…  相似文献   

9.
张先富 《现代语文》2008,(6):99-100
纵观我国的语文教育史,语文教师历来重视读写能力的提高,轻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作文教学更是只重视读写相结合;忽视或根本无法把听、说与写相结合起来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这也就导致了今天作文教学课难上,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究其根源,笔者认为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分解训练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分解训练的过程中,要抓住各年级学生的训练重点,并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强化小学作文的分解训练,如句型训练、片段训练和看图说写训练等。同时,还要将分解训练与综合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小学作文训练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延伸作文训练三法江西省永新师范学校吴桂芳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工程,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水平。在作文训练中,有的先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有的先训练学生“文以载道”立意,有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开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新颖性...  相似文献   

12.
片段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写作基本技能的一种切实有效的训练方式。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仿写、补写、猜写的训练;片段作文教学,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要见缝插针、形式灵活,还应循序渐进,加大训练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作文难,反思难,是教师进行作文教学较为头痛的两个话题。一些教师在破解中往往只关注突破作文教学的指导与写作实践,而忽视了习作教学延伸的重要手段——习作反思。有的认为反思无意义而放弃,有的苦于反思无头绪而蜻蜓点水,也有的视反思为程式化习作讲解,教者一言以蔽之而了结。  相似文献   

14.
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和训练,积累写作素材、进行句段训练,学以致用,才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能够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言语准确表达和创新能力。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只单纯依靠语文课堂,甚至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代俎”分析,而学生却无动于衷,甚而反感。再者,传统作文教学还存在着无序、无目标等缺点,随意性大、系统性小,使学生看不到自己作文水平的提高,因而学生一提“作文”便会因无事可写而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一些学生甚至抄袭或不写作文,认为作文是难事,甚至对作文的一些准备活动也反感。这些状况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正常进行,也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笔者从激起学生的创作冲动;强化作文即生活的观点,让学生放下包袱,自由大胆地作文;通过作文后的激励性处理,巩固学生的写作乐趣;加强口头作文训练,带动书面作文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中学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有苦衷,多次作文训练下去,教了不少作文的方法,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学生讨厌作文?还有这么多的学生写不好作文呢?而作文作为一项综合的语文能力。一项技能,它原本是可以也是必须通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来达成的,那么是不是我们的训练本身出了问题呢?我们很多的作文训练从设计到写作到批改是不是在凌空蹈虚呢?我们有没有对学生的作文现状有一个明晰的了解,进而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有效的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呢?笔者认为,中学的作文教学必须务实,在每个学期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有计划的专项训练,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认识论告诉我们,只有认识了的东西,我们才能去反映。从认识过程看,学生始终是认识的主体,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再高明的教师也不能越俎代庖。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作文更是一种不断认识生活、反映生活、表达对生活的喜怒哀乐的实践活动。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看不到这个认识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只看到作文的所谓“八大块”知识体系和文体技能训练,只看重教师口若悬河的知识传授和静态文章的阐幽发微,那么就会犯违背认识规律的错误,重视了“文”而忽视了“人”,本末倒置;如果看不到作文训练是写作主体的一种高级的…  相似文献   

18.
写作活动中,认识能力与表达能力必须同时具备,而在写作实践中,认识能力的高低对于文章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故培养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分析认识能力,并将认识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不少作文课呈现简单化、割裂化的倾向,或只在单个的点上用蛮力,或将写作与学生的生活、生命割裂,而忽视了作文教学的整体性.与此相反,共生作文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强调将单项训练点纳入写作系统,提倡把写作与生活、生命联结起来,并着力构建一个和谐共生的学习场.  相似文献   

20.
经过小学阶段的习作训练,学生大都能写出几篇文从句顺的作文,但有的作文读起来却淡而无味,与我们捧读的名家名篇、优秀作文比较起来,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