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系统打造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态体系,高校应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打造沉浸式、大数据、故事化、协同式思政课堂,围绕“一课一品”、打造“三大课堂”、构建“五位一体”,不断探索高校思政课“135”育人新模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凸显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重庆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弘扬红色文化,挖掘红色资源是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途径。首先从“人、事、物”三个方面分析重庆綦江红色文化资源概况;其次,从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学生思想建设两个方面分析其现实意义;最后,提出课程育人主渠道、实践育人主阵地、文化育人主旋律、网络育人主媒体四大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3.
“温度建设”有别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技术设备建设等“有形”建设,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维度。从“温度”视角来审视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发现在开发或利用红色资源过程中还存在见事见物不见人、宏大叙事欠特写、平铺直叙无对比等问题。实际上,红色资源的育人主体是蕴藏其中的人文精神,情感体验是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英雄是时代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完美结合。建议以精神为观照、以情感为依托、以英雄人物为聚焦,实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方法的有机融合,以更好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4.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红色元素,携带着革命者为追求理想信念而百折不挠的红色基因,它是强筋壮骨的灵丹妙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高校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块主阵地,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红色元素融进教材,融入课堂,把红色基因融进大学生血液之中。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艺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密切互动,其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审美表达深度参与中华民族精神品格和文化底蕴的形塑。将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顺应了“以美化人”的育人规律,创新了“艺教相融”的育人形式。通过整合红色文艺育人资源、深挖红色文艺育人内涵、拓展红色文艺育人场域等方式,力求探索出一条“艺术特色鲜明、融入路径顺畅、示范引领显著”的文艺育人道路,进而实现红色文艺融入思政课堂、融入第二课堂、融入校园文化,切实增强高校文艺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大思政课”协同育人就是要建立以思政课为主导、其他各教育要素共同育人的长效协同机制。在“大思政课”视域下采用分众化教学模式开展思政课改革,可以提高教学针对性,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把完善学校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同质原则和善用“大课堂”“大平台”和“大师资”作为着力点,在具体改革中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建立三级分众化教学体系,以课程教学目标为纲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视野和方向,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激活育人效能的关键场域。善用“大思政课”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从价值、现实、实践等多重维度着手。在价值维度上,以“国之大者”的大胸怀、立德树人的大使命、大历史观的大视野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遵循。在现实维度上,以立足“两个大局”的现实大格局、定格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大成就、聚焦虚拟实践的现实大转向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际遇。在实践维度上,以协同共驱育人打造“大协同”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大先生”定位、完善评价标准构建“大评价”体系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指引和现实要求。“老西藏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两者在价值导向、内容倾向、行动指向三个方面高度契合。“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遵循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争当大先生以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合力,重塑大课堂以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搭建大平台以强化“大思政课”育人功能,创新大评价以落实“大思政课”育人效度等方面,提升“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高职院校的实践育人工作,而红色资源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育的有效渠道。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但是存在发展理念偏差、长效性不足,专业融合度低、参与范围不广,融入深度不够、实践合力尚未形成,创新度不够、教学方式方法亟待创新等问题。基于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建议从确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提升与专业学科契合度、创优实践育人实施方法、打造多层级的实践育人平台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树人的关键,需要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构建“大课堂”育人体系、以勇毅的历史担当完善“大师资”育人格局、以科学的历史思维构建“大平台”保障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地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1.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向。突出实践育人导向,在探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之困”的基础上创构“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模式,并从厘清概念、特征、运行模式出发,呈现“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模式的“能为之思”。最后,立足高校实际,关注学生“获得感”,从教与学主体、实施过程、资源支撑、保障体系四方面,澄明“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模式实施的“有为之策”。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课”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蕴涵和鲜明的实践特色。一方面“大思政课”理念蕴涵着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基本遵循,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育人路径、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育人情怀、国内与国际相统一的育人视野、课上与课下相统一的育人阵地。另一方面,“大思政课”理念凸显了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鲜明特色,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向互动、内容整合与形式创新的有效链接、问题导向与价值导向的有机统一。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引加强思政课实践育人,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价值导向、激励导向,着力推动思政课实践育人内容的有机整合、载体的多维建构、目标的内在衔接、评价的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艰苦奋斗十三年,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育人功能和思政价值。当前,随着“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深入,研究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路径,能够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育人作用,增强思政课建设效果,为赓续红色血脉提供现实依靠,也为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神木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实际,构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实施“12345育人模式”,即贯彻“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以完善学习培训体系、教师评价体系、教师业绩体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面向爱国、忠诚、敬业、责任目标,整合黄河文化、长城文化、杨家将文化、神府红色文化、国防教育资源。要完善三大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多元课堂强技厚德,助力职教人才培养;重视育人共同体共建共享,汇聚合力同向同行;整合五大特色资源,强化主题活动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15.
“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提升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成效,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首当其冲。充分吸收和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着力布局思政课全新课程群、培育思政课课堂新形态、形塑思政课教材新格局,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三个着力点。立足“大思政课”建设全局、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格局,直面高校思政课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探讨既有改革困境的破解之道,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价值塑造、文化融通、历史素养、时代担当、场所建构五个维度出发,研究善用大思政课与触动学生心灵有机结合的实践育人模式,形成面向价值塑造的青年榜样育人模式、面向文化融通的文化育人模式、面向历史叙事的四史育人模式、面向情感交流的时代精神育人模式、面向场域建构的情景体验育人模式等,努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内容、方法、载体等接地气、有温度、有厚度,触动学生心灵,实现铸魂育人。  相似文献   

17.
家庭、学校、社会合力育人是对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经验总结和对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深度挖掘,也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必然趋势。当前,家校社合力育人面临“合”“力”“建”上散而不聚、育人资源深挖拓展不佳、合作意识薄弱、合力动能不足等现实困境。形成工作合力,强力保障;协同课程合力,整合优化;聚集队伍合力,万众一心;统筹发展合力,持续推进;形成环境合力,增强实效:是纾解之道。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培育是一个多方联动的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坚守“主阵地”,明晰“主载体”,建强“主力军”,努力推动“大思政课”背景下思政育人功能的发挥。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面临着对外辐射乏力、内生动力不足、协同联动资源有限等挑战。基于此,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功能定位,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培育的现实困境,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培育的实践措施,推进“大思政课”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卢洪浩 《大学教育》2023,(23):117-121
高校共青团是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主体,肩负为党育人、服务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近几年,高校切实推进共青团育人工作改革创新,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在育人工作中仍存在诸多困境。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究,在调研当前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问题为导向、以育人为本,从“四部曲”的思想育人体系、“三方位”的实践育人平台、“两机制”的管理育人机制和“一典范”的榜样育人举措等四个维度,以系统观念构建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和针对性的高校共青团“4321”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20.
红色校史是高校传承红色基因、打造高精尖“大思政课”的重要文化资源。从中国人民大学的经验来看,红色校史资源建设要坚持以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立德树人为基本原则,从搜集整理红色校史文献入手,以加强红色校史研究为支撑,以探求思政教育的元素和方法为关键,积累红色校史融入“大思政课”的教学经验,提升红色教育的立德树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